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感视阈下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陈斯 谭昭辉

基于幸福感视阈下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0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青年专项课题 “幸福感视阈下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QN098).

作者简介:

1.陈斯,女,江西樟树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职业教育研究;

2.谭昭辉,男,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自身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正是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精神动力。本文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分工作和生活两个维度,研究选取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因素和工作因素的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对策建议,进而提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3)09-0077-08

一、引言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1]。”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定位是让教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探索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观,有利于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发表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掀起了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之路[2],并将“职业幸福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3]。然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数量多,职称普遍偏低,却占据着高校教师的很大比例。教师的幸福感与国家的教育和学生心灵的发展密切相关,各领域的压力叠加让老师失去了不少幸福快乐感。很多教师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但是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加,使教师身心疲惫。在教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幸福感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精神动力,缺乏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无法有效从事教育工作,无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突破自身瓶颈,克服困难,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且适度考虑自己的生活追求,为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二、相关研究及其动态述评

(一)有关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研究

关于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探讨,国内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整体情况不容乐观[4]。姜淑梅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综合分析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并未感受到强烈的职业幸福感[5]。张玉柱在论文中通过对134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特征,并注重研究国内地区差异性以及婚姻、职称等对于教师幸福感的影响[6]。

(二)有关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学者认为可以主要概括为教师个人主观因素、教师职业本身因素以及社会评价因素三方面。马众提出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身心健康方面、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社交环境和自我实现,这些因素都与教师的幸福感呈正相关性[7]。周华青等的研究表明: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具体因素有工作环境、公众对教师的理解、社会的支持、教师所处人文环境、来自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来自家长的信任和肯定、来自学生的爱和关心、学生的天真无邪、教师的发展通道、工资报酬、劳动强度、以及教师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专业发展状况、对职业的追求、职业体验、对物质的追求、精神的满足等[8]。马治国发现,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主要由个体特征、教师工作特征、学校组织管理、外部生态、教师工作场域、教师情绪感受和价值实现 7 个主范畴组成[9]。

(三)有关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的研究

关于如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具体因素。马治国从微观视角提出厘清教师主责主业、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以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孟婷婷、吴芳认为,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况[9]。鲁山指出,我国社会仍存在对教师的偏见和错误看法。只有改善教师的社会形象,纠正对教师的错误形象,才能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快乐,使教师得到心理安慰,感受到职业温暖和社会认可和尊重。

(四)研究述评

通过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成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对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在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中。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较少,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的研究更少。总体而言,发达地区研究较多,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研究较少。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性分析

本文以江西宜春的职业院校为例,通过实地走访,线下访谈和线上问卷,研究江西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现状及其提升路径,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可操作性,同时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研究采取分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江西宜春高职院校教师为抽样调研对象,调研时间为2021年11月20日——2022年3月20日。调研方式主要是实地问卷访谈调研和网络在线问卷调研。调查合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52份,剔除关键信息不全的问卷2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问卷有效率为98.7%。

(二)调查问卷变量设计和变量测量

问卷调查目标为探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这个目标,问卷内容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前提:(1)根据幸福感理论,高职教师的个体特征会影响他的幸福感受,所以问卷的第一部分设计了关于江西宜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个人基本统计特征(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教龄、是否兼职、是否在编等);(2)在当前职业院校不断改革和教育方式多元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教师对工作幸福感的追求正在逐步增加,通过调查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职业发展的担忧程度和对于职业晋升的需求程度,所以问卷的第二部分设计了可能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工作方面因素(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对学校办公环境的满意度、对学校职称晋升与评定满意度、对学校升迁制度满意度、对工资待遇及其改革满意度、对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满意度等);(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生活环境是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知最重要的支撑点,高职院校教师生活满意度的高低对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也很重要,所以问卷的第三部分设计了可能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生活方面因素(对学校住房政策满意度、与同事相处愉快程度、家人支持程度以及学校食堂满意度等)。

因此,研究选取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因素和工作因素的15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否感觉幸福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基于被解释变量只有“是”及“否”两种选择,属于典型二分选择问题,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参数进行估计,具体变量及定义见表1。

四、实证分析:高职青年教师满意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高职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方面

第一,高职青年教师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如教室、机房、实训室环境)满意度:大多数高职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教学环境还处于较为满意状态,其中一般满意的占比77.3%,非常满意的占比10%。仅有19个高职青年教师表示不满意,不到总样本的15%,其中表示很不满意的占比4.66%,不到总样本的5%,高达87.3%的高职青年教师表示对学校教学环境满意。原因可能来自于最近学校在大力提升教学环境建设,如改善实训室环境,增加机房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增加智慧教室的数量等,详见表2。

第二,高职青年教师对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方式满意度:在了解了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学环境满意度的情况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其对教学方式满意度的情况。我们发现,高职青年教师对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方式不满意者居多,占总样本的59.2%,进一步探究原因发现,考核方式没有体现智能化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反应最多的问题,其次是考核方式带有主观性,然后是不分项目的考核系数不合理,详见表3。

第三,高职青年教师对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满意度: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高职青年教师对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表示满意,占总样本的76%,只有不到6%的高职青年教师对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表示很不满意,详见表4。

(二)高职青年教师生活满意度方面

第一,高职青年教师对学校食堂满意度:大多数高职青年教师对食堂表示不满意,占样本比为63.82%,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一方面源自于高职青年教师本身,高职青年教师群体呈现南北分布,饮食偏好的不同影响其对学校食堂饭菜口味方面的评价,其次是学校食堂本身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校食堂部分使用原材料不新鲜,详见表5。

第二,高职青年教师对家庭支持的感知度:大多数高职青年教师在家人对其职业理解和宽容方面呈现更高的诉求,在家庭支持感知度诉求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家人对教师职业了解方面的感知诉求,详见表6。

五、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幸福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生活幸福感。因此,本节将在上一节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为研究内容,对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显著性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解释说明。

(一)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设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为被解释变量,即因变量;设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各种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即自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设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y=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幸福(y=0)。

(二)模型运行结果

本文通过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150份问卷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7.

(三)模型结果评价

针对模型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小于5,意味着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样本数据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高职青年教师幸福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给青年教师安排的工作量、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同事相处关系、青年教师住房政策、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等因素显著影响高职青年教师幸福感,家人支持程度、学校食堂、学校的教学环境、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方式、学校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具有相关性,但是也表明了这些因素对高职青年教师的幸福感的影响方向。根据表7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归纳如下:

1.结果表明,学校给青年教师安排的工作量在10%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是显著的,且系数为负。适度的工作量会让高职青年教师感觉工作具有挑战性,但是伴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增加,高职青年教师幸福感越弱。

2.高职青年教师住房政策越好,高职青年教师幸福感越强,高职青年教师住房政策越差,高职青年教师幸福感越弱。学校的租房补贴政策越向青年教师倾斜,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感觉到了学校的尊重,增加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