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的职业认同水平及影响因素

作者: 刘静 隆顾艳

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的职业认同水平及影响因素0

摘 要:顶岗支教是公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了解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的职业认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笔者通过编制量表

开展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总体上较积极,其中职业认知的水平最高,职业期望次之,职业价值观第三,职业情感第四,职业意志最低;职业认同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比较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支教学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教专业符合度、是否有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重视和认可等因素均能显著影响公费师范生的

职业认同水平。为此,高师院校应重视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加强对顶岗支教的培训和监管,重视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乡村教师及公费师范生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顶岗支教;职业认同;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3)11-0004-07

近年来,为缓解乡村教育师资不足的困局,高师院校积极响应号召,派遣大量公费师范生以顶岗支教的形式支援乡村教育。顶岗支教作为公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一种形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定向服务于乡村,成为乡村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这要求他们对教师职业具有高度的认同。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公费师范生对将来从事的教师职业具有正确的职业认知以及积极的情感,具有强烈的从教意愿和坚定的信念[1]。教师职业认同对于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2]。教师职业认同度越高的教师越能体会到职业归属感[3],在教学中能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4]和职业幸福感[5]。教师职业认同会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因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动态变化[6]。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对公费师范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及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7]。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培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顶岗支教是师范生职业认同培养的核心平台[8]。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公费师范生以教师的身份提前感知教师职业,是培养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重要的教育契机。但是,顶岗支教也具有两面性,实习效果直接影响公费师范生的从教信念,有效的实习能显著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反之则可能降低。对于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来说,培养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师院校应重视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使他们“下得去”并“留得住”,改善乡村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的现状,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实现我国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本研究通过调查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职业认同的现状水平,分析其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对策,为培养和提升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寻找着力点,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深化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分别选取了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春季、2021年秋季、2022年春季三个学期到凉山彝区顶岗支教,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36份。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因师范大学总体上女生多于男生的现实状况,因此支教女生也多于男生;因支教地学段分布特点及师资需要,实习学段初中最多,小学和高中年级偏少。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结合朱洪雨等人[2,9,10,11,12]的研究,将职业认同的构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分为以下五个维度:职业认知,对教师职业特点的认识;职业价值观,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工作条件、晋升机会等外在特点的积极态度和体验;职业意志,未来选择教师职业倾向及意志的坚定性;职业情感,个体对于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和信念;职业期望,对教师职业的关注以及要求。本研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四川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顶岗支教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顶岗支教过程中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28道题。其中,3道题调查被试的基本信息,15道题为职业认同感量表,10道题为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此外,还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6.0和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此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则表示赞同度越高。本问卷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α即Cronbachα系数检验得出教师职业认同感量表值为0.902,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量表值为0.755,具有良好的信度。在SPSS 26.0中使用KMO样本适配性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发现教师职业认同感量表的KMO值为0.923,而Bartlett球形检验在0.1%的水平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量表的KMO值为0.845,Bartlett球形检验在0.1%水平上有显著性,故本样本是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的理想工具。各维度与总分之间,各维度与各维度之间均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研究结果

(一)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中的职业认同现状

如表2所示,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总体平均值为4.15,其中,职业认知得分最高为4.47,其次是职业期望4.24,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情感分别得分4.08和4.05,职业意志得分最低为3.92。职业认同各维度以及总体均值均大于中位数3,说明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中的职业认同感是比较积极的。职业意志得分最低但仍高于中位数3,表明公费师范生仍有较强的从教意愿。此外,职业意志和职业价值观的标准差高于其他维度的标准差,说明个体存在较大差别,说明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的选择原因存在差异。

(二)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中的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

t检验结果表明,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及其五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如表3所示,女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意志及职业期望得分略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更充分也更加期待,同时,大多数表现出更强烈的从教意愿。男生的职业情感略高于女生,说明大多数男生选择就读公费师范是源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和热爱。虽然男生与女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得分保持一致,但男生的标准差更大,说明男生教师职业价值观的个体差异较大。总体上,女生的职业认同得分略高于男生,从标准差来看,男生的各维度普遍高于女生,说明男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2.不同生源地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差异

如表4所示,来自农村与城镇的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差异不显著,其中职业价值观在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纬度的差异不显著。从得分上看,城镇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均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的职业期望(4.24)略高于城镇学生(4.23)。总体来看,城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分(4.17)高于农村学生(4.13)。

3.不同实习学段的公费师范生在支教过程中的职业认同差异

如表5所示,不同任教学段的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各维度及总体水平上差异显著。任教高中的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及其各维度水平均高于任教初中和小学,而任教初中又高于小学,并且存在显著差异。

