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问题本源 还原课堂本真

作者: 徐永寿

追溯问题本源 还原课堂本真 0

周佳泉老师是云南省小学数学领域著名的教学能手之一,在采访他之前,我读到过不少他发在教育杂志上的教学论文,也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听到参加过他教研活动的基层教师对他专业素养的赞佩与钦慕,还多次听熟悉他的朋友说他除了数学教得好,还是个博学多识幽默风趣的“妙人”。

前不久,我抱着极大的“印证传闻”的兴趣约访了周佳泉老师。在深入了解了他的童年生活、求学经历、职业成长、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人生感悟后,深为他深厚的人文素养、精深的专业能力折服。我没想到一个教学成绩出类拔萃的名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原来是那么朴素简单,更没想到一个数学老师竟然对人文、历史、宗教、哲学有那么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体会。

好奇心 自尊心

1973年,周佳泉出生在富民县郊的一个村里,小学和中学都是在老家富民读完的。周佳泉说自己从小好奇心重,爱提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有一次老师上《三味书屋》,课文里说,鲁迅因给父亲买药上学迟到而被老师批评后,为了勉励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个“早”字“既像一朵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又像一只小巧玲珑的火把。”周佳泉问老师:早字怎么像花骨朵和火把呢,我看着不像啊?!老师认为他是故意捣乱,罚他站了一节课。上学期间周佳泉常常因为提出类似奇怪的、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而被老师惩罚的经历可谓丰富。“很多年后我才弄清楚,鲁迅刻的是一个大篆体的‘早’字,大篆体的‘早’字看起来就像火把或花骨朵。如果我的老师有点书法常识或者知识面宽一点,就不会认为我是故意捣乱而惩罚我了,他就能比较轻松地降服我这种‘闹包’,使课堂的宽度和厚度增加不少。”

进入中学后,周佳泉逐步养成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因为小时候身体单薄,中学后他养成了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天晚上8点多他就上床睡觉,早上不到6点便起床锻炼身体。晨练后,他会花半个小时的时间背记英语单词和数学、物理、化学的公式,之后才吃早点去学校。“我有个习惯,就是所有要上的课都会提前预习。”因为提前预习,大部分内容都掌握了,所以上课时懂的内容他就不怎么听,而是自顾自地做练习。起初老师批评他不好好听课,后来发现他已经自学完成了老师还没讲的内容,就“放纵”他可以不听课。并对他说:学得懂的你就自己学,不懂的再来问我,重要的课我会提前提醒你注意听课。因为老师开明地给了他自由,他对学习始终抱有极大的兴趣,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1989年,周佳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昆明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师生。1992年7月中师毕业,周佳泉被分配到富民县者北中心小学(该校现被拆分并入富民县罗免中心小学和永定镇中心小学)任教,接手了一个成绩在四年级垫底的“差班”。满怀信心的周佳泉以极大地热情投入教学工作,幻想着通过他这个“看了很多书、学了不少专业教育理论”的科班生的努力,让这个“差班”改头换面。可是无论他怎么使劲,这个班的成绩始终不见起色。他使尽浑身解数努力三年后,这个班最终还是以全年级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业了。初出茅庐便遭当头棒喝,周佳泉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疑惑之中——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他这个“科班出生的优秀师范毕业生”的教学成绩还不如民办教师、代课教师?!

痛定思痛,周佳泉决心回炉重造!他静下心来,虚心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向书本学习。那时候正是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风靡大江南北的时候,经人指点,他购买了市面上能见到的三个版本的《尝试教学法》,利用暑假时间闭门苦读。他先是仔细阅读、勾画重点,然后抄写笔记,抄写完了以后默写笔记。默写到哪一个章节默写不出来,说明这个部分下的功夫还不够,就继续再读、再抄、再记。直到自己默写的笔记与抄写的笔记相似度达到95%以上才罢手。就这样,周佳泉用了整整一个暑假,“啃”完了第一本《尝试教学法》。开学后,利用业余时间以同样的方法,又把剩下的两个版本的《尝试教学法》“啃”通了。结合教学实践,他不仅完全掌握了尝试教学法的一般操作步骤,更是深刻地理解了三个版本《尝试教学法》演变脉络背后的底层逻辑——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和只教不会的学生。这也成了他之后关于教学法的一条根本主张。

