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有光 心中有人

作者: 谢贵冲

“老师,我不会,他会”

他的姓名里有一个“欢”字,同学们都叫他“欢欢”。欢欢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

“欢欢”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和方老师是他们班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欢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笑,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惆怅一一永远都是个位数的成绩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早晨,是方老师的数学课,“欢欢”表现得异乎寻常地兴奋。

“同学们,谁知道这个问题?”方老师的话音刚落,“欢欢”就高高地举起了右手,一边踮着脚尖,一边高喊着“我来,我来!”

也许是他的热情让方老师无法拒绝,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为那个起来作答的“小确幸”。

“‘欢欢’,你说说看!”

“老师,我不会,他会!”“欢欢”一边指着他的同桌兵兵,一边理直气壮地说。

这是方老师讲的故事,二十多年过去了,它却一直在我的心头蠢蠢欲动,像一条充满梦想的小丑鱼,一直想跃出我的心海。

当我们把目光盯在分数上的时候,可以说,“欢欢”一无是处,可是,当我们把目光关注在“人”的时候,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欢欢”又是那样充满阳光,闪烁着成长的光芒。

“2022”

第二单元的内容学完了,简单地复习后,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单元检测。

今天下午,有空,我拿出了同学们的单元检测卷,认真地批阅起来。卷面整洁的、书写认真的、答对率高的,批阅起来,不但不觉得累,反而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也有几个“小马虎”,卷面不堪入目,书写乌七八糟,整份检测卷找不到几个正确答案,则是让我受尽了折磨和自责。甚至于极少数两名同学,卷面过于洁净,不著一字,引发的则是时时的反胃和失落,还有一种叫作愤怒的情绪冉冉升起。

小宇的检测卷适时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忍着内心的嫌弃,拼命地在纷繁复杂的文字群里寻找着可以打钩钩的地方。

第四题的题目是“照样子,写词语”,样子是“金光闪闪”和“波光粼粼”,即照样子仿写三个ABCC式的词语。

小宇同学给的答案是“2022”,是的,我没有看错,你也没有看错,就是这四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2022”。

从教小学语文25年以来,我见过各种各样啼笑皆非、天马行空的答案,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清新奇崛、脑洞大开的答案。

看到这个答案时,我愣住了,是对呢?还是不对呢?最终,我平静地选择打上了一个红叉叉,它不是一个词,它只是一个年份,最多只是一个数字。

我静了静,默默地咀嚼着“2022”,我把自己置换成小宇的角色,一个不满9岁的孩子,一个离开父母,独自寄宿学校的孩子,我写下了“2022”,那也是我思考的结果呢!

“3月32日”

我收拾了一下旧心情、旧思绪,继续批阅着同学们的单元检测卷。冥冥之中,仿佛注定了今天是不平凡的一天,仿佛注定了今天的经历是一次不平凡的旅行。我甚至有点期待,期待着更奇葩的故事让这一次旅行刻骨铭心、铭心刻骨。

是小看同学写的通知,好像听到了我内心的召唤一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准时跳入了我的眼帘:

通知

3月31日上午10点,请全班同学准时到学校报告厅参加图书交流会。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3月32日

我一看,格式正确,正文内容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我一愣,怎么还有个“3月32日”,莫不是……我一惊,3月31日参加活动,3月32日通知,莫不是……

我定了定神,在“3月32日”上画上了一个红圈圈,又在“3月31日”和“3月32日”之间拉了一条曲线,在旁边标上了一个重重的问号。

我能做的,也许只有这些,我能做的,也许还不止这些。

我继续批改着学生的检测卷。期待着,在绿洲中看到一块块金黄色的沙漠;期待着,在金黄色的沙漠中看到一块块蓬勃着生气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