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情感策略提高薄弱地区高中学生英语水平
作者: 陈应宏《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英语学习中的情感策略,是指学生为了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采取的策略。在高中阶段,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克服焦虑急躁情绪,自我调整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等。
2023年8月,笔者参加沪滇教育帮扶协作项目,来到大关县第一中学任教高三英语,发现学生英语基础极其薄弱,满分150的考试,班级平均分只有33分。更糟糕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几乎失去了学习信心。笔者通过向云南省其他几个县的组团帮扶学校英语老师调查了解,发现“基础薄弱+失去信心”是这些学校较为普遍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还特别注重情感策略的运用。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
1.运用英语歌曲。一些同学虽然英语不好,但对英语歌曲却非常喜欢,尤其是有中英文歌词对照的视频。适当地在课前、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学唱几首健康的英语歌曲,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上播放带有英文歌词的视频You Raise Me Up, Right Here Waiting, Big Big Girl等的时候,原本英语课上昏昏欲睡的同学,立刻被优美的旋律和画面所吸引,进而愿意按照要求,拿着印发的歌词,跟着哼唱。一些较难的语法如定语从句、特殊句型等,也不知不觉地通过歌词掌握了。
2.运用英语电影。班里学生虽然英语成绩薄弱,但实际上对英文电影很感兴趣。笔者利用两次晚自习时间,带着全班看完了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然后设计了一节“定语从句”复习课。笔者下载了40余副精美的电影图片,每幅图自编了相应的定语从句引导词填空。同学们都了解了电影情节,看到熟悉的图片,在分类复习which, who, whose, when, 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时,一改往常语法复习枯燥无味的局面,个个全神贯注,回答正确率大大提高。
二、培养师生情感,运用晕轮效应,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1.赠送学习用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开学第二周,笔者自费给每个学生买了5个“上海学生统一练习簿”和1本《全国高考英语词汇手册》。拿到这些,同学们都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发自肺腑的关爱,师生关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提问时,笔者尽量让学生都能参与。对于薄弱的同学,笔者会提问相对简单的问题,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被老师重视,体会到回答正确的自豪感。
2.展现自身素养,以自身素质感染学生。教师铿锵、优美的语音语调,会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之美,进而激发学好英语的强烈欲望。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课堂,也会打动、感染学生,使师生共振。笔者在课堂上经常展示自己两次公派在澳大利亚、英国进修的各类照片、小视频,同时用简易的英语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及国外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云南省今年高考语法填空的文章主题是讲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比较,第39题的考查点是be similar to。巧合的是,笔者在给学生展示莎士比亚故居的几张照片,并用simple English介绍时,正好板书了这个词组。课堂上笔者力求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态度和蔼亲切,讲课幽默风趣,尽量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良好的教师形象,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
3.弥补“父母之爱”,融入学生之中。大关一中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是常年在外地务工,父母的关爱较少,而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更需要父母关爱,哪怕是无声的守护,也是孩子的精神力量。在高三一年中,笔者尽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给予点滴的物质上的帮助,或思想精神上的抚慰。北外附属田园高中有一种漂亮的帆布文化包,上面印有103种语言的“你好”。笔者从上海带来了几十个文化包,既奖励给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明显的学生,也私下里送给英语薄弱但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一句“你好”,很简单很轻声,但孩子心里会激起涟漪,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与关爱。
4.发挥共情能力,取得学生信任。学习薄弱生、家庭困难生等往往感到自卑,自我封闭,与他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若能在各种情境下巧妙利用“共情”,则能极大地改进师生关系。对于同学们的各类困难、问题,笔者都耐心倾听,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三、运用期望效应,多用积极评价,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情感调适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Pygmalion Effect)告诉我们,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教师对于学困生,不能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尤其是基础较差、情感态度有缺陷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和自信心,多做积极性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1.在日常课堂上用目光表达出对学生的期待。教师的目光既可以管控班级,也可以表达期待。笔者课堂提问时,常常用期待的目光平视学生,尤其是坐在中后排的同学,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在乎,从心理上得到一种鼓励,从而积极思考,认真聆听。有的同学目光炯炯有神,始终追随着老师;有的则看上去知道答案,但又羞于主动开口。笔者对不同的同学特别关注,适时请他们展示自我。
2.在阶段性学习中用量化指标提出合理的期待。针对班级学情、个体基础、学习态度等,笔者会对班级、对学生提出合适的期待,让他们像摘桃子一样,“跳一跳,够得着”。如常用词汇daily dictation 20个默写的正确率,薄弱生由50%提高到60%,优等生由90%到95%;每周一的周测,由50分到60分,月考的英语排名,上升到某个位次等。教师分析学生英语学习的优缺点并提出希望,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而更好地激发潜能。
3.指导课前演讲,让同学充满期待。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极其薄弱,40分的两篇作文,班级平均不到4分,哪怕是最简单的句子也很难写正确,更难以开口说英语。抄写的例句、范文也很枯燥,记不住、背不出。为此,笔者尝试开展课前朗读、演讲,具体做法是每天教给学生三四个基本的常用句型、模版,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原则,两个人结对合作,写两三个自己身边的有意义的句子,可以描写老师、同学,也可以讲述一项活动、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写完以后,教师当面修改指导正确的发音、合适的语调,第二天学生课堂上登台朗读或演讲。每日课前3分钟,由一位同学上台。从英语最好的同学开始,大家轮流,可以用PPT呈现相关图片或关键词。有的学生描写了大关一中来自上海的沈凯校长在校园文化节上弹唱英文歌曲;有的学生描写了学校在沪滇教育帮扶后,由二级一等晋升为一级三等的校园变化。这种朗读、演讲增强了同学们的结对合作意识。
4.教考结合,让学生对考试由害怕转为期待。高三模拟考试试题一般按照高考题型和难度命制,这对英语薄弱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为此,笔者在备课组提出,要“教考结合”,即在月考中把近期学习的内容放一部分进去,比如把做过的阅读理解改编成完形填空或语法填空,让认真听课、及时复习的同学,能看得到自己分数有明显的进步,从而激励他们以后更加努力。笔者更重视每一次的练习讲评,每一天的课堂笔记。学生对于教师讲评做过的文章、笔记,也会在课后定期复习、消化,并对下一次考试充满了期待。
5.多用积极性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十分在意教师的评价。一句评语、一个简笔画、一个分数,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笔者曾在接任高三的第一次书面作业上,为每位同学都写了两三句批语,提出希望。同学们觉得教师这样地认真批改作业,对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自然更加努力学习。
以上几种情感策略的运用,使得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在高三一年中,学生英语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习信心与日俱增,英语考试平均成绩也逐渐提高。在同年级的14个平行班级中,从高二期末市统考的倒数第二名,逐步提高到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第9名、期末考试的第5名;高三省一统均分第2名、省二统为第一名;在2024届高考中,班级英语均分在平行班中仍保持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