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家精神弘扬

作者: 洪早清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涵,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引领。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具有紧密的同向同力、同频共振的逻辑关联和相得益彰之功效,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为师范专业认证注入了新的价值意涵和动力源泉,师范专业认证持续为教育家精神的播撒和践行提供厚实的基础铺垫。师范专业认证应该成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师范专业认证提质增效需要加强教育家精神的引领,师范专业认证与弘扬教育家精神相融相得,共同推动师范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教育家精神;载体;引领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4)11-0004-07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1]202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应时而出,《意见》把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作为新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旨,强调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并以教育家精神弘扬为中心系统勾画了新时段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路线图。[2]师范专业认证聚焦师范生成长过程和培养质量,致力于从源头上为教师夯实教育与成长基础。本质上看,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具有紧密的同向同力、同频共振的逻辑关联和相得益彰之功效,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家精神的弘扬都是基于教育实践并落脚于“好教师”和“好教育”,前者注重从起点为“好教师”的生成营造优良的环境氛围,后者强调用理性的教育精神引领教师培养和赋能教师成长。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为师范专业认证注入了新的价值意涵和动力源泉,师范专业认证持续为教育家精神的播撒和践行提供厚实的基础铺垫。作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实践途径,师范专业认证要把教育家精神全面贯彻到认证实施全过程,要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认证的新期待、新目标、新要求和新动能,进一步提升认证实践的质效与教育影响力。

一、教育家精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3]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教书育人,教育具有以精神孵育精神的显著属性,教育精神是教师安身立命的灵魂,深深影响着学生和民族国家的未来。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过去关于教师队伍建设论述的进一步提炼和深化,是“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着眼于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所做出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4]是现在以至未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和价值遵循,是新时代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核心指南。

(一)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共同的品格标识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孕育并形成的高尚的内在特质,教育家精神着重关注教育人的心灵状态和精神品格,不同时代对教师的精神品格具有不同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的教育家精神既赓续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优良教育传统,又创新性地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教育家精神“不仅是一种客观性存在,也是一种符号性存在,即其既是能被感知的客体,又是一种富有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教育家精神之意义是以一定符号形式来表现的。”[5]从教育实践来说,教育家精神没有统一的行动范式,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有自己的教育理解与精神守持,但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一个国家的教育,无论在制度上、内容上、方法上不应当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师的地位、作用与职业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履行如此重要的职业使命和教育责任,广大教师需要用一种全新的样态和精神境界来“谋适合”“谋创造”,当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彰显着党和国家、社会和人民对教师工作的崇高期待,寄托着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要求,表征着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高尚品格,其高度凝结的共性基础和普遍的认同性以及持续的感染性与时代发展需要紧密耦合,十分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生命状态,有助于激励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和长期从教,理所当然地成为新阶段广大教师践行教育使命、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的精神样态和品格标识。

(二)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成长共同的目标向度

教育家精神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用勤劳和心血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教育家精神既抽象又具体,是可知、可感和可法范的。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崇高使命,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教师是教育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教育强国战略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对中国教师这一庞大群体的打造,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榜样示范和精神引领。”[7]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从逻辑上看,教育家精神是个思维严密、内涵深刻、环环相扣、互动递进的有机整体,研究也表明:“教育家精神是以理想信念为逻辑起点,以道德情操为逻辑主线,以育人智慧、躬耕态度和仁爱之心为逻辑支点,以弘道追求为逻辑旨归的逻辑闭环。”[8]教育家精神不仅能够为教师培根铸魂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更是广大教师的精神旗帜和目标导向,新时代的教育面临各种新要求和新挑战,新时代的教师成长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考验,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需要教师更懂教育、懂学生并能大胆创新和勇于承担,置身新时代的教育舞台,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应对与选择?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应答的问题。教育家精神呈现出来的教育境界、价值意涵与思想高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和努力目标,使广大教师的成长发展具有更加强大的精神皈依和旗帜引领。

(三)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教育实践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育家精神既是教育实践行动的理性升华又是教育实践行动的精神指南,教育家精神的本质直指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育家精神的功能在于维护教育的本质与本真,展现教育理想与信念,弘扬教育品格与境界,而不迁就于达标和刻板的规章制度”[9]正如教育家于漪老师所言:“学生人格、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唯一目标,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学校的工作也好,教师的工作也罢,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的达成而努力。如果偏离了这一目标,而错误地将其他因素作为评价教育的尺度,就必然会滋生种种弊端。”[10]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依然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干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对各种教育活动的价值进行审视批判和深思远虑,教育家精神既为教师提供了精神支撑也为教师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能帮助教师在浮躁和复杂的教育表象中养成一种敏锐的教育视觉与独立思考判断的睿智。同时,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教育家精神只有在应用于实践,应用于指导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诠释其全部价值”,[11]作为教育实践的关键主体,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时常以教育家精神为观照,通过对自我身份、教育取向和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能够持续唤起内心深处对于价值理性的自觉追求,并对深耕课堂、情系学生、追求卓越心有所向,从而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和传承创新。

