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师计划背景下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国比较研究
作者: 高巍 罗考贝 郑彤
摘 要:教育硕士是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储备军,其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教育强国在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独到之处。通过对英美澳三国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架构、实习模式和实践支持机制的比较研究,结合“强师计划”,我们得到以下启示:为提高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我国应创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发展政府主导下灵活的协同式教学实践,建立多方参与的实践支持机制。
关键词:强师计划;教育硕士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多国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2)05-0089-08
教育硕士是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储备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重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指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培养要“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纵观全球各国教师培养实践,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教育强国在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深入探究其教育硕士培养的课程架构、实习模式与实践支持机制,可以为我国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改革提供借鉴。
一、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政策要求与现实困境
(一)“强师计划”对教育硕士培养的新要求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阶梯递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022年4月出台“强师计划”,同样强调重视对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坚持质量为重”为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对于教育领军人才之关键素养即教学实践能力,“强师计划”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加大在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方面对师范院校的引导支持力度,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并“持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搭建教学实践能力与教育硕士学历教育的“立交桥”,如上举措都直接指向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教育硕士培养面临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
我国于2009年实施扩大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政策,2017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规定,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在结构上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在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但我国教育硕士实践活动重形式轻实质,大多数实践活动存在“走过场”现象[1],提高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收效甚微。
有研究者从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职业定位出发对其培养现况进行分析[2],发现当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职业定位失范问题,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脱节”,即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及其实施与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素质要求相疏离,其所学课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其实践教学能力发展;在支持机制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位”,即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参与协同,既要在课堂内夯实理论基础,又要在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技能锻炼,实习实践不足,直接导致教学实践能力差的现状。
二、英、美、澳教育硕士的独特做法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教育强国不仅重视教学实践能力及其理论研究,在实践上也具有借鉴价值。
英国的教育硕士实践培养模式贯穿其学习过程的多个阶段,实践课程类别丰富、数量充足,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同时,学生在中小学实习过程中接受来自实习专家小组的个别化辅导,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将最新的学科教学方法运用于实习课堂,提高实习效率,保障了实习实践的效果。
美国的教育硕士实践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与职业发展规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践课程及培养体系。学生选择必要的基础课程和合适的个性课程,“教学执照链”课程体系是获得美国初高中学校教学证书的选修课程,“教师领导链”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领导能力的选修课程,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职业发展意愿。
澳大利亚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其实践课程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功能性,在特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专注临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术参与,同时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临床教师分享专业知识、建立网络以提高实践能力、发展职业机会。
三、英美澳三国教育硕士课程架构
(一)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以研究课程为基础,以实践课程为牵引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OE)在2014至2021年,连续8年位居QS世界大学排名教育领域世界第一,其教育硕士中学PGCE课程在实践培养课程设置方面独具特色。
