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初心数往知来 竞奋楫笃行不怠

作者: 尤兴标

当哲学家们依然在争论,那艘更新完全部构件的“忒休斯之船”还是不是原来的船时,这所名为“东屏小学”,两迁校址,八易校名,校史可追溯至1924年,至今已满百岁的学校,正在由最新一任校长赏小兵领航,谦抑而自信,戒慎又笃定地向下一个百年劈波驶去。

一、东屏来了新校长,学校又在起变化

作为罗平的“老资格名小学”,一直以来,东屏小学给本地人的印象包括但不限于“占地面积小”“学生数量多”“教学质量总体不赖”“从东屏毕业的学生有不少成才的”。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第二个十年期间,随着本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县内其他小学发展较快等因素影响日深,本地人给东屏的标签,又加了“显得老气”“后续发展预期不乐观”“要下更大力气”等几条。到了2024年,东屏小学发生了两件让本地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一件事是在3月份,学校提级为罗平县教体局直管学校,不再由镇中心学校直接管理。另一件是10月份,以“东屏百载星耀未来”为主题的建校一百周年活动,因广为学校校友所知,活动当天到场的甚至一家四代人都在东屏读小学,这类家庭还不少,小半个罗平县,似乎都感到东屏小学又变了。至此,本地人后来加的几个标签被覆盖,字样也成了“很看好”。

明显的变化,有多方面原因,但四年前的一件事,是重要的催化剂——东屏来了新校长。

二、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考验也是

在2020年9月竞聘为东屏小学校长前,赏小兵较长期担任罗平一所新建县直属小学副校长,经历了新建学校快速发展到逐渐平稳的过程,每天都在实践,每天都在学习,对怎么营建一所好学校,也随着时间推移积累起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如有机会试试水,信心还是有的。这份信心同样很有想法,回馈一个机会——给一方天地展展拳脚,搭配一个关口——新环境淬淬火看看成色。

对这位1979年生人,差不多就是个“80后”的新校长,东屏小学的教师们,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在礼貌而平淡地表示了欢迎后,少许期待外,更多的是狐疑和质疑,还有点傲娇的淡漠。大家习惯了“东屏小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风评,好像有学校当靠山,自己与有荣焉,自然是不差的,在罗平地界上,“东屏小学老师”就应该是金光闪闪的开路大旗,谁都要给几分薄面。哪怕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哪说不太清楚,哪怕学校的发展在其他学校的对比下已显疲态,“学校曾经阔过,现在也没吊车尾”的心理,让大家惯于四平八稳,哪怕也很希望学校快速更上一层楼,但没有引爆激情的星火,便不算满意又日复一日地上工。

这一时期的学校,还有明显看得见的硬件短板。在近百年变迁中,学校一直位于老城中心区域,益处显而易见,伴随的牵制同样明显——占地少扩不开,尤其学生人数一上去,干什么都有点缩手缩脚。经不断协调和努力,一直到2020年3月,有了中央下拨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的支持,1989年建成的主教学楼、1995年建成的行政办公楼得以正式拆除。新楼建成前,一半的年级分流到其他学校,本部仅能保留部分学生正常教学,这也给师生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三、“老骥”焕新,志在千里

赏小兵没有急着烧“新官的三把火”,信心让人敢于担当,细心和耐心才是靠得住的肩膀,他相信,这么一所历史长、荣誉多、成绩大的学校,自身就是热土,学校的老师,都是囊中之椎,假以时机,自会脱颖。于是,处理日常工作外,赏小兵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了清点“库存”,进而激活存量,扩产增量。

(一)梳理校史,在传承中面向未来。赏小兵也素知东屏小学历史长,之前在各种场合听过相关议论,但印象相对是模糊的,到任时,已经有了借建校百年这一契机全面了解学校,也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牢基础的计划。经过查阅县志等资料、走访可能了解些情况的老人、呼吁社会各界提供文图或实物,一个较立体的形象日益清晰。

