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作者: 张淑平摘 要 跨学科教学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课程组织与实施形式。教师将之运用到
小学语文课堂上,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存在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能力不足
、学校缺少支持跨学科教学的环境等问题。对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重视
程度,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营造跨学科教学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08-0036-03
跨学科教学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课程组织与实施形式。不少研究者认为,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使教学呈现整体性和跨学科特征,引导学生进行交织性思维,有利于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剖析语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将之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跨学科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还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跨学科教学注重学科教学要延展到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建立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1]这有助于丰富学生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提升学生综合性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就语文谈语文,没有对语文现象和知识本质进行深入挖掘,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会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其次,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跨学科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实现相关学科间的互动与融合。这种融合可以提供给学生新的学科视角与思路,从而有助于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跨学科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跨学科教学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需要强化对跨学科教学法的学习研究。跨学科教学有其固有的教学流程、组织方式和实施要求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全面掌握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方法。二是教师需要强化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了解。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熟知并掌握本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与语文知识建立实质上的关联,这有助于语文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不重视跨学科教学
虽然跨学科教学在促进师生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并未给予跨学科教学足够的重视。[2]
第一,在教学设计方面,部分教师过分依靠课本,缺少对历史、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例如,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诗歌的语言欣赏、意境构造上,忽视了诗歌中包含的历史背景、科学知识,以及其中的文化底蕴。这种教学模式既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又使他们无法获得全面和深刻的认识[3]。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习惯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运用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探究等体现跨学科教学的方法,造成了跨学科教学的僵化与牵强附会。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批判能力的发展。
第三,在教学评价方面,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多学科素质与能力的考核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与发展潜能,还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阻。
(二)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能力不足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教学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便是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能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思维方式固化以及缺乏跨学科学习的动力和方法等方面。
首先,受现行分科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分科学习的习惯,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知识学习割裂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很多学生只从一个学科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如在分析诸葛亮的人物特征时,会认为他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人,但却不能联想到诸葛亮的智慧来源于其能有效利用地理、天文等知识。
其次,由于习惯于按照教材设定的逻辑顺序开展语文学习,学生容易产生固化的思维方式,将语文学习活动局限在某一种方式上。实际上,跨学科学习是对多种学习方法的整合和灵活运用,包括合作学习、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调查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而学生习惯于进行单一的学习活动,将不利于教师深度开展跨学科教学。
最后,学生缺乏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动力和方法。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去寻找和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学意识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往往较弱,导致跨学科学习效果不佳。
(三)学校缺少支持跨学科教学的环境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体现新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其开展不仅需要师生的深度参与,还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目前,由于一些学校缺少支持跨学科教学的环境,导致语文教师较少在课堂中尝试开展跨学科教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缺乏变革现行教育教学模式的动力和勇气。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衡量学校办学质量没有彻底改变的情况下,面对教育教学变革,不少学校不敢“冒险”行动,而是固守所谓“经过时间检验”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就导致跨学科教学等新形态教学方式难以在课堂中得到实践,从而导致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尝试受阻。
第二,功利性的教育改革导向,使得教师不愿承担风险开展教学实验。一些学校认为,既然新技术的运用会在短期带来极大的收益,那么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然也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实际上,这种认识忽视了跨学科教学的复杂度和难度,也没有看到教育影响的长期性特征。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观,容易导致语文教师因为担心短期看不到效果而受到“惩罚”,不敢将跨学科教学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
第三,跨学科教学理念的出现时间晚,且在教育领域尚未出现典型的教学改革案例,通常较少获得学校关注。在集体性的培训学习中,学校更愿意组织开展一般性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培训,较少关注教师跨学科教学知识的获得。此外,跨学科教学需要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资源,但因跨学科教学集体教研或学习培训的缺失,很少有教师能够有效获得语文以外的其他学科相关资源。这使得语文教师无法给学生展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
实施跨学科教学,语文教师是行为主体,因此必须要从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方面入手。
一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跨学科教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教师充分认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例如,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研讨会、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加深语文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可以把跨学科教学技能引入教师的考核之中,并把它和教师的晋升、奖励结合起来。例如,学校可以设置“跨学科教学优秀教师”奖,奖励那些在跨学科中成绩优异的教师,以此来激励其他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新[4]。
二是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加强多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各类培训,加深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多看一些历史、地理和艺术方面的书,理解它们和语文课程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学科教育[5]。
三是语文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教学中要深刻感受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益处。例如,在教学古代诗词《静夜思》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和地理等有关内容,使学生知道唐代的历史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跨学科的学习,如绘画、音乐等,使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美。
(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跨学科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将“草船借箭”这一概念与相关的史实联系起来,让他们了解到“草船借箭”的时代含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物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探讨草船借箭背后的力学原理。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
其次,语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对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跨学科知识竞赛、评价学生的跨学科作品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
最后,语文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跨学科学习并非单纯地把各领域的知识进行堆积,而应该把它们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让跨学科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营造跨学科教学的良好环境
跨学科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落实,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支持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环境。
第一,学校应该积极转变办学观念,为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制度支持。学校应出台相关制度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针对跨学科教学开展专题培训、集体教研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同时,学校也应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教师教学改革的成效,让教师无后顾之忧。
其次,学校应提供丰富的跨学科学习资源。通过提供丰富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加深对各学科关联性知识的认识,从而降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难度,提升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6]。例如,在教学《凉州词二首》这一古诗时,当讲解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地理博物馆资源,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等,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最后,学校还应鼓励教师之间进行跨学科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还可以共同开发跨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跨学科学习体验。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和历史教师一起,共同开发一门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到语文和历史的知识,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
(张淑平,闽清县东桥镇中心小学,福州 350818)
参考文献:
[1] 罗雪梅.跨学科视角下的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以部编八年级说明文单元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 2024(2):36-39.
[2] 崔亚贝,韩晗.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4(3):55-60.
[3] 张小燕. 基于项目式学习探索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以《醉翁亭记》为例[J].中学语文,2023(29):109-110.
[4] 夏娟.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23(1):32-34.
[5] 张勇.跨学科语境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35):27-29.
[6] 黄雅芸.同课异构,美美与共——由《新生命》美术、语文跨学科教学谈开去[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1(12):46-47.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