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朱才琨

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融合五育内容,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五育融合教学呢?这需要语文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不断探索。

在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五育融合教学。

一、结合教材内容,实施五育融合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实施五育融合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五育融合: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来实现五育融合教学。在教材中所选取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典型的,其中包含了很多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马说》中的韩愈和《邓稼先》中的邓稼先等。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来呈现这些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来实现五育融合教学。例如《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就是一首德育教学材料,教师可以通过对诗文内容的分析来向学生传达劳动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

二、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五育融合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开展五育融合教学。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语文学习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资料,或者是相关的录音、电影等。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比如《黄河颂》《太空一日游》等。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相关的录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本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在情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开展五育融合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三峡》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三峡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和文化产品,让学生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抑或是在学习《梦回繁华》时,可播放《清明上河图》的动态效果图,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北宋时期街市的繁华。

三、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五育融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五育融合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五育融合,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赵州桥》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工程规模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赵州桥模型。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工匠精神,让学生从其中感悟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创新。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再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师以及作者对自己的影响等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我的母亲》中所体现出来的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和伟大的爱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理解社会、关爱他人以及感恩社会等情感。

四、开展朗读活动,加强五育融合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朗读活动来加强五育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诗词朗诵”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古诗词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诗词内容,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与此同时,在进行古诗词朗读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经验来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讲解《行路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李白在该篇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到李白作为一名诗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通过开展朗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还能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要多开展语文朗读活动,从而促进五育融合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加强阅读训练,强化五育融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开展五育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文章内涵,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做笔记,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问题进行探究:“文章主要是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文章最精彩的地方是哪里?”“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等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五育融合。

六、深入挖掘教材,渗透五育融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育内容,渗透五育融合。例如,在进行《三峡》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主题,展开五育融合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读图悟文”活动,让学生结合三峡山水图片的内容进行想象与创造。学生通过对三峡山水的想象与创造,将课文中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眼前。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通过以上六种方法策略,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五育融合的教育。五育融合,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责任与使命,语文教师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