此外,一个偶然的机会,周佳泉了解到魏书生老师的一个“神迹”:据说魏书生当年教小学时能熟背全部小学语文课文!他想:我能不能也学着魏老师的方法来背一背小学阶段的全部数学例题呢?说干就干,他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熟记了小学一到十二册的三百多道数学例题。之后,他用默写的方式检验自己的功力,用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默写了全部例题。对照着教材检验,正确率达到95%以上,他才收手。

有了“尝试教学法”的加持,有了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的了然于胸,周佳泉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他的教学自信也越来越强。在他后来担任者北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期间,不但自己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常常在全县拔得头筹,还使学校在推行尝试教学法后整体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

独行快 众行远

2000年8月,因教学能力出众,周佳泉被调入富民县永定小学(该县唯一一所县级示范小学),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2008年2月,又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入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任教,先后担任过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数学教研组长。

2008年至2010年,在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专职教研员李惠萍老师的引荐下,周佳泉参加了“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在系统学习项目中“参与式教师培训”和“参与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周佳泉深刻领会到了情绪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风气’其实就是‘有集体倾向的情绪’”,这个理念对周佳泉日后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他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传统文化植入、课外知识延展和学生的情绪体验代入,他的数学课经常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常常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近年来,周佳泉依靠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熟悉和对尝试教学法、情绪感染的多年实践所积累的对课堂教学的强大掌控力,不断尝试、完善着自己的“分层教学”法,成效显著。“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在同一堂课上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听课、作业、练习等方面做不同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大致为:对部分自学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允许他们不用按部就班地听常规课,在新课讲授时他们可以自由地直接进入课后练习环节。在当堂练习环节,这部分学生作为“小老师”辅导学习能力在班上居中的学生完成练习,并讲解存疑部分,力求让每个人都当堂掌握知识点。而授课老师,则将主要精力用于辅导部分学困生,力求让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周佳泉说,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一是老师要对教材知识体系非常熟悉,二是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有深入的了解,三是老师要对班级学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要同时关注三个层次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分层教学的实践,一方面培养了优秀学生更强的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一方面使老师可以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做精准辅导,特别是可以集中精力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而确保全班学生都能较好地当堂掌握所学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自2018年起,周佳泉分别担任了盘龙区第三届、第四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昆明市第二批“春城计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多年来,周佳泉始终以“敦厚课堂”的教育理念以及“三本”(契入数学问题本质、追溯数学问题本源、还原数学课堂本真)“三不”(不刻意追求生成、不刻意追求精彩、不刻意追求创新)教学原则引领各级工作室的建设和活动。在日常教研中,他总是要求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必须与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匹配,不搞好高骛远、哗众取宠的华丽包装,以学生容易听懂、自己容易操作为基本原则。还要求老师们通过课堂教学重点突破练习(自己对墙空讲拍视频,自我评价并改进)、表情管理训练(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切换)、课堂教学过渡语、启发语、评价语练习、课堂教学节奏掌控与变化等专项练习,努力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控场能力,让课堂教学抓得住、放得开、动得了、静得下。

在周佳泉老师的带领下,各级工作室的老师们勤奋学习、努力实践、深入反思,收获了累累硕果。自2018年至今,共组织送教下乡专题教研活动52场次,专题讲座56场次,公开课94节,为促进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工作室资源库中已经积累126节原创优秀课例和上百个专题讲座的完整资料;主持2个省级课题、参与2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昆明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次;在《云南教育》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35人次获得“昆明教学名师”“昆明市学科带头人”“昆明市骨干教师”“昆明市教坛新秀”“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 “区级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聆听周佳泉老师的从教经历,最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专精与广博在他身上体现的非常自然、和谐。一方面是他的专精。他的熟背例题、深研尝试教学法、体会情绪感染法、实行分层教学法,都体现了他对课堂教学的执着,他几乎是动用了他全部的身心去学习、去实践——我们甚至能在他的这些教学实践中清晰地感受到他童年性格、求学经历所投射的潜在影响。数十年如一日地聚焦于课堂教学,不断总结、创新、提高,才使他能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灵活、恰当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取得出色的教学成绩。一方面是他的广博。周佳泉喜欢阅读,兴趣广泛,不仅对数学背景知识如某个数学家的生平、重要发现,不同速度标准(如船速用节、飞弹用马赫)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还喜欢画国画,熟读《论语》《老子》等古代经典,熟知历史典故、地理常识……强大的背景知识为他的教学提供深厚的人文滋养,极大地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自然而然地拓展了课堂的宽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