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中振兴的开拓者
作者: 矣勇
【人物简介】杨万广,男,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大学,现为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从教18年来,从教师成长为校长,他一直扎根教学一线,热爱教育,屡创佳绩。先后参与了宣威市第六中学从省一级三等完中到省一级一等完中的创建工作,宣威市第十中学新建及省一级三等完中的创建工作,先后培养了5名清华北大学生。带领开远一中积极探索县域高中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持省级课题《普通县域高中振兴发展的策略研究》。
高考一本上线率实现翻番,每年累计100余名学生在全国科技、作文等大赛中获一等奖,生源由大幅流出转为净流入,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这是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这所县域高中,实施县中振兴工程三年来交出的喜人“答卷”。
这份“答卷”的主笔人杨万广,2021年出任开远一中校长后,直面县中塌陷的挑战,以校为家、扎根一线,大刀阔斧搞改革,以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引领广大教师增强振兴学校的信心和热情。三年间,学校高考一本上线率由20%提升至43.3%,教育教学成绩在红河州各县市中处于领先,被红河州教育体育局赞誉为“红河州县中振兴的一面旗帜”。由于办学成效显著,2023年9月,开远一中还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走出“舒适圈”,凝心聚力搞改革
2021年,时任宣威市第十中学副校长的杨万广,收到了来自红河州开远市教育体育局的邀请,希望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让他到开远振兴滇南百年老校开远一中。收到邀请的杨万广陷入了纠结与矛盾:一方面是培养自己的家乡和熟悉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对新岗位的期待和对未知挑战的担忧。纠结中的他想起了在西南大学读书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师范生要有教育梦想,当好一个老师可以影响一群人,当好一个班主任可以影响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当好一个校长可以影响一个学校几千名学生。”经过再三权衡,杨万广决定走出“舒适圈”,放下过去的荣誉与成就,勇敢地到异乡迎接新的挑战。
杨万广接手开远一中前,学校高考一本上线率跌到了20%,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群众满意度大幅降低。
想要走出困境,必须进行改革!但杨万广明白,“对于开远一中这样一所百年老校来说,任何一项打破惯例的改革都会引起连锁反应,也都会面临不小的阻力”。所以在学校改革起始阶段,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走访、调研、座谈,广泛征求意见,达成改革共识。
“通过调研,我发现学校内部管理较为粗放,师生士气较为低落,一部分教职工墨守成规,改革信心不足……”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想,一张改革的路线图也在杨万广的脑海里徐徐展开。
为了凝聚大家走出低谷、走向振兴的信心和精气神,杨万广带领团队制定实干担当、表率示范的选拔用人标准,改革完善了年级管理、处室管理制度,大胆选拔使用一批愿管、敢管、能管的教师担任管理干部。杨万广还提出,竞聘上岗的学校副校级、处室领导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下沉到教学一线与老师们同办公、同备课、同竞赛。对于各项工作,要求做到工作流程化、流程清单化、检查全面化、反馈及时化、责任明确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管理效能。
杨万广担任校长后,开远一中不断建立健全考核、分配方案,突出评价的导向作用,在评优评先、绩效奖励、选拔用人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评价体系改革让教师有了干事创业的动力,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杨万广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学校教师围绕“实干担当,争先跨越”“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为一中跨越发展建言献策”等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优秀干部、优秀教师经验交流,营造积极奋发的工作氛围。在活动中,杨万广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良好师德师风,坚决走出“待遇论”“生源论”等思想误区。
“经过三年的努力,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普通教师,大家的作风转变都是非常明显的,都在朝着县中振兴的目标奋进。”回顾三年来的变化,杨万广欣喜地表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百年老校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课比天大,再牛的学校领导也是老师
杨万广常常与学校管理干部、老师们交心谈心。他说:“干部要树立学校改革发展担当实干的意识。作为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吃苦在前、荣誉在后;付出在前、收获在后。”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到了开远一中工作后,杨万广也把家安在了开远一中。成为校长后,杨万广管理事务更多了,但不论多忙,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中晚对校园进行全面巡查都是他的“必修课”,然后每天深夜坚持备课,第二天又会早早地出现在师生面前。
“每天早上上第一节课是我的习惯,因为只有把课上完、上好了,才能安心开展后面的会议及其他行政工作,实在遇到会议、出差等工作冲突,我也会把课调了补上。”杨万广告诉记者。
