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所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 尤兴标 杨俊
最近一次登老君山的时间是今年3月,开春,也开学。安排好学校的工作,范旭瑞挤了个周末,去登山,去静静思索。
相较入榜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名录的河南老君山,云南的这座老君山,就自然景观而言,同样不缺山景密林、清泉飞瀑、霞光云海、幽洞险峰,但因所在纬度和约3000米的海拔高度,又被自然赠予了更丰富的变化——热带、亚热带、温带特征兼收,阔叶林、落叶林、草甸植被并蓄。而这样的变化,范旭瑞之前并不怎么在意,他欣赏的是:春夏时节山花烂漫妍媚明朗,美!秋冬之时树挂霜花山披白雪,漂亮!现在,老君山上的花花草草依然好看,溪泉瀑潭同样可人,鸟啭虫鸣还是悦耳但给他触动最深的,却是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的层层变化——正是这样的参差多态,成就了老君山的多姿多彩、浑然一体。如此各美其美,终能美美与共的生态格局,突然击中心尖,就“怎么办好集团校”,原先还不是太笃定的思路瞬时高清:各凭优势崭露头角,统筹全盘交相辉映。
这是自担任砚山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半年多来,少有的轻松时刻,范旭瑞长长舒了口气。尽管仍感肩上责任重大,深知办好集团校的征途道阻且长,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思路,倒是跟“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武陵人”心有戚戚,但这数十步,范旭瑞走了十四年。
起步的年份是2010。那年9月,范旭瑞如一柄刚出鞘的利剑,身心俱锐,铮铮欲响。来到教师生涯的第一站——砚山县稼依镇阿控小学,看到学校与外界交通的小路哪怕晴天也脏污泥泞,手机信号无影无踪,与镇上相隔遥远,学生成绩几乎每科都是全镇倒数第一的“骨感”现实,范旭瑞并不泄气,既有刚工作自带的闯劲,也有来自展望前景的笃定——干好本职,自然可以静待花开。但这样的热情,还是差点被现实消磨殆尽。
学校条件简陋还在其次,让范旭瑞日常苦恼的,是较少能向校外有不同风格和长处的老师讨教,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不是许许愿就能抓住的。自己埋头琢磨有进益,从学校同事尤其是老教师身上也学了不少,但这远远不够。很快,范旭瑞知道,这样的苦恼充其量是“餐前甜点”,不好啃的“硬菜”就要来了。
12月的一天,砚山天已大寒,范旭瑞带的班上有6个学生一直没到学校。范旭瑞略感奇怪,当天确实有点冷,倒也不至于没法出门,便决定一一走访。一位同事平静地告诉他,对学校里不少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读书并不是件很重要的事,这种天气就适合待在家里烤火。只有个位数的学生没来,跟一些班级比,学生已经“很给面子”了。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半是不甘半是疑惑,范旭瑞一一登门,看到一系列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叠加的场景,如堕冰窟。
失神地走在返校的路上,咀嚼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个大大的问号冉冉升起:辞职?不过,潮水般涌来的愧疚感把问号卷得无影无踪。范旭瑞反问自己:一个土生土长的文山本地人,竟然不知道乡村学生还面临着那么多难堪的遭遇和困境;一个应该有点担当和使命感的教师,首先想的不是做点什么帮学生脱困,竟想着“逃之夭夭”。
从那天起,范旭瑞想好了:做不了烈焰熊熊的火炉,就当支毕毕剥剥的火把,再不然,就充一颗未必能燎原但聊胜于无的火星子。主意打定,范旭瑞给自己上好发条,各科课本、课标、参考用书,一遍遍熟读精思,各类交流、比赛、学习机会,一个个全力以赴。即便学校还没能通网,范旭瑞还是自购了一台“特便宜但能用”的电脑,自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实在搞不透的问题,集中一批,周末骑着摩托到镇上,坐车到县上乃至州里,当面向懂行的人请教。一学年后,范旭瑞教的3个学科,学校成绩从全镇倒数第一,跃到了镇上第一梯队。他自己在全镇教学竞赛中,拿到一等奖,随即代表稼依镇参加砚山县的竞赛,名列全县第二,但“乡镇”“刚参加工作一年”“八七年出生”几个标签,让范旭瑞成为一时顶流。这也让县上的学校有了吸纳英才的兴趣,多方考察,几番协调后,范旭瑞花落砚山县第二小学。
