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作者: 靳军

摘 要 实验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方法的实验,从内容上讲,多数为已有科学实验的重复;从方法上讲,则是对科学实验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对化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实验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前,实验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实验条件受限导致实验教学法难以有效运用、实验内容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实验操作难度大导致学生难以呈现实验结果。对此,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实验教学法效果的策略主要有:改善实验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优化实验操作指导方法。

关键词 实验教学法;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10-0072-03

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成了教师持续探索的问题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法逐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实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真实地感受化学变化的过程,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加高效。

一、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将实验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一是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观察化学现象的发生过程。这种参与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二是实验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从而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实验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应用理论知识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价值。[3]实验教学法注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重复实验并不断改进实验方法,这样的过程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处理实验数据、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操作实验器材和调配试剂来完成实验过程。这样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发生和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当前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条件受限导致实验教学法难以有效运用

学校的实验设备和环境相对较为简陋,难以满足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实验器材数量不足是当前的普遍问题。实际上,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试剂是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但是办学经费的有限性往往限制了实验器材的购置。此外,办学经费不足还会导致实验室设备和器材更新的速度缓慢,难以满足化学实验的现代化和高品质要求。另一方面,实验环境受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许多学校的实验室空间较小,通风和排放条件较差,可能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一些危险和容易引起污染的化学试剂的排放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和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验内容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

实际上,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就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实验内容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如果教师对于不同教学内容仍开展类似的实验教学(如操作方式相似等),缺乏新颖和有趣的元素,就会使学生难以保持兴趣和注意力,甚至会对化学实验产生厌倦情绪。此外,如果实验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化学素养。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缺乏趣味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有趣的学习体验。然而,许多化学实验在设计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甚至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三)实验操作难度大导致学生难以呈现实验结果

实际上,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较为欠缺,而很多化学实验对操作技能和经验的要求较高,因此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一方面,实验操作的难度要求较高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难题。化学实验往往需要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如果学生对实验操作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就难以完成操作和呈现实验结果。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式和实验安全,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这都增加了学生操作实验的难度。另一方面,实验操作经验不足也是影响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的关键因素。由于初中学生在操作实验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知识,他们在操作实验时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容易出现失误和操作性差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实验教学法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善实验条件和环境

通过提供更加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为了改善实验条件和环境,学校需要参考教材推荐的实验器材和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和器材。比如,对于简单的物质混合、反应制物等实验,学校可以配备宽口试管、丝网漏斗等实验器材,方便学生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对于一些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学校需要提供密闭容器、加热装置等专项器材。学校通过配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器材和设备,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研究,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4]

另一方面,学校还需要充分考虑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要求。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实验器材的使用及保存要求,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和可靠。例如,对于高温场景下的实验操作,学校可以配备相应的安全控制器和特殊防护措施,避免出现操作不当导致学生受伤。此外,学校还可以向学生宣传实验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总之,成套完善的实验设备、专业的实验器材和安全控制方案,既能够保障实验的质量,又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验操作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提高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通过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究性,提升实验内容的有趣性,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验探究能力。

一方面,提高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兴趣点和学习需求。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不仅要考虑实验教学的目标达成问题,还要进行趣味性的实验展示。例如,对于相关的物质分离和化学反应的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引入食品和有机物分离、酸性河流改善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实验展示和操作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享受实验操作带来的趣味和实用。

另一方面,教师提供不同领域、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是增加实验内容多样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方式。通过设计不同领域、不同水平的实验项目,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进行有趣的气泡实验、浓度实验等体验性实验和涉及自然、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可重复性实验、分组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总之,教师通过丰富实验教学体验,提供不同领域、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实验操作指导方法

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实验操作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还能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实验项目和不同实验步骤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的关键点。比如,在进行体验性实验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上台操作,亲身体验实验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于需要计量操作和多步操作的实验,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讲解详细、易于理解的操作指导PPT,或者邀请相关专业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操作说明和解答疑问,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同时,教师要保持严谨的实验操作要求,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流程观念,并通过不断的实验、纠正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在进行有机物的分离、提纯等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操作专业仪器设备,帮助学生掌握更为严谨专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实验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家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体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靳军,济南市章丘区相公中学,济南 250203)

参考文献:

[1] 武红霞.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3(34):76-78.

[2] 徐松鹤,张晓菲,薛耀东.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3(2):63-66,88.

[3] 李淑芬.用创新型化学实验教学法提升初中学生创新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2(11):59-61.

[4] 王磊,林楚宏,蔡阳伦.混合式实验教学法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20):90-91.

责任编辑:谢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