二、师范专业认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

我国师范专业认证始于2017年,开启师范专业认证是国家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和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战略需要,是为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从实质上看,师范专业认证的终极追求与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完全是相通相成、相融相生、相得益彰的,师范专业认证应该成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

(一)教育家精神内涵与师范专业认证的价值意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的实践精神,教育家首先是身体力行的一线的教育实践者,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立于教育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品质、教育境界、教育理念、教育智慧等的统整,教育家精神只有落地,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实践,方能转化为教育引领力和教育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唯有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才能厚植家国情怀;唯有秉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才能夯实师德根基;唯有生发“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才能走向专业成熟;唯有端正“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才能诱发思想之泉;唯有拥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才能收获桃李天下;唯有肩负“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才能汇聚磅礴伟力。[12]师范专业认证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坚持用理想信念固本,用师德情操铸魂,以师范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充分关注未来教师发展,注重用具体的标准和实施举措全面夯实师范专业的培养之基和质量之魂。两者在内涵和价值上具有紧密的衔接性和高度的契合性。很显然,师范专业认证能为教育家的生长打下初始基础和创造优良环境,能为教育家精神的弘扬搭建更接地气桥梁;教育家精神能进一步丰富师范专业认证内涵和指引师范专业认证明晰未来实施方向,能充盈认证的价值引导力和创造力。两者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发挥着融会驱动和贯通促进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与师范专业认证追求具有目标的同一性

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即教师首先要有大格局、大德行、大情怀,大格局是指教师要心系国家民族未来,从“大我”出发,树立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大德行即教师要有德行天下的人格, 以德修身, 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以德育德,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大情怀是指教师要胸怀天下,勇于担当,乐教爱生,甘于弘道育人。小处着手即教师能坚持扎根教育实践、躬耕教坛、勤学笃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批阅好每一份作业、组织好每一次教育活动。教育家精神生长于教育家的日常生活,是教育家对日常教育生活的锤炼与超越,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要求教师坚持做好自身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并从“自身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探寻意义、发现价值、生成智慧、建构思想”。[13]师范专业认证旨在维护和确保有质量的教师教育,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提升质量和打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是师范专业认证的不懈追求。实践上,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师范专业从教师培养与成长的常态出发,紧盯师范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具体环节,围绕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组织学习与训练,帮助和引导师范生逐步形成教师专业精神和综合素养,并通过认证的全部实施过程在师生中播撒教育家精神的种子,引导师范生感受和体验教书育人的责任,打好未来教育家成长基础,同时以具体的质量标准全方位规范专业及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心和履行教书育人质量。可以说,追求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家精神的底色,师范专业认证的实施就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实践,教育家精神的实践目标与师范专业认证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三)以师范专业认证为载体积极推进教育家精神的培植

师范专业认证是以专业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过程与效果为观照对象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举措,提升师范专业育人质量和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是认证的落脚点,认证的要求、内容、过程与价值取向与教育家精神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同向性和融合性,认证是培植教育家精神难得的抓手和载体,在认证中积极推进教育家精神的培植更能张大认证的价值意义和长效作用。

换句活说,注重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师范专业认证应有之义和必然之责。在师范专业认证的开展中,一要切实增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主体意识和使命责任。一方面,师范专业肩负民族国家未来教育发展重任,党和国家对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寄托着无限期待,社会对好教育好教师充满了无尽的期盼,高水平的师范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师培养承载着重大的时代使命,师范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内在地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与涵润,达标只是师范专业认证的基础性要求,高位引领和价值提升才符合高质量教育需要。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激活与改变教育的强大“酵母”,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现代化推进需要教育家精神提供支撑,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充分滋养,但教育家精神只有通过教育实践转化为教育行动力才能发挥出渗透、感染和积极影响作用,没有合适的载体和抓手,精神的力量是难以转化为实践动力的。二要主动寻找两者的相融点和对接艺术。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虽然博大精深,但语言表述比较抽象,而师范专业认证则是个非常具体而微的工作,两者怎么结合需要进行艺术化处理。在专业认证中,认证主体需要在透彻领悟教育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认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主动寻找两者的融合点,将教育家精神的宏旨通过艺术加工转化为师范专业建设和育人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要求,以无缝对接方式将两者浑然融为一体,同时还能使精神的力量转化为认证的力量。三要努力推动师范专业师生对教育家精神理解把握与自觉遵循。师范专业认证的过程也是积极宣传和主动践履教育家精神的过程,师范专业是培养育人的人,师范专业的教师是在培养未来的教师,师范专业的师生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把握与自觉遵循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师范专业认证的必然要求和成效所在,通过师范专业认证进一步强化师范专业教师的使命责任和教书育人追求,进一步在师范生中播下关心教育和献身教育的精神种子,使师范专业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精神孵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