其一是敢为人先。东屏小学的源头,也就是1924年的学校,是罗平城区的女子小学。1920年代的中国,女性平权思想已有一定基础,但在云南的一个小县,让女孩子正常上学,天天在陌生人面前抛头露面,对学校的争议乃至非议从没停止,更不用说女子小学还毫无商量余地地禁止女性缠足,宣传男女平等。到了1930年代,中国内忧未减,外患又迫,女子小学虽已转变为东屏初级小学,女校敢于担当的风气不变。而且当时有了中共罗平地下党的领导,学校组织女生参加社会活动,喊出“走出闺房,走进学堂,解放妇女”等振奋人心的口号。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学校经常组织宣传队到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宣传中,女生与男生同台演出,就由女生担任女角色出现在戏台上,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另外,女生也与教师和男生一道,捐献实物,开展义卖活动,为抗日救亡筹集资金。

其二是以质树人。从女子小学开始,学校就把学生的学放在极重要位置,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到道德、学到眼界、学到情怀,这一传统,也在各个时期得到不同体现,学校的其他工作,也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展开。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论学制、教材、教学思想怎么变动,学校在积极配合改革政策时,对自身硬实力的锤炼从未放松。特别是在教学质量维度,从吸收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到组织教师扎实开展班级、年级、校级教研,再到促成教师校际、县际、省际的教学比赛和课题交流,让东屏小学一直保持着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一代代东屏学子,学习成绩、文艺特长、赛事参与多点开花。据不完全统计,从东屏小学毕业学生,年年有考入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双一流高校,至今已达千余人。不少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众多企事业单位中坚力量。结束没多久的建校一百周年活动上,从东屏毕业的学子们纷纷到场或用其他方式表达祝福,给东屏狠狠地刷了一波人气。

其三是胸怀家国。可以说,东屏的百年变迁,既是自身新陈代谢的历程,也是家乡、国家历经沧海桑田的缩影。在旧社会对抗封建礼教、凝聚抗日力量,在新社会积极配合教育改革、试验教学理念、投身“五育”并举,让东屏成为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乃至推动者,让东屏的老师有了沉甸甸的荣誉感和使命意识,让东屏的学子从小惯于关心家乡事、展家乡风采,向着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靠拢。对这一点,赏小兵尤其体会至深,后续的工作推进,着墨有力。

(二)承继荣光,更和谐更强壮更昂扬

对于东屏小学校长的身份,赏小兵没有仅仅放在学校十几亩地和前后十来年的空间以及时间上看。刚上任校长时,东屏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状况待改善和调整,但学校积淀的经验、声誉,德艺俱佳的老师,活力丰沛的学生,更是优良资产,赏小兵想做的,不光是让东屏再度焕发生机,还要为下一个百年的光辉添把力气。他决定把自己变成学校需要的那颗星火,千头万绪中,在四件事上下了大功夫。

其一是文化打头,让近百年的底蕴变得可见、可感。东屏的历史上,也出现过关于校园文化的一些零散提法,总体并不成系统,这也是老师们都觉得东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讲不太清楚的原因之一。细细琢磨后,赏小兵联通历史和“怎样培养人”重要议题,定下了“心系未来 公益大家”的办学定位,提炼了“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发展理念、教学宗旨等也成型配套。学校的楼道、围墙、橱窗等学生看得见的地方,就是文化散发魅力的磁场,关于学校、家乡、国家主题的图片、文字,还有能让学生留得住乡愁的本地物产展示,像油菜花、小黄姜等,无不透露着学校特有的根脉情怀。在确立和总结办学定位和理念等一套体系外,赏小兵又说又练,先是跟学校的音乐老师合作,一起给学校谱写了校歌《东屏花开》,音乐老师作曲,他作词。接着,一方面因为对学校的过往心有所感,一方面为了给即将建校一百周年的学校“献礼”,赏小兵自己为即将成书的校史写了前言,忆往昔叹先辈创业维艰,看当下应砥砺发奋自强,想未来盼后学再续荣光。这篇前言还置于作为建校一百周年活动重要组成的校史馆门口,让参加活动的校友们看到了一所有文化自信的学校,也看到了一位对校园文化有自己见解的校长。

