推动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价值与实践

作者: 黄玉新 周北

摘  要:建立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师范院校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政治要求和政治任务。这种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需要从动力机制、协同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推动。

关键词: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机制;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4)09-0047-05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2JDSZ304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1.黄玉新,女,湖北枝江人,华中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周  北,女,河北秦皇岛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此,党中央作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就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理论价值

师范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接班人的摇篮,中小学教师是党史知识的直接传承人,推动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学习、研究和运用党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师范院校的崇高使命与重大责任。

(一)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作出系列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大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重点学科,须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的建设。20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提出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命题。党史是“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共党史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构至关重要,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研究,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基础理论研究的过程要明确学科边界,又不能画地为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是等着我们去研究的封闭区域,而是需要我们主动探索的开放领域。”[1]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来源于当前及历史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我们要将党的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上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同时将党史学习的新前沿和新需求融入基础理论中,找到基础理论的新增长点,以此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有助于充分吸收和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源、实践资源,促进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的提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完善。

(二)有助于建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推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七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按照中央要求,“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历次主题教育,都是为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这都体现了理念目标的一致性和党的建设的连续性、有效性和一贯性。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建构进行研究,明确其动力驱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考核评估机制、运行保障机制的内涵、结构、要素、特点及运行等,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理论体系。

“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往往是先提出思想,然后初步形成思想体系以指导实践,再在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同时进行理论体系建构,这是一个理论丰富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其中包含基本范畴的创新以及原创性思想的贡献等。”[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实践范畴,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列宁创立帝国主义范畴,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毛泽东创立中国社会各阶级范畴,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邓小平创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范畴,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等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进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研究,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深刻领悟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价值和学习党史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有效的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理论体系的建构。

(三)有助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4]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它关系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需要融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要立足于实践,探索新的创新性观点与理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提供了总的指导原理、基本立场观点和一般原则方法。中国共产党在极端严峻复杂的环境下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构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进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加深广大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前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都是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强化的前提基础,是建立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动力源泉。师范院校在建设教育强国,探索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提出新问题及新需求,不断回应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同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一样,在实践的探索中,凝练经验启示,形成体制机制,推动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体系的形成,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二、推动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意义

(一)加强党对师范院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师范院校的全面领导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建设成果的重要经验。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矛盾,党要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师范院校党的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党的百年历史去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使广大师生坚定政治方向,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政治上达成一致,行动上凝聚合力。第一,有助于师范院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师范院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的政治意识,推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激发师范院校基层党组织活力,坚强师范院校基层党组织。第二,有助于严肃师范院校党内政治生活。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对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助推作用。第三,有助于筑牢师范院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师范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对师生的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强化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推进师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内部巩固师范院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师范院校办学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建立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在师范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第一,有助于明确育人目标。党史学习教育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任务,学史崇德的“德”与立德树人的“德”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两者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把对全党的“崇德”要求与对师范院校的“立德”要求统一起来,促进师范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有助于拓展育人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6]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传承着党的艰苦奋斗和独立自主精神,党史学习教育贯穿着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教育内容能让师生更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第三,有助于把握育人规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收集整理这些历史资料并结合新时代的条件特点予以转化发展,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师范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有利于吸收借鉴党治国理政的规律并转化为指导师范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规律。

(三)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应然之举

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7]建构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学习把握党领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一方面,有助于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师范院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是让广大师生明确我们是在中国大地上办社会主义教育,是党的全面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及数千年优秀文化底蕴的滋养赋予了我们办好中国教育的力量之源和自信之源。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精髓。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建立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机制,推进师范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有利于师生理解党领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现实逻辑,有利于把握党在师范院校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渊源,加强新时代条件下党对师范院校领导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