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探索
作者: 周凯
历史教学中的大概念是课程内容所要围绕的核心与基石,在整个教学中处于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在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炼大概念,建构单元整体认知、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搭建单元教学框架、实施单元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切实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
强调大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求老师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历史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路径,扩宽他们的视野。通过以上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和素养。学生通过掌握史事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融通庞杂的知识内容,最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现大概念教学的途径有四种:课程一体化构建、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深度学习。这里的大单元既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是根据相关知识整合的大单元。本文以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为例,展示大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提炼大概念,建构单元整体认知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方便使用的大概念首先为学习版块标题中的大概念,例如在世界近代史中的“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就是大概念;其次为在此基础上提炼的单元标题中的概念,“走向近代”单元就是这种情况。
“走向近代”单元具体包括4课,它们分别为《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走向近代”单元处于世界中古史向世界近代史、西欧封建社会向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本单元将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联系在一起,起到承上启下作用。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了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逐渐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神曲》、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进而理解“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的内涵和影响;通过欧洲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了解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可以看出,本单元内容既自成体系又联系密切,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就可以找到整个单元的“共同指向性”,即围绕着“资本主义产生”这一大概念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物质基础等角度,全面考察14至17世纪的欧洲,讲述了世界历史由封建时代向近代社会转型。即西欧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社会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二、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搭建单元教学框架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必须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单元教学目标。首先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其次,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梯度,通过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的过程逐步推进。本单元教学目标以“资本主义产生”为教学主线,具体如下:
了解中世纪晚期欧洲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分析封建庄园经济瓦解和衰落的原因,提升史论结合能力;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角度,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等新兴阶层的产生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起重要史事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素养;理解随着经济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学生通过地图明确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以及欧洲早期殖民掠夺的主要经过,树立时空观念;客观辩证地认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根据单元目标,搭建单元教学框架如下:
三、实施单元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和学习框架后,在课时教学中,还要以单元大概念“资本主义产生”为总体把握,细化每课时的目标与具体教学环节,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设计教学任务、评价方式与作业,体现大概念下单元教学的优势。
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同时,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教学评互相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重要的学习环节设计评价如下:
作业是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作业成果反映的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课程实施中占有重要地位。单元作业的布置要围绕“资本主义产生”这一大概念系统设计,突出作业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单元作业的评价要能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从而探究历史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如下:
1.完成单元知识时间轴。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重要史事,直观感受14—17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知道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性,从而培养时空观念。
2.绘制单元思维导图。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此时期众多历史事件都是围绕“资本主义产生”这一大概念,构建“走向近代”单元整体认知框架,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掌握整个单元知识之间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构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四、结论
综上,大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兼具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大概念的提取能力,深入理解大概念的内涵,将单元中的相关知识连为一条教学线索,完成史事的意义和价值建构,并据此设计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框架,进而优化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提纲挈领,帮助学生建构真正有梯度性和层级性的知识结构,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历史学科的本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