文山州第一届电子白板大赛举办时,老师们还在“从黑板奔向电子白板”的转换中愣神,能勉强上手电子白板的老师,全州单手可数。范旭瑞也不会,不过架不住好奇心和好胜心的夹击,连着十来天不分昼夜地研磨,几乎用上了白板所有功能的一份课件,成了。展示的时候,白板商打趣,这些功能好像就是为范旭瑞设计和开发的。可到了赛场,因为州属学校电脑某些软件不兼容,范旭瑞的课件试播时卡住了,只得重新制作,一直磨到当天凌晨3点。几个小时后,这份出生时间不长的课件,成为赛场上完整性、流畅度最高的一份,这堂演示课拿到全州第一名,录播后该课例全州推广。
之后,类似的荣誉像开了闸,每年都有十几项个人表彰入库。2018年,一个小高峰来了,范旭瑞获评代表州级最高认可的“七乡教学名师”,同年被任命为砚山县第二小学副校长。一年后,“范旭瑞名师工作坊”成立,第二年,在全校老师投票选举校长环节,范旭瑞以绝对高票“上新”。
从只要做好自己,到需要办好一个学校,范旭瑞明显感到,以前的一些思路,要调整了。好在这样的调整其实一直在发生,有时范旭瑞自己都没感受到。从实际负责一些学科团队教研工作开始,范旭瑞就有意识地跳出单打独斗路径,直面困境,渐臻佳境。党建方面,“党建+”工作机制日益成熟,“党建+育人”“党建+教学”“党建+文化”等嵌入融合式党建工作法,挖掘学校前身抗战兵营旧址的历史,以红色基因立心铸魂为抓手,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启发式感悟、可视化呈现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提升道德品质。教研方面,以学科专家为主导的“经典案例参考+学科专家引领+集体智慧共研”的三级备课模式最终成型并发挥效用,切实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调研、教法的改进、教学的反思上来,使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业务素质,该模式先后在全县教育大会及县外的兄弟学校推广。对外交流方面,二小与云南的各学科省级名师工作室、昆明等地的窗口学校建立了广泛且常态化的联系,数百位专家名师到二小与学校老师面对面解疑释惑,不用再一一经历范旭瑞当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有时还“问而不告,求而不得”的忧虑和窘境。特色立校方面,着眼“心理教育塑人格 科普劳技展特长”,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室,同时聘请校外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公益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61项社团项目,达到“一人一社团”的目标,并于每周三下午开展社团活动;举办科技节、综合技能展示等各类科普劳技活动,组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航模、车模等科普活动训练、微视频制作,参加省、州、县青少年科技竞赛,100余人次依次荣获包括国家级奖项在内的一、二、三等奖。二小大门旁边的墙上,也陆续挂上了“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牌匾,无不在展示着一所边疆小学积极进取的雄心。
2023年,参考多地教育经验,砚山县酝酿筹建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包括砚山县第一、第二、第三小学,江那镇中心小学,学生人数在10000以上。集团总校长的产生,以竞聘形式完成。这一消息正式通知到各校后,范旭瑞心中也起了些波澜,但还是想全身心扑在二小,成绩、感情都在这里,个人和学校的前景,也都明朗:不去“折腾”,在二小依然要奋斗,起码心中有底;去试试,万一上了,前路漫漫。二小的同事们似乎也习惯了有范旭瑞的二小,情感上都觉得就这样挺好,但大家心里知道,范旭瑞的舞台,可以更大些,有的直言“你不去谁去”,有的婉劝“不然去看一看”。得知此事的一些朋友,更直接了,说想看看他范旭瑞够不够胆。上级和领导们,也对包括范旭瑞在内的几十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寄予厚望:站出来,一起把砚山的教育撑上去。波澜微漾之际,范旭瑞心中一个激灵,刚从教时,自己就心心念念想缩小县乡教育差距,这些年依托二小,跟不少乡镇学校结对子、送课送教,也算办了些实事,假如自己真能深度影响集团校,以后让砚山的孩子和老师有更公平的起跑线,不是得偿所愿了吗?
