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双减”出实招,五育融合显成效
作者: 罗菊红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坚持“五育”融合,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创新课后服务,促进五育融合
1.课程创新,多元发展
采用“基本课程+特色课程”“校级特色课程+班级特色课程”的组合形式多元开展,校级特色课程开设44个社团,班级特色课程开设53个社团,覆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科技、心理健康、劳动等全学科。校级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体现学科知识的深度;班级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丰富学科知识的广度。校级特色课程和班级特色课程交互安排,既培养孩子的专长又培养孩子的学科兴趣,让孩子获得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多元发展。
2.形式创新,共享资源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研究出“老师流动、学生走班”的师生参与方式。44位校级特色课程教师既承担校级特色课程的教学,也承担班级特色课程的教学,以循环走班教学的形式,让优质的课程资源在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循坏流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到优质课程资源。
3.内容丰富全面发展
每个学科、每个社团的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都基于儿童的立场,让孩子站在课堂的中央,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各个社团在“趣”“乐”“活”上下足功夫,如“科技小侦探”“探索微观世界”“徜徉音海”“快乐英语”“趣味数字”等。各个社团的教师认真备课、精心组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创建了趣味盎然又灵活多样的生本课堂。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思,获得全面发展。
4.立足素养多元评价
为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以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成果展演、综合考核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
二、深耕劳动教育,提升育人成效
1.创新构建课程体系,打造劳动教育“农耕文化”
创新构建学校“15653”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永安藻园、永安秀圃、永安茶花园、永安农廊、永安讲堂,根据实际开设思想理论课、现场实践课、技术指导课、展示分享课、拓展提升课、志愿服务课让学生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劳动品格和劳动素养。在不断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施中总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农耕文化,由“五农”即农耕树德、农场建设、农耕课程、农耕活动、农耕评价来打造劳动教育“农耕文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验农耕乐趣,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怀,让优良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2.推进劳动教育项目化实施
基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组织开展适合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项目化实施策略,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劳动项目、整合校内外的劳动教育资源、搭建劳动教育平台等有效的实践研究。
(1)劳动品格养成。一是通过劳动课堂教学,嵌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榜样精神;二是评选“劳动之星”,对在班级劳动和实践劳动中表彰有突出表现的;三是开展“劳动铸品格,争章促成长”主题活动,评选一批少先队“组织章”“石榴籽章”“劳动章”“小主人章”的优秀少年;四是组织少先队红领巾讲解员大赛,分享本班在劳动实践中的成长和收获。
(2)劳动技能提升。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安全正确使用农具和正确养护农作物;利用中午午餐后休息时间在本班的劳动实践基地责任田和果园实践基地责任树里进行劳动技能的实践,促进劳动技能的提升。
(3)劳动体验实践。一是利用不同节令适宜种植不同蔬菜的探究,体验不同农作物生长的习性,共种植蔬菜、瓜果、水果、药物、花卉等50余种和10余种60株果树,让学生充分了解它们的生长和养护;二是利用节假日,如五一、国庆、寒暑假等开展“我爱我家”主题劳动体验活动,制定计划让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体验老家农耕、家务劳动、整理内务、孝老爱亲等专项活动。
(4)劳动价值拓展。一是组织学生体验劳作收获的幸福快乐和作物成熟后的价值体现;二是体会广大农民种植养护农作物生长的艰辛和付出,培养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品德;三是主动积极参与学校卫生清洁、社区卫生及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5)劳动成果展销。定期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农作物成熟的班级进行劳动果实展示义卖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种植果蔬、了解市场价值、蔬菜收割清洗、合理安排分工、扩大宣传义卖的过程体验整个劳动成果展销活动。
(6)劳动爱心捐赠。通过劳动成果展销义卖后得到的金额,联系楚雄州红十字会,并通过爱心捐赠的方式将全部金额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从捐赠中体会“爱心无限,传递真情”的温暖,培养学生从小为社会发展、祖国强大而不断努力学习的意识。
3.开展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拓展
抓住课程是教育改革的落脚点,积极挖掘各门学科的劳动元素,充分体现学科的融合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语文等课程中融合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融合职业认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科学课程中培养专题研究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美术课程中融合劳动美学和制作艺术品的培养;在体育学科融合劳动体能和健康教育的培养。并在劳动教育项目化实施中不断穿插各门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融合,让劳动教育成为促进学科融合的“枢纽”,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得到多元发展。
三、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育人内涵
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在沙盘游戏体验、舒尔特方格训练、心理小实验、个性测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开展自我教育。用心用情用爱呵护学生心灵成长,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赋能。
(1)心理健康讲座。为进一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并且专门面向毕业班开展《建立阳光积极心态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目标引领方向奋斗成就未来》《激发兴趣增强动力 阳光心态筑梦未来》等专题讲座,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关怀。
(2)团体心理辅导。喜欢玩游戏、乐于参加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设计了“无敌风火轮、齐心协力鼓、面面相传、松鼠搬家”等饶有趣味的特色团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团结协作、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合理的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
(3)心理拓展活动。心理拓展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延伸。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沙盘游戏体验、制作心理健康手抄报、排练心理情景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思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4)心理绘画体验。为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舒缓压力,维护身心健康,开展“曼陀罗舒压彩绘”体验课,《捉虫记——成为更好的自己》主题心理绘画等丰富活动,学生在自由的创作中,把所思、所想、所感倾注于笔尖,专注自我,聆听心声。
(5)心理健康社团。学校心理健康社团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心理奥秘,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根据小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学校以趣味知识、心理小实验、个性测试、思维训练为主要途径,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扰,从专业的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老师的专业指导,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开启智慧的旅程,打开心灵的窗户。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学校将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激发教育改革的活力与潜力,五育并举,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