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推进童话阅读教学

作者: 叶枚举 郑云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强调的综合性、情境性,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表现,将之引入童话故事阅读教学,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导向,通过确立阅读项目、推进阅读项目、展示阅读成果等方法,将阅读教学项目化、系统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一、聚焦核心目标,确立阅读项目

童话故事在不同学段、不同单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以统编版教材和新课标为导向,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依据,正确定位童话故事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目标,再根据这些目标,合理开发童话故事阅读项目化学习内容。

(一)关注语文要素,梳理核心目标

《海的女儿》充满奇妙的色彩。先是描绘了奇异的海底世界,接着介绍海公主们的生活,然后写出最小的海公主渴望浮出水面看看人类世界的向往之情,最后在最大海公主可以浮出水面的悬念中结尾,激发学生阅读整个故事的兴趣。对课文编排目的、训练重点,可以结合学段特点、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以及阅读提示,准确定位《海的女儿》这篇课文的两个核心目标:一是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之处;二是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海公主的印象。

(二)立足核心目标,设置阅读项目

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语文要素,准确定位《海的女儿》这篇课文的核心目标后,依次确立四个阅读项目,即创设真实阅读情境、梳理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奇妙、评价人物特点。创设真实阅读情境,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具真实性,吸引学生快速进入项目化学习;梳理故事内容,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思维导图梳理故事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感受故事奇妙,可以让学生分类归纳故事的奇妙之处,感受童话故事的瑰丽;评价人物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主动阅读相关资源,积极思考问题,感受童话故事人物的真善美。四个阅读项目中的各个活动环节始终都指向核心目标的达成,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聚焦阅读过程,推进阅读项目

童话故事阅读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不仅要准确定位目标,还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童话故事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发阅读期待

童话故事的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艺术文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把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如教学《海的女儿》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学校要举办童话节,四年级要开展制作童话故事海报比赛,学校邀请你们参加童话故事海报PK赛,你们愿意参加吗?从而点燃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欲望。接着,可以让学生说说制作童话故事海报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人物插画、作者简介、故事导图、奇妙盘点、人物评价等。然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海报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制作比较难以完成,从而梳理出难度较大的三个方面,即故事导图、奇妙盘点、人物评价,这就为指导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故事指明了教学方向。当然,还可以创设其他与阅读有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任务情境驱动下点燃阅读热情,拓宽阅读渠道,具备阅读意识,有效落实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目标。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故事内容

学生的兴趣往往是随机、多变、短时的。因此,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活动项目后,还要设计多种阅读活动,让学生继续保持阅读的新鲜感,顺利推进阅读项目的开展。

对《海的女儿》,可以根据阅读提示,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接着,让学生尝试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奇异的海底世界”“海公主们的生活”“最小的海公主向往人世”“最大的公主可以离开海面”等。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如树状图、鱼骨图、时间轴图、结构图等)设计思维导图,进一步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维持他们阅读探究的欲望,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三)巧设分组归类,感受故事奇妙

虽然绘制形式多样的童话故事思维导图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但开展阅读活动项目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获得感。也就是说,要通过童话故事信息的收集、分类、比较等环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奇妙,从而让阅读不断走向深入。

如《海的女儿》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分展现了童话故事的奇妙。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出觉得奇妙的语句,如鱼儿们“像是天空中的飞鸟”、宫殿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太阳“像一朵紫色的花”等。接着,让学生分类归纳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奇妙。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可以梳理出课文主要从宫殿、植物、动物、人物等四个方面描写奇妙。让学生继续阅读故事,并按小组分类梳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感受宫殿的奇妙,可以抓住“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人类世界建造的墙体所使用的材料与海底世界有何不同?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装饰品的奇妙。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表示色彩的词语,进一步感受故事的奇妙。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故事的奇妙后,继续启发学生思考:安徒生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奇妙的童话故事?问题抛出后,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时,顺势出示安徒生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安徒生童话故事为何如此奇妙。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与文本和材料互动,逐步形成了完成童话故事海报这一作品的知识网络和技能准备。

(四)紧扣重点词句,评价人物特点

《海的女儿》重点介绍了海公主中年龄最小的那位,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海公主,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再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一想最小的海公主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何有这个印象。如“她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不大爱讲话……”这句话,从“不大爱讲话”“静静”等词语可以感受到小海公主的古怪;又如“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凝望着鱼儿摆动它们的尾巴和翅”这句话,从“凝望”一词可以感受到小海公主向往人类世界,她可能在凝望着蓝天和白云,可能在凝望着飞禽,还可能在凝望着太阳和月亮……由此可以感受到她对人类世界渴望得厉害;又如“……有一位美丽的小人鱼,正朝着他们的船伸出一双洁白的小手”这句话,从“朝着”一词同样可以感受到小海公主向往人类世界,她多么想浮出水面看看人类世界。当然,小海公主除了课文介绍的这些特点,还有其他特点,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海的女儿》整本书,对小海公主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主动阅读文本,获得相关资源,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感受童话人物的真善美。

三、聚焦阅读体验,展示阅读成果

设计童话故事项目化学习内容,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世界,还能让他们在阅读童话故事过程中感受到童话的奇妙,进而体会到不同人物的特点。为持续助推学生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素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形式展示阅读学习成果。

(一)个人成果展示,评价教学效果

学生在完成《海的女儿》项目化阅读活动中,不仅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奇妙,还对最小海公主的古怪、好奇、向往人类世界等特点有深刻的印象。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何呢?是否实现核心目标呢?可以让学生以“你是否喜欢最小的海公主?为什么?”“故事中的哪些奇妙之处让你特别有感触?为什么?”为议题,结合文本内容展示个人阅读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思维导图、童话故事海报等展示个体阅读成果。在教室、走廊、门厅等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也全面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团队成果展示,推进整本书阅读

项目化阅读成果既可以个人展示,还可以团队展示,形式有课本剧表演、主题演讲、小组辩论等。以课本剧表演为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海的女儿》这个童话故事。表演活动中,学生会把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用声情并茂的表演方法,展示童话故事的魅力,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以小组辩论为例,让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海的女儿》整本书,围绕“小人鱼为了救王子而牺牲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否值得?”这一驱动性问题展开思考,并做好小组辩论的准备工作。这样,学生就会在整本书阅读中,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证据,从而在辩论中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促进学生对童话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的理解,提高沟通交流和思辨能力。

【本文系德化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价值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DHJK14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