其二是党建引领,让全体师生生活在清正校园。在理顺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师资建设等多方面工作上,赏小兵和老师们一起拟定了《东屏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文件,但他不把这认为是“建章立制”,一系列文件只是副产品,自己作为校长,更是大家的“服务员”,重点在保障学校有序和谐、教师舒心工作、学生健康成长。在跟老师们聊天、交流工作时,赏小兵特别关注的是直面老师们认为的痛点,帮助解决老师们面临的问题、解开老师们的心结,才能让东屏的老师们在享有荣誉感时,也获得满足感,进而让东屏的教师队伍在充满温馨的校园环境里变得“温和而强悍”。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光赏小兵自己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借力党建就顺理成章,学校的“四化四力”,成了营建清正校园的指南——领导班子务实化、不断增强凝聚力;党员作用示范化,不断增强战斗力;管理服务精细化,不断提升执行力;党建活动多样化,不断提升创造力。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法治领导小组,教职工、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教学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凡有看法,及时受理。党建支撑和引领下,老师们对学校的风气和工作环境,是认可的,公正、公平、人性化,为老师们织就了一张兜底网,不用顾虑会有剪除不了的影响工作的枝节,哪怕真出现了,自会有学校出面,有校长出手。

其三是因“学”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责。这是对学校以质树人传统的巩固,也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回答,更是对女子学校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到道德、学到眼界、学到情怀风气的发扬,学校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要着墨在学生成长成才上。按“五育”并举相关要求,赏小兵和老师们一起,完善了东屏的课程和活动体系,常规活动、节日活动、仪式活动、实践活动、社团活动都有,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没有短缺,尤其是学校的合唱团、葫芦丝团、鼓号队、腰鼓队、红领巾宣讲团、书法兴趣班等约30个社团,还有在窄小的校园里生方设法开辟的一小块种植基地,让东屏小小的地面上,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不过,赏小兵最珍视的,是阅读这只抓手,“八个一”方案,是他和学校老师们的得意之作——每节课前3分钟,学生轮流开展一次阅读展示(自我介绍、演讲、朗诵、成语接龙、图书推荐等);每天开展一次晨诵午读暮写活动(早上20分钟晨诵、中午30分钟自由阅读、晚上自由阅读和创作);每周利用升旗仪式以班为单位开展一次阅读展示活动;每周上好一节阅读课(以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为主);每月开展一次阅读主题教研活动(主题化、系列化、成果化);每季度开展一次学生阅读竞赛活动(汉语拼音、字词听写、汉字书写、看图写话、趣味成语、成语接龙、课内外阅读、演讲、朗诵、读写绘、童诗创作、作文、课本剧表演等);每学期召开一次阅读交流活动;每年举行一次阅读总结评选活动。由阅读牵动的还有学生的书写,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记录卡、中高年级学生的读后感,由老师归置后,在学校图书室成册展示,定期更新,细细翻阅,学生的书写,或显稚拙,无不严谨工整。阅读为学生打开新天地,书写则为他们记录成长的印记,眼界宽、习惯好,人生的幸福在此奠基。

其四是化师为生,让终身学习的老师光彩夺目。到东屏的第一天,赏小兵就在校长身份外,给了自己一个新角色——东屏的一名新生。初步和班子把学校管理工作带上正轨,校园风气的清正氛围成势且日益浓厚,赏小兵联结自己的新生经历,“教师成长计划”就此铺开。“青蓝工程”“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青年教师竞赛课”等平台;组织骨干教师前往学区帮扶学校开展以“落实‘双减’政策,聚焦课堂高效”为主题的送教交流活动;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组织实施,教师协同配合,各教师各显其能的校本研修;达标课、研讨课、示范课、说课、议课、听课、评课及各类教学竞赛;全体教师利用假期共读一本书;外出学习培训让老师放心去,教学任务由学校妥帖安排……不用说老师们业务水平蹿升后学生成绩的上升,也不用说各级各类课题成果的涌现,光看老师们把专业能力施展在学校里呈现的碑刻、画作、书法,就让赏小兵印证了自己成为“东屏新生”时的判断:东屏的老师,确实藏龙卧虎。

如今,看着加在这所百年“老资格名小学”上,“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曲靖市文明学校”“罗平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牌匾和荣誉,念着数千名已在各行各业站稳脚跟的东屏学子,游目于依然显得狭小但齐整清洁的东屏校园,回想老师们工作时的一声声“我来”,赏小兵顿时感到有一种从大地传来的力量,无疑,那是东屏这片热土的气象。此时,没有任何航海经验的赏小兵,眼前浮现这样的画面:大海并不平静,一艘船起起伏伏,船身略有斑驳,船体坚固牢靠,掌舵的是船长自己,船只正顶风冒雨,坚定地驶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