中学PGCE的核心必修课程分为层层递进、紧密相连的三大模块。学科研究1模块使教育硕士通过参与课程、与教师合作等多种方式深刻认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学科研究2模块的学习让他们不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来探讨学科教学的发展,而与其它相关学科、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开展综合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板块是他们将课堂和研究所学落实到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其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中学PGCE数学学科课程中,参与课程的数学学科教育硕士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数学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相关研究,并批判性地应用这些研究来培养对课堂实践的洞察力。他们也被鼓励对参与的研究和相关学习理论进行批判,了解其背后的价值观、假设、信念与局限性,以及如何应用于教育政策和课堂实践[3]。在广泛背景的学习模块中,学生将会探索数学在综合课程及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并参与数学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相关研究。在专业实践模块,学生将会在中小学课堂中操练理论知识、锻炼其教学实践能力。可见中学PGCE课程在实践课程设计方面的三个核心必修模块是一个逻辑缜密的集合,三者内容互为基础、相互渗透。
(二)美国哈佛大学:以基础课程为本,特色实践课程为辅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HGSE)开设教学和教师领导力计划(以下简称“TTL计划”),包含基础课程和特色实践课程两大类。基础课程旨在让参与TTL计划的教育硕士获得教育专业至关重要的核心技能,课程包括如何学习、领导变革、证据以及公平和机会;TTL计划的特色实践课程包括核心体验课程、多样化的必修课程和自主性强的选修课程,在教学实践课程体系中发挥拓展性作用。
在TTL计划核心体验课程中,参与计划的学生将一起学习分析教学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在该课程中学生会对教学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在必修课程中,TTL计划为教师执照候选人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剑桥-哈佛暑期学院(CHSA)是所有参与教师执照链项目的学生都需要参加的课程,参与计划的教育硕士将在暑假以实习生的身份去到为初高中生开展学分恢复、学术充实和高中准备的公立学校,并作为教学团队的成员直接开展课程教学;此外,他们可以参加引领课堂和学校变革的研讨会,也可以选择在波士顿地区学校工作的实地体验课程,充分保障必修课程的多样性。在选修课程方面,他们可以根据兴趣和学业规划参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主性。
(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以临床实践为特色,多元选择为保障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硕士的学制为三年以上的非全日制课程,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学习,并以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课程学习。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硕士的课程要求:获得临床教育硕士学位的学生必须通过三年灵活的非全日制学习完成十二个核心科目,并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临床实践教育项目[5]。合理的课程结构设计,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并辅以在线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驱动性。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临床教育硕士项目的培养课程高度灵活,其课程内容广泛多元、教学方式多样,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该项目设计了两种模式:全日制项目和速成项目,全日制项目的课程分四个学期开设,学制为两年;速成项目的课程分三个学期开设,学制为18个月,其中包含寒、暑假的集中学习[5]。
以墨尔本大学临床教育硕士全日制项目为例,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分别设置12.5学分的临床教学实践课程,在第三学期,学生根据申请攻读不同类型的教育硕士学位,自主选择满足其个性需求的课程,包括三门专业课及学科教学实践课程。二者的课程名称相似,但课程实施、考核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第四学期,学校提供17门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为学生最后的集中实习奠定理论基础。墨尔本大学教育硕士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英美澳三国教育硕士实习模式
(一)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OE)的研究生教育证书项目(The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 or PGCE)在培养教育硕士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下文以IOE中学PGCE(secondary PGCE)课程地理学科为例来分析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硕士实习模式[6]。
1.自主的实习选择
在专业实践模块,学校提供两次不同的实习机会,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实习学校进行实习,保障教育硕士实习场域的丰富性与实习选择的多样性,实习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兴趣选择实习学校。在教学实习期间,参与实习的学生只有符合本年度教师标准的要求,并在实习学校导师与大学导师共同评价其表现的基础上,才能被推荐为合格教师[7]。
2.科学的教学指导
IOE实习指导小组为从教的实习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帮助,指导实习教师采取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从教几个学生开始,然后是一组学生,最后是整个班级,直到实习教师具备管理、指导和启发所教孩子的能力,最终能独立开展教学活动。在探索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接受学科专家指导,体验学科前沿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
3.多样化的专业研究课程
IOE为参与实习的学生提供的多样化专业研究课程是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实习始终,主要包括主题演讲、基于实习学校的任务等。
(1)主题演讲邀请相关专家为实习教师进行专题授课。专家就行为管理、特殊教育需求与残疾儿童的需要、形成性评估和准备新入职教师等重要领域进行汇报,旨在为实习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实习教师需要参加所有主题演讲,提前完成相关阅读,保留主讲人提供的材料记录,并在每个主题演讲后作简短的书面反馈以巩固学习效果[7]。
(2)基于实习学校的任务是指实习教师在实习学校需要完成的相关任务,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课堂观察与记录。调查研究要求实习教师开展一项基于学校的研究、探讨一个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学校和学生利益的认识。课堂观察是实习的重点,在实习的一个学年里,对六个主题至少进行一次重点观察,包括发展教学技能、促进和管理良好的课堂行为、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和残疾学生的需求等,并通过课堂重点观察逐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和评价的认识。
(3)实习成果的记录是实习教师关注的重点。作为学分成绩多方评估的依据,他们需要对绝大多数实习活动的学习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实习指导小组中的学院导师在实习末期对这些课程观察、反思、评价和学校实习报告进行讨论分析,并对实习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美国哈佛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TTL计划采取一种开创性的教师教育方式,旨在帮助教育硕士发展技能、支持经验丰富的教师提升领导能力。TTL计划将教育硕士安排在一个实践社区中,让他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体会教师的成长,并通过哈佛大学教师和实习学校导师在学习和实习方面的专业指导,实现其在实践社区中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目的。
1.双重实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