范旭瑞很激动,又拿出了参加各类课赛的干劲,把自己这些年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搜集到的省内外办集团校的想法和做法、砚山本地的教育实际,整理成一本厚厚的笔记,但有新想法和思路,随时标记。尽管对砚山的集团校具体怎么办,一时还没到纤毫毕现的程度,但在范旭瑞的设想中,立足本地实际,达到社会认可、州内享誉、省内知名的程度,是可以也应该实现的目标。2023年8月,多轮角逐后,范旭瑞从一众或老资格或各有所长的校长、教师中选了出来,被任命为“砚山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确实,范旭瑞做了很多功课,竞聘总校长的各环节里表现也很亮眼,可真挑起担子,他再次记起陆游的一句诗,不过改了改——竞聘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与其他常见集团校“一校多子”“强校带弱校”格局不同的是,砚山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各成员,原先特色和品牌就都鲜明,大家组成集团,属于“强强联合”。尽管因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集团校的班子很快得以组建,其他一些显见的困难以更快的速度挡在了范旭瑞和班子面前。首先是集团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已经制订的各项规章可以在大方向上提供指引,但各成员校间存在差异,各校领导之间沟通、协调、配合不够默契,导致集团预定的各项制度各种方案在执行上有较大难度,标准和要求一时难以统一。其次是集团教师思想认识有待转变,出于情感等原因,部分学校教师及中层领导对集团化办学的认可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还停留在学校独自发展的层面。最后是集团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集团各学科中心组的教师只有极少部分是专任教师,且各学校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沉下心来专研学科发展,缺少对薄弱学科指导引领,导致各校师资力量不强,教师队伍不均衡。
就以上显性和其他隐性困难,在综合了县域内外、系统内外等力量的意见和看法后,范旭瑞和班子从强化党建、健全管理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盯教科研、全面提升德育教育五大方面着手,用一学期的时间,靠成绩说话,几大板块都有了拿得出手的成果。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科研上大放光彩:7人获评兴文英才计划教学名师,1人被评选认定为州级学科带头人,5人被评选认定为州级骨干教师,11人被评选认定为县级学科带头人,1人获文山州2023年度五一劳动奖章。省州小学课堂教学竞赛中,1人代表文山州参赛获省级二等奖,3人获州一等奖、2人获州二等奖。学生学业水平检测中,一、二、三小总平均分与上学年末相比同比增长154.64分,教学成绩名列城区一、二、三名,江那中心小学同比增长36.4分,乡镇排名由第6上升至第4名,大外革小学由乡第2名上升至第1名,子马小学由第10名上升至第4名。
收获喜人,不过大家不约而同想确定集团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好在是有的。经一个多学期的摸索,集团上下在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创新激励机制、发挥名优教师辐射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上,有了共识,也有了日渐丰富有效的可行办法。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认可,集团固然应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却不是要削足适履,各成员既要步调统一,更应有落脚于壮大集团总体力量的自主发展空间:一小“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为集团提供传统文化研学支持,二小是集团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科技创新为一体的研学基地,三小创建“艺术教育基地”为集团提供艺术主题课程及研学支持,江那中心小学打造非遗文化、生态文明教育、传统农业劳动及现代智慧农业相结合的劳动实践基地。各成员自有看家本领,又在集团统筹下互相支持,大家都满意,办好集团的信心也更坚定。
集团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风格,节拍清晰,音响日益悦耳,范旭瑞也找到了另一座“老君山”,这座山将来能有怎样的风貌,看内部各生态系统各美其美的表现力,也看范旭瑞是否有带领大家“会当凌绝顶”的雄心,一览美美与共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