(三)职业认同感各维度间的相关关系

如表6所示,构成职业认同感的五个维度中,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意志、职业情感、职业期望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与职业认同的相关度最紧密,其次是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认知。职业期望与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职业意志与职业情感之间的相关性紧密度最高。

据此,构建出职业认同感各维度的相互关系模型(图1)。通过顶岗支教实习,应促进公费师范生职业认知的完善,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职业情感的内化,职业意志的坚定。

(四)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表7所示,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意志和职业情感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均达到10%以上,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出不同因素对职业认同各维度的影响,并且P<0.001,正向显著影响职业认同感水平。

公费师范生在支教时所教学科与专业是否对口以及能力和专业知识是否得到提升,会显著影响公费师范生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认知;实习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当地学生及家长的尊重,会显著影响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晋升,工作环境改善和社会地位的看法;课后经常总结反思,多听当地优秀老师的课能够提高坚守乡村教师岗位的意志力;同事的理解,管理者的认可,让师范生获得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影响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同事之间的关系和氛围越融洽,师范生的融入感和归属感越强。在影响公费师范生职业期望的因素中,“我会花太多时间维持课堂纪律,经常产生不想上课的念头”,不能显著影响公费师范生的职业期望,说明公费师范生在支教过程中并不会因为课堂纪律不好,影响对教师职业的期待,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会降低公费师范生的信心。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公费师范生顶岗支教过程中的职业认同总体情况

公费师范生顶岗支教过程中的职业认同水平处于积极状态。五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认知,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意志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表明公费师范生终身从教的意志相对薄弱,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内心感觉还不能确定。公费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过程中对教师职业的特征、教师的工作内容、职责,工作环境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于教师职业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对教师职业的价值、社会地位认识更加积极,从教意愿坚定。这表明,顶岗支教这种教育实习培养模式是有效的。顶岗支教促使公费师范生全方位、全过程地以一位正式教师的身份参与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其全面认识乡村教师职业。

(二)公费师范生顶岗支教过程中的职业认同特点

首先,公费师范生在不同性别上的职业认同没有显著差异,但女生的职业认同得分高于男生。受传统观念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女性相比男性更愿意加入教师队伍。近年来师范院校招生的男女比例已严重失衡,在很多小学及初中学校,男教师寥寥无几,这些社会现象也反映了教师职业对女性的吸引力要大于男性。

其次,不同生源地的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没有显著差异,不过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分更高。随着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城镇公费师范生对于乡村教育条件的改善、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以及未来的晋升等持积极态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要求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定向就业,不可否认的是,相比农村学生的就业条件,城镇生源学生的就业选择更优。城镇学生选择师范生公费教育时可能更多源于发自内心地喜爱教师职业,具有更坚定的从教信念。农村学生可能迫于一些现实压力而选择教师职业,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工作条件不如城市,职业认同感相对更低。

第三,任教不同学段的公费师范生在职业认同感及各维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任教高中最高,其次为初中,小学最低。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就呈现不同的规律及特点,说明任教不同学段的教学给公费师范生确实了带来不同的职业体验。任教高中的公费师范生在职业认识,职业晋升、工作环境改善、受尊重程度,对于教师岗位的坚守,对于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未来从教的期望等方面表现最为积极。本次顶岗支教地不同学段的学生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高中生学风更好,公费师范生的教学更有成就感,更多追求教学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而小学及初中学段,很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因控辍保学政策被迫到学校学习,没有学习动力,学习习惯较差,给实习生带来了教学上的困难,体验感较差。

(三)公费师范生顶岗支教过程中的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顶岗支教会显著影响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首先,合理安排公费师范生的支教工作,特别是所任教的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能够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职业认知。“所教非所学”则背道而驰,公费师范生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同时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对教师职业的体验不积极,内心有消极情绪。其次,顶岗支教的公费师范生受到实习学校的重视,例如被一视同仁地安排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教学比赛等活动,能帮助公费师范生快速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并融入支教学校的工作氛围。此外,学生及家长能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认可及尊重,提升职业价值认同。再者,师范生能得到一线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例如跟课听课学习,经常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在个人努力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步。同时,全方位、全过程地体验教师职业,让公费师范生发现当一名教师不是只有备课、上课,也能更加坚定他们的职业意志。最后,在支教过程中体会到发挥自身能力时的成就感,同事及领导的认可与支持让学生体会到职业幸福感,更加深了公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提升职业情感认同。除此之外,学生上课的态度和成绩不佳,需要花时间进行课堂管理这些因素不会直接影响公费师范生的职业期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