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作者: 高学文
教材简析: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此次习作的训练点是:在把事情经过写清楚的同时,还要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当时真实的感受。本次习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预写习作的实际情况,本着“学生知道的不教”的原则对大部分学生“如何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情形写具体”这一习作症结进行导评,让学生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并做到用“细描细节”“插补回忆”“蔓生感受”等方法把长大的“那一刻”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阅读要求。出示教材第14页习作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想一想:要把握住习作要求中的哪些关键地方,才能把本次习作写得精彩?
2.明白题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的。
设计意图:明确习作内容和写作要求,清晰习作目标。
二、分析情况,理解含义
1.分析情况。出示学生预写习作的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分析。全班49人,共有12类选材,选材与教材上习作提示相近的有35人。
2.理解含义。引导学生得出“长大”的含义是:往往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或是懂事了,或是会感恩了,或是进步了等等。
3.表扬学生。出示优秀习作学生名单,教师表扬学生。
设计意图:分析学生预写习作情况,能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范文引领,了解结构
1.分析范文。
(1)出示学生预写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东风小学五年级5班 杨杭昊)
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可是,在今年春节,当我看着渐渐老去的外公,悄悄地把压岁钱塞还给外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
②每逢春节,我们一家都要去乡下看望外公外婆,其中最令我开心的是外公外婆总会塞给我压岁钱。今年春节也不例外,临走的时候,外公又给我压岁钱了。这时爸妈总会和外公在那推推攮攮,“一个小孩子家家,哪用得了那么多零花钱……”爸妈推辞着。“真矫情,压岁钱是给我的,不是给你们的……”我在一旁暗暗着急。
③还好,钱最终落到了我的手里。我乐滋滋地站在外公身后,当外公帮爸妈搬起行李往外走时,我细细打量着慈祥的外公,他弯曲着脊背,头发变得花白,因忙于农活疏于打理而略显脏乱,还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气息,筋脉突兀的手背上布满了星星点点的老人斑,枯瘦的双手提着行李颤颤巍巍地挪动着脚步,仿佛来一阵大风就能把外公吹倒。我突然觉得外公老了好多,手里攥着外公给的压岁钱变得沉甸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④小的时候,外公非常疼我,只要我一来到外公家,外公就高兴得不得了,常常牵着我到村中大树下看老人们打牌,到小卖铺买冰棒让我解馋。有一天,我趁外公不注意,就到处瞎跑,外公跟在后面追都追不上。突然,前面一只大黑狗汪汪汪地朝我乱吼着,外公张开双手,山一般地挡在我前面,嘴里大声呵斥着:“臭狗,滚开,不要吓着我孙子……”这个时候,外公就是我的保护伞,在我眼中就是一位大英雄!
⑤现在,看着颤颤巍巍的外公。我内心一阵阵抽搐,外公买冰棒的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山一般高大的外公好像还没走远,外公斥退大黑狗的声音好似还萦绕在耳畔……而我却一点都不懂事,把外公给压岁钱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当外公弯下腰去搬行李时,我把钱悄悄地塞进了外公的裤兜里,外公丝毫没有察觉。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
⑥尽管只是短暂的一刻,我却不再幼稚无知,我明白了亲情的无价,懂得了要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那一刻,我真的长大了!
(2)思考问题。小作者读习作,学生思考:范文中让小作者长大的事例是什么?事情的经过是否写清楚了?
(3)分析范文。小作者总写会心疼外公,懂事长大了——分写把压岁钱塞还给外公的经过,插叙外公关心“我”的两件事——总结懂得了亲情无价,我长大了。
2.归纳方法。教师归纳总结: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可以用上总——分——总的结构,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让读者明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设计意图:通过范文引领,从文章的结构教会学生谋篇布局。
四、聚焦症结,突出方法
1.聚焦问题。结合学生预写习作中表达是否清楚的统计突出怎样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2.学习方法。
(1)出示范文《那一刻,我长大了》,找一找小作者用到了哪些习作方法把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片段③用细描细节的方法拉长放慢那一刻所看到的情形,先聚焦镜头(外公的神情),再细描画面(外公弯曲的脊背、花白的头发、枯瘦的双手),进一步夸张放大(头发的泥土味,星星点点的老人斑,风似乎能吹倒外公)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这种细致描写人物神情、外貌、动作的方法叫做细描细节。
片段④用插补回忆的方法拉长放慢“那一刻”所想到的情形,我拿着压岁钱,看着日渐老去的外公,心里不是滋味,顺势以回忆往事的方式讲述外公关爱自己的往事。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这种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讲故事的方法叫插补回忆。
片段⑤是小作者用蔓生感受的方法拉长放慢“那一刻”所感受到的情形,用上“仿佛”“好像”“好似”这样的关键词写相关画面,接着以直接倾诉的方式写自己自责后悔的心情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这种把根据客观描述时产生出来的感叹、想象、联想、体会写下来的方法叫作蔓生感受。这也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勇老师所提倡的一种习作方法,能让我们的习作变得具体形象,生动鲜活。
(2)总结得出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的方法。
方法一:细描细节拉长放慢“那一刻”,把“那一刻”看到的情形写具体。
方法二:插补回忆拉长放慢“那一刻”,把“那一刻”想到的情形写具体。
方法三:蔓生感受拉长放慢“那一刻”,把“那一刻”感受到的情形写具体。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教在学生的症结点。借助学生习作,把“细描细节”“插补回忆”“蔓生感受”等习作知识教得扎实,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
五、片段赏析,强化方法。
我永远也忘不了外婆那虚弱的样子:花白的头发凌乱地飘着,那爬满皱纹的脸,暗淡浑浊的眼神,凹陷的脸颊,脸苍白得就像一张纸,手脚软弱无力,根本拿不起东西,也根本站不稳,此时的外婆就像风中的蜡烛,风一吹就灭了。看着外婆,我心如刀绞。(细描细节)
——李俊杰《那一刻,我长大了》
站在门口,看着病床上打着点滴的爸爸,我心里一哽一哽的,脑海中尽是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肚子饿时爸爸煮面条给我吃,考试失利时爸爸句句暖心的安慰,夕阳下和爸爸一起去木栈道散步的美好时光……(蔓生感受)
——许博远《陪伴·父亲·长大》
站在领奖台上,那一刻我满面春风,书法竞赛中我得了一等奖。三年前,我刚学毛笔字时,一个简单的横画写得又粗又软,如同蛆虫趴在纸上。可我没放弃,持之以恒地练习,从描红到临帖,再到脱帖创作,今天终于获奖了。(插补回忆)
——姚凯文《在掌声中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片段,既肯定学生习作,又强化学生对“细描细节”“插补回忆”“蔓生感受”等习作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内化。
六、出示要求,修改习作。
1.出示修改要求。
学生对照评改要求,互评。
2.汇报互评情况。
3.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细描细节”“插补回忆”“蔓生感受”等习作方法,把我们成长旅途中转瞬即逝的“那一刻”拉长、放慢,让读者可触可摸,一览无余。课后同学们请把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好文章不厌百回改。评改环节的设计,实现了教与评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