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罗文武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愈发突显,如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模式依然普遍存在,因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的双方出现理解差异的问题频发,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笔者针对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问题进行了调研,希望能提出提高双方沟通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的频率低、单向性明显

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确保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实际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沟通的频率较低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理想状态下,管理者与教师应该保持定期且频繁的交流,以便及时分享信息、反馈意见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但在一线教学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交流却不多,导致很多信息传递不畅、问题积累,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此外,沟通的单向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校长和教师的沟通为例,目前很多学校的沟通模式都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传递模式,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会向教师传达决策和指示,而教师则处于接受者的位置,他们的观点和建议很少能够反馈给校长。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管理层对教师实际需求和学校日常运作中的细节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也缺乏学校管理的参与感,不利于学校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沟通渠道主要依赖正式的会议或者书面通知

根据调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沟通渠道主要依赖于一些正式的机制,如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会议以及书面通知,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构成障碍。首先,会议的节奏和内容往往由主持人控制,会限制教师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沟通的开放性和有效性。另外,书面通知虽然可以确保信息以文档的形式被记录和传递,但它通常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而且教师对于通知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一,甚至可能出现误解或忽视重要信息的情况。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探索和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沟通渠道。

二、提升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沟通质量的策略

(一)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鼓励交流、分享和反馈的环境,这样可以确保管理者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意见和建议。首先,除了传统的会议形式,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邮件、校内通信系统、社交媒体平台等建立起更加灵活和即时的沟通方式。通过这些工具,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管理者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获取必要的支持。这种快速且便捷的沟通方式,有助于缩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沟通的效率。其次,学校可以建立“沟通大使”制度,精心挑选一批具有丰富资历和较高威望的教师,赋予他们“沟通大使”的职责,负责收集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定期与学校管理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反映教师队伍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同时,他们也要向其他教师传达学校管理层的决策和计划,帮助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期望,建立起一个开放、透明和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

(二)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双向沟通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工作环境和教师的福利待遇,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变得尤为重要。以改善教工食堂的服务质量为例,学校管理者要主动倾听教师对食堂现状的反馈,包括食物的种类、口味、营养搭配以及就餐环境的舒适度等,然后同教师探讨如何改进,包括更新菜单、引入新的食材供应商、提升厨师的烹饪技能甚至是改善食堂的服务流程和环境布置等,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三)鼓励管理者和教师进行非正式沟通

为了提升学校管理的质量,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可以多进行非正式的沟通。具体而言,非正式沟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在校园内的偶遇交谈、共同参与的社交活动,又或者是简单的咖啡会面,这些自然的互动有助于打破等级障碍,促进信任和尊重的建立。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非正式的团队建设活动,诸如户外烧烤、团队运动日和社区服务项目等,它们不仅可以增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相互信任,还能为教师提供一个放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然地与管理层交流,分享工作中的挑战和成功经验,进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沟通不畅,是学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才能实现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希望各个学校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起沟通的桥梁,让管理者和教师共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