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自学对学群学”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作者: 马林森

思政课“自学对学群学”教学模式实施策略0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为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进程以及具体而又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式。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效,只有结合培养目标和学情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出帮助学生成长、引导生成才的作用。

一、“自学对学群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学对学群学”是我校高中政治教研组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研发的教学模式。自学是指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自主阅读、思考,学习基本理论并发现问题;对学是指在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师徒结对”(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科成绩和性格特点组成的二人互助小组)通过复述、背诵落实基础知识,讨论解决基础问;群学是指学科小助手(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科成绩、表达能力、责任意识和统筹能力培养的教学助手)带领小组成员商议解决自学和对学中不能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其中,小助手负责带领组员开展广泛而有效的讨论,监督员负责维护好讨论的秩序,其他成员积极讨论并记录核心内容,讨论接近尾声人人梳理回答问题的思路,回答问题时需要脱稿,上台展示需要投影笔记或书写板书。

“自学对学群学”教学模式研究是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的深化,通过探究和归纳“自学对学群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特点和实施策略,力求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凸显活动性,关注过程,注重实践性和参与性,是对活动型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开发,是对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丰富和发展。聚焦如何通过“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个性化思考、两人互助交流、多元化意义协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开展“自学对学群学”,引导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建构知识,在完成发展性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质疑和批判的能力,在发现差异的基础上表达认识,做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学对学群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设计思路、适应新课标要求、提高教学实施水平,带动课程改革在学校层面的实施。

二、“自学对学群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把握学情,充分备课因材施教

批改上节课的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图1)。聚焦问题才能提高效率,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例如:下图中对上节课当堂检测问题的展示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分点分角度罗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的作用”,并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查找论据证明论点解答问题,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弥补短板。

展示学习目标和目标的达成路径有效引导学习(如图2)。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目标是课堂的向导,目标的达成路径是连接学生和学习内容的桥梁。将课堂的学习目标和达成路径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条理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效自学

学贵有疑。有效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独立阅读、思考,自学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设置问题时切忌表面化,也不能杂乱,应该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围绕学习的主题。同时,要给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参考,增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基础知识,从而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对学、群学做好准备(图3)。此外,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必须充分考虑分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让学得快的学生往前走。教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问题清单,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学习,而把自己的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写出来,也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在自学活动中写出问题清单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准确表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素养的生成。

3.提供路径,帮助学生高效对学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对学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考虑学生对学的融洽性。因此,给学生分对学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受成长经历影响,学生普遍存在表达不规范、分析能力弱、合作效率低等问题,教师要给出对学过程的指导。例如:交流中要注意对比双方书写的内容,求同存异相互学习;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用学科术语准确地表达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要宏观逻辑整理和微观知识把握相结合;结合自己做题过程中遇到的考点考法,总结易混易错知识点,找出对学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堵点问题等。给学生提示对学过程中要注意的点,强调结果的规范性,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对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聚焦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助手,带动高质量群学

学习成就感和学习获得感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动力,学生在群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有效促进主动学习。群学过程中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碰撞激发头脑风暴,这种广泛的互动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在讨论中校正思维,在表达中发现问题,在对比中做出选择。关于学习金字塔的研究表明,把知识“教授给他人”是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最高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群学中把知识讲出来有利于找到模糊点,在运用知识对话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

要推动和维持群学有效进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培养好学科助手,学科助手需要具备梳理知识、解答问题、总结笔记、维持群学秩序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规划好课后的培优补偏和课堂的分层教学工作,对学科助手做好常态化培养,提升学科助手带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后培优补偏中,要让学科助手多给老师讲题和讲解知识。讲题包括分析设问、划分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论证论点、答案组织和书写、做题方法的总结等,通过讲解发现学科助手思维上的短板,并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为课堂上解决同学问题提供支持。

5.收放结合,教师主导促成长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效主导是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这要求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握“收”和“放”的度。自由有多大,天才就有多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充分思考、充分讨论、充分表达,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也必须注意,信任代替不了监督,学生难免是有惰性的,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及时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讨论结果投影展示,随机抽取并要求学生规范表达,组织当堂检测,及时检查作业,对学生的作业、笔记进行面批面改面讲等,既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也能再次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结语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知识。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能让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自学对学群学”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自主构建基础知识并提出问题,两人对学落实重点知识解答基础问题,小组商议解决难点问题,师生点评归纳进行拓展和总结。通过系列化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自学对学群学”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带动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能力、习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