“课比天大!”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担任校长三年来,杨万广坚持在一线上课,并且与普通老师一样参加集体备课、上公开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杨万广经常对同事们说:“再牛的学校领导也是老师,因为没有脱离了老师身份的学校领导,校长也只有长在学校才是校长。”
他与一线老师一起参加学科组备课,从导学案的有效修改、老师的精准点评、课堂的精心组织,到学生作业的高效选择、课件的精美设计,都反复研究、几度琢磨。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教师形成了严谨细致、敬畏课堂的工作作风和态度,爱岗敬业、乐教善教的教风也得到彻底激发。
杨万广深知,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来到开远一中后,杨万广全力支持教师培训工作,与教育发达地区学校建立了联系互动机制,积极为教师搭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平台,每学期组织超过200人次的教师外出培训,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服务育人,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杨万广认为,教师必须永远把课堂和学生摆在第一位。
事实上,在担任校长前的15年,杨万广一直承担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和所教学科成绩均位列学校同类班级第一名,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他多次荣获“曲靖市优秀教师”表彰。
担任开远一中校长后,杨万广贯彻服务育人理念,深入师生,倾听师生诉求,努力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他首先从学生和家长反映最强烈的食堂问题入手解决,经过激烈交锋和多方协调,终于把学校食堂收归到学校自主经营。食堂收回学校后,最大化让利于学生,在保证食堂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还适当提高了食堂临聘人员的工资,使食堂供餐多样化,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逢年过节,开远一中的学生可以在食堂参与包饺子、厨艺比拼等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进入高考冲刺阶段,学校食堂还为考生免费提供鸡蛋、牛奶和水果,受到师生好评。
“这三年来,我们不仅吃的更好了,还洗上了热水澡,宿舍还安装了风扇、公用电话、吹风机……”说起学校生活的变化,一名高三学生如数家珍。
虽然当了校长,但杨万广离学生依然很近,深夜的宿舍、烈日下的操场、书声琅琅的教学楼、晚会的彩排现场,大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经常深入学生,倾听心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密切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建立导师制包保管理学生,及时回应学生诉求,解决他们的成长困惑。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杨万广深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2022年开远一中建成了4个心理健康功能室,2024年又引进了2名专职心理教师,目前开远一中每周都开设有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剧表演活动。
杨万广认为,学校应为学生创设终生难忘的教育活动。在他的领导下,开远一中坚持将“德育铸魂、成绩优异、身心健康、情趣高雅、自立自强”作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做人有情有义、待人有礼有节、做事有条有理、干事有勇有谋、奋斗有声有色”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品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科技活动为例,目前开远一中已经建成占地超过400平方米的创新实验室、航天北斗工作室,云南省第一家“钱学森班”也正在筹备中,同时建立了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星空天文、计算机编程等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目前学生获得各项专利255项。学生还在全国和全省多项比赛中斩获佳绩:2024年7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中,2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2024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15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中,1个参赛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3个项目获全国二等奖;2024年1名学生获得云南赛区生物奥赛一等奖,这是县中屈指可数的一等奖获得者。
说起开远县中振兴工程实施取得的成效,杨万广告诉记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学校生源由三年前的大幅流出转为净流入,就拿2024年第一批择优录取450名学生来说,开远市外的考生超过了三分之一。
由于在县中振兴中的突出表现,2024年5月,杨万广被开远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开远市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面对荣誉,杨万广表示:“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承载着无数学子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县中振兴依然任重而道远,自己将努力做好县中振兴的探索者、开拓者,与团队继续奋斗,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读上优质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