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幼儿园幼儿劳动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作者: 李梦云 付义朝

公办幼儿园幼儿劳动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0

摘 要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选取湖北省3市区10所幼儿园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公办幼儿园幼儿劳动教育的困境,家园沟通两极分化、沟通内容结构性失衡、家长忽视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幼儿参与劳动时长短,劳动单一、幼儿掌握的劳动技能少,劳动持续时间短;根据这些问题,深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加强家园沟通,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转变劳动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长幼儿劳动时长,让劳动多样化、增加幼儿的劳动技能。

关键词 公办幼儿园;劳动教育;困境;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10-0005-03

一、引言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其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学业表现等一系列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1]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号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精神。”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意见》提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内容,并成为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应从小抓起,帮助孩子在学前阶段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本文选取湖北省3个市区的10所幼儿园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主要对象为幼儿园学生、家长、教师和园长。为保证样本的有效性,选取了3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市区,并在每个市区内选择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见表1)。调查采用纸质问卷、电子问卷(问卷星)、访谈、文献查阅和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期间共发放关于劳动教育的纸质问卷300份(教师卷),经过数据清洗,删除无效样本,最终得到有效问卷为296份,问卷的有效率是98.67%;收集问卷星326份

(家长卷),有效问卷是321份,有效率98.47%。

二、公办幼儿园幼儿劳动教育的困境

据调查显示,我国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不足,动手能力逐渐下降,部分幼儿已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一)家园沟通两极分化,沟通内容结构性失衡

调查数据显示,幼儿园老师倾向于联系那些主动与其沟通的家长。这些家长每月都会主动联系幼儿园老师,在家园沟通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善于表达诉求,并尊重老师,维持良好的关系。在访谈中,A教师表示:“有的家长支持我们的工作,比如参与幼儿种植活动,他们会从家里带一些绿植过来。然而,有些家长认为我们在浪费时间,认为让孩子学习知识更为重要,这使得沟通变得困难。”这导致家园沟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积极沟通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频率增加,而部分家长因对幼儿园活动内容的不理解,与教师的教学观念不一致,逐渐减少甚至停止沟通。沟通内容则多是儿童在园表现,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儿童在家与在社区的日常活动表现。

(二)家长忽视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

根据教师和家长的反馈,一些幼儿园的劳动课已变为理论课,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主要通过课件讲解。教师制作课件,向学生传达劳动的价值,鼓励幼儿参与劳动,口头上教授劳动技能。然而,缺乏实践指导,导致幼儿难以真正掌握劳动技能和理解劳动的价值。调查发现,学校布置的劳动活动如“帮妈妈洗碗”,往往是由妈妈实际完成,再拍照发到班级群中,劳动活动形同虚设,未能切实执行。幼儿园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如“给爸爸妈妈洗脚、帮爸爸妈妈洗碗”等,家长将这些活动视为一种任务,部分家长表示这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实际上是将任务转嫁给家长,基本上由家长完成,他们认为这些活动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三)幼儿参与劳动时长短,劳动单一

调查发现,仅有59.19%的家长经常要求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穿衣起床、洗碗洗衣、整理玩具等;35.4%的家长有时要求幼儿做家务,还有部分家长很少,甚至从不要求幼儿参与劳动(见图1)。当问及幼儿在家做家务的频率时,仅有30.75%的家长表示幼儿几乎每天都做家务,大多数幼儿偶尔做一些家务,

部分幼儿则从不做(见图2)。关于“孩子在家具体劳动时长”的调查显示,仅有1.55%的家长表示孩子每天劳动时长在30分钟及以上,78.53%的家长表示幼儿在家劳动时长在1~10分钟之间。由此可见,大多数幼儿的劳动时长在1~10分钟,劳动频率低,时间短,与发达国家儿童的平均劳动时间相差甚远。另外,我国学前儿童的劳动偏向于在家的活动,服务自我的活动,且每天重复相同的劳动。这对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受限,且容易让孩子产生劳动的价值低,劳动就是不断的重复的错觉。

(四)幼儿掌握劳动技能少,劳动持续时间短

调查研究显示(见图3),大多数幼儿掌握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活动,如穿脱衣服、叠衣服、洗漱、整理自己的房间、扫地、拖地和擦桌子;部分幼儿掌握一些家庭服务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和洗碗;仅有少部分幼儿掌握养殖类的劳动活动,如养殖小动物和种植蔬菜、绿植等。当问及家长对幼儿在家劳动存在的问题时,58.41%的家长认为幼儿缺乏坚持,52.22%的家长认为幼儿缺乏劳动知识和技能,29.21%的家长认为幼儿无法专心投入劳动。由此可见,幼儿掌握的劳动技能较少,劳动的坚持性较弱,这些劳动技能主要集中在自我服务和家庭服务方面。

三、公办幼儿园幼儿劳动教育的突围

劳动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首要手段,是磨炼心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协作精神的重要方法。

(一) 加强家园沟通,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发展

爱普斯坦提出的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共同合作对孩子教育和发展产生叠加影响的过程。[3]人们意识到,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无法承担教育重任,办好教育必须让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齐心协力,实现家园共育。[4]家园合作对儿童的学习成就有直接影响,并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持久影响。美国芝加哥“父母—家庭协作”计划的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在家庭协作中的参与对儿童的学业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儿童取得更好的成绩,并有效降低退学率。教师发起的教育性互动有利于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而情感性互动则有助于儿童社会技能的提升。[5]家园沟通需要所有家长参与且进行高频率的沟通,沟通内容需要从原来的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情绪情感和心理的发展情况转化为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 转变劳动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6]乌申斯基曾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过程可以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家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当前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多元化和时代化的建设者。[7]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战略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认识到劳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加长幼儿劳动时长,让劳动多样化

调查显示,幼儿做家务的劳动频率低,时间短,与发达国家儿童的平均劳动时间相差甚远。且劳动活动主要集中在家庭,往往是自我服务的重复性劳动。家庭应当延长幼儿的劳动时间,达到发达国家幼儿的平均劳动时长,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会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适当的劳动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发育,让幼儿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不易,尊重劳动,提高共情能力。应增加劳动形式,如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等,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劳动活动,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带着探究意识参与劳动,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积极投入劳动中。

(四) 增加幼儿的劳动技能

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调查显示,一些幼儿娇生惯养,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未能养成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和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康罗德·劳伦兹提出的关键期理论强调,在特定时间点,尤其是小动物出生后的短时间内,环境的刺激和行为的引导使小动物在短时间内学会一些行为和技能,错过这个关键期,这些行为或技能将无法习得。[8]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需要从小抓起,学前阶段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劳动教育既是孩子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孩子未来生存的需要,更是让孩子生命更好发展的需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共同给予关注和引导。需要全社会关注幼儿劳动教育,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李梦云,武汉东湖学院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武汉430212;付义朝,华中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参考文献:

[1] 许璐颖,周念丽.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现状与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6(3):57-6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EB/PL].(2020-03-26)[2024-10-15].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 李梦云,付义朝.湖北省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3个县市22所学校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20(11):30-36.

[4] 李梦云.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20-26.

[5] 邱淞,潘黎,侯剑华.21世纪国际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演进——基于SSCI中最有影响力的5种学前教育期刊文献的计量和可视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6):10-20.

[6] 庞丽娟.加快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24(4):1.

[7] 张妙妙.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15-20.

[8] 陈会昌,庞丽娟,申继亮,等.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55-56.

责任编辑:刘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