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王慧颖 朱丽娜

基于SPOC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0

摘 要: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借助超星泛雅教学平台,采用对比实验、定量分析、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统计学》为例,对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诊断、课中内化、课后作业及反思等三个环节,之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角度,对基于SPOC的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在《统计学》课程中运用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表明,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SPOC;职业核心能力;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2)03-0081-06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6月,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由于受总学时数与教学任务的限制,一般教师为节省时间以讲授为主,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差、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线上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数据,但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课程流失率高、知识零散不成体系,是“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1],所以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纯粹的线上教学并不现实。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引入翻转课堂、微课、手机课堂等途径,充分利用微课、微信、手机APP等网络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扬弃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此,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把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设中,尝试对《统计学》课程构建基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网络教学方式的优势,以任务和项目为驱动,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

二、文献回顾

(一)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教育的四大支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为基础,本研究所指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我校在广泛调研和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凝练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及生源群体特质,在校级层面认定的四类职业核心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生活能力四个方面,涉及14门相关课程。其中专业能力指基础的技术技能知识能力,包括健全人格的塑造能力,处理信息、数字应用的能力等,统计学是相关课程之一。

(二)混合式教学

国内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路径的构建等方面。教学模式的设计方面,由于“MOOC+传统课堂”模式存在着教师无法对线上教学进行有效管理、课程不适合地方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弊端[3],SPOC正在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SPOC是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本地一种私有化的课程,通过限制学生规模提高参与率和通过率,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4]。陈芳等[5]开展了对微生物学课程“SPOC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实施到多维度的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陈朝晖等人[6]建立了基于知识建构与交互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杜云飞和王建梅[7]将教学环境、智能技术和教学行为三个维度有机融合,构建了基于学术英语课程的多维混合在线教学模式,并检验了该模式的实践效果。熊光明等人[8]开展了以慕课和实验项目驱动的智能车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邢丽丽[1]构建了一种基于精准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实施路径的构建方面,任军[9]提出了推进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五个措施,即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顶层设计、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体系、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激励机制、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服务体系。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多是针对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虽然也有文献针对文科应用类课程,但是涉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类尤其是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比较缺乏。

三、基于SPOC的统计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SPOC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侧重于对学生通识的职业迁移能力和软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快速适应工作要求,尽快融入社会,提升就业竞争力。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处理、分析数据方法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支撑课程。目前统计学教学虽然在不断改革,但仍存在很多局限: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学时有限、大班教学的“一刀切”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矛盾等等。而SPOC一方面可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使得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有限的学时,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课程内容,也可以充分利用课下业余时间来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例如优质的国内外MOOC资源)。因而,教师能准确定位学生需求,针对性地完成教学内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内容也能灵活多样。SPOC自身本土化的策略也使得教师可以全过程监督学习状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保证教学质量。可见,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职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总体架构

利用超星公司推出的泛雅(PC端)和学习通(移动端)网络教学平台,构建高职统计学课程SPOC学习环境。基于教学实践与学习者需求,通过借鉴部分高校SPOC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园课程资源,将线上与线下教与学相互融合,本文建立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包括课前诊断、课中内化、课后作业及反思等3个环节(如图2所示)。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制作SPOC课程视频,并将其连同PPT课件及单元作业等上传至超星泛雅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课前(提前一周)观看学习,并按教师布置的任务参与在线练习、讨论区讨论等活动,在初步探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所遇到的问题。教师监控学生学习进度、查看学生练习结果,进行基于SPOC 平台数据的学情分析,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完成备课。

课中,教师就共性问题及重点问题,通过实体课堂答疑、操作演示、小组探究、班级研讨等方式,帮助学生检查和整合在线自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尝试知识迁移,激发创新潜能。

课后,教师在“超星泛雅”平台推送课后题目;学生登陆该平台(或学习通平台)完成测试,反思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微课上的相应内容。最后教师在该平台查看学习数据,评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反思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策略是否得当,据此调整授课内容和进度、教学方法等,以期达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三)内涵分析

以下从课程框架四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10]的角度出发,对基于SPOC的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1.教学目标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处理、分析数据方法论的课程。本文结合高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统计学的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习者特征,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树立运用统计参与管理的观念,会用统计的思维和眼光进行条理性的事件描述;(2)掌握数据调查的技巧,会根据具体问题设置合适的调查方案(程序、方法);(3)能利用统计图表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展示;(4)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平均或变异指标的计算;(5)掌握简单的数据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可以进行数据的分析、预测;(6)养成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严谨的治学态度;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教学内容

结合统计学课程的学时安排以及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将统计学课程分为统计学基础知识、数据的搜集、用图表展示数据、数据的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及统计大数据&生活等六个模块。其中,统计大数据&生活模块主要介绍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状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用的统计知识,理解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大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POC在线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课视频、课件资源、练习测验、知识拓展等四大部分。自建“微视频+微练习+微资源”的SPOC课程时,教师不仅要参考课程标准和教材,而且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其学习认知能力、起点能力、需求进行分析,之后依托“超星泛雅”平台,组织教研人员和行业专家重新梳理、精心筛选并编排契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课程内容进而制作出类型多样、难度适中的微练习以及重点突出、内容明确、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并根据每次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资料、讨论题、Flash、音频、教学案例等丰富媒体资源。

3.教学组织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线上、线下立体、高效、持续的交流互动(见图2),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认知、建构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提升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协作探究、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4.教学评价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多维度实时评价体系,立体化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其中,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形成性评价包括线上和线下评价两种方式。线上评价包括线上学习记录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线上学习记录评价主要指利用“超星泛雅”SPOC平台中的交流讨论、在线测评、在线成绩反馈等功能,动态记录学生的详细学习过程,包括SPOC学习的时长、进度、讨论区活跃度和贡献度、练习和单元测试成绩记录;线下评价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展示、课堂参与、书面作业等。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

四、基于SPOC的高职统计学混合式教学实践及效果

(一)应用案例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以我校2019级大二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三个行政班共120人为实验组,设计并实施了基于SPOC的统计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以笔者上一年所授同课程同专业的另外三个行政班为对照班级(两组学生教育背景、认知能力基本相同,所用的课程教材、教学大纲、电子课件、课时量、期末试题均相同),来分析新模式的教学效果。以下以统计学第二章第二节“统计调查的方案与问卷设计”为例,阐述SPOC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其中,统计调查的问卷设计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而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为了讲授全部内容占用大量时间,反而使得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枯燥、抽象。

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在SPOC环境下,教师将SPOC微视频上传至平台,提前一周发布自主学习任务书,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后自测、与教师或同学交流遇到的问题。每班学生分成五组分别组建团队,选出组长。

2.课中讲授和讨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