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理解讲评课例

作者: 曹婷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在信息输入的同时,学生不断地对信息进行处理:观察、对比、分析、推理、判断等。因此,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阅读理解作为高考英语重要题型,既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并将其培养目标界定为: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上目标阐述了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以及信息输出三个方面体现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水平。李晓芸(2017)认为,高中生完全可以通过英语的学习实现知识增长和培养思维的双重目标,越是语言水平低的学生越需要思维水平活动。思维品质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以多元化的思维对事物做出正确全面的判断,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课堂的学习和活动获得这些能力。

在对历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的研究中发现,高考英语试题题目所设的问题涵盖信息获取、推理判断、主旨大意、分析评价等多种类型。本文以2024年全国高考英语二卷D篇阅读理解为例,旨在探究在思维品质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阅读理解讲评课设计,以期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同时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讲解课堂的有效性。

一、课例背景

2024年6月,笔者参加曲靖某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笔者为本次课例执教者,教学主题为Reading comprehension——2024年高考阅读理解D篇,主要针对2024年全国高考二卷英语试卷中D篇阅读理解题进行讲解。本次课例施教对象是曲靖某学校高三学生,课型定位为阅读理解讲解课型,课时40分钟。本节课因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步骤流畅,师生互动良好,课堂观摩活动中受到在场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课后的研讨过程中,有教师指出思维品质培养是新课程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将思维品质培养与阅读理解讲评相结合,有利于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2024年全国高考英语二卷D篇阅读理解。主题:介绍Catriona Campbell的新书《AI by Design:A Plan for Liv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文章大意:《AI by Design》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路线图,解决即将到来的AI革命带来的挑战。作者Catriona Campbell以其多年的专业经验,将复杂的AI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从实用的商业角度出发,而不是学术角度,使得这本书既易读又信息丰富。书中讨论了AI的发展和未来,并强调了保持对AI控制的重要性,呼吁技术公司和世界各国领导人采取行动,以避免对人类的潜在威胁。阅读主要内容:1.介绍《AI by Design》这本书及其作者Catriona Campbell;2.强调书中内容易于理解且实用;3.讨论AI的发展及其潜在的未来影响;4.呼吁读者和技术公司对AI发展保持关注并采取行动。结构分析:文章从书籍推荐和作者介绍开始,讨论书中的主要观点和特点,最后强调书籍的重要性和读者应采取的行动。

试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推断理解词组意义、提炼概括关键信息、解读分析段落大意、总结归纳作者意图,涵盖了分析、概括、推断等多种思维能力,难度为中上水平。

三、具体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本篇文章主题AI,学生对此较为熟悉,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也较为常见,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此环节设置活动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场利用AI对学生英语考试运用文写作作品进行润色,让学生直观感受AI在生活中的使用,并提出问题:如果AI的发展超出人类的控制会怎么样?活动二:在导入环节对即将出现的关键性、影响语篇理解的单词进行讲解,包括直接解释陌生单词意思,用构词法、派生法拓展部分单词的用法和常见搭配。例如:AI by Design(AI 设计),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AI revolution(AI 革命),narrow-AI(狭义 A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Dominant Intelligence(主导人工智能),tipping point(临界点),regulation(监管)。

设计意图:活动一是课堂导入环节,将文章中即将出现的AI发展可能会超出人类控制这一点在活动导入中融入问题,引发学生对于话题的兴趣。活动二由于文章专有名词较多,文章长度长、难度大,通过构词法、派生法等猜测新单词的意思,不仅有助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将所学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推断词义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重点在于以正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当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巧妙设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阅读理解中问题的设置可以分为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此部分活动设计主要有:

活动一:给学生6分钟进行阅读,阅读之前告知学生:在阅读完成后,需回答下面的问题;要求读题时勾画各个题目里面的关键词,再对应到文章中的相关线索处。

What does “AI by Design: A Plan for Liv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fer to?

What is a feature of AI by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is the possible trend of AI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Campbell?

What does Campbell urge people to do regarding AI development?

设计意图:此活动中四个问题是理解性问题,皆为从文章中获取事实性细节问题,尤其是寻找细节性信息,属于记忆理解认知层面。此问题设计进一步对文章整体理解尤其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有关键性作用。其中问题2为原阅读理解第33题。从表面看属于细节理解题,考察信息获取的能力,实际上原文中heady,accessible等词的释义学生较难理解,要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含义并且在语境中准确理解单词释义,涉及理解运用等层次。

活动二:再次阅读文章,完成以下任务。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s.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

Explore author’s attitude to AI in the last but one paragraph.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是分析型问题。词义猜测题需要学生读懂文章大意,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推断意义。问题1中划线的单词不仅来自高考阅读理解32题当中的划线单词,笔者还增加了其他来自文中的单词,需要使用学生已有知识,如构词法、派生词等方式,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词义猜测的理解和掌握。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题都属于考察高阶思维能力题型。问题答案在原文中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基于文中足够事实,根据语篇提供的足够信息进行合理推测,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义。

3.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是理清文章框架,探索文章行文逻辑。思维导图作为简单有效的可视化教学工具,能够使文章信息结构化、条理化,让学生有效获取、整合信息,同时有目的地梳理文章思路,可以让学生展现文章整体框架,理清文章内在脉络与联系,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对文章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创建本文思维导图,可让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快速略读,得知文章大体结构:快速读文章第一段、最后一段后可知,本文在推荐一本与AI相关的书。文章第一段对这本书进行简介:书的背景、名称、作者、主要内容。文章最后一段提出:如果你只读一本关于AI的书,那这本书就很适合。(2)浏览每个中间段第一句话,概括各段主旨大意。第二段:本书写作风格;第三段:AI的潜能和存在的风险;第四段:写作本书的目的和意义。(3)整合各段之间的逻辑。本文整体逻辑:推荐一本关于AI的书,书的基本情况介绍;本书的写作风格;本书的主要内容:AI的潜能和存在的风险;根据AI存在的风险,应该怎样去做,即本书的意义和目的;最后再次推荐阅读这本书。

在完成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后,教师还应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段落间逻辑,如:1.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I development? 2.Why does the author try to wake up those responsible for AI development? 通过这两个问题理清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设计意图:实践证明,在阅读理解中,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极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模式。正如本文所示,文章不是词语、语句的简单堆砌,而是能满足交际功能、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综合性文本。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不仅仅完成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更要利用思维导图深挖文章内在逻辑,与此同时,提升逻辑思维。

4.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阶性思维当中,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开放式和创新性的环境当中,对阅读理解材料创造性地使用,对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重要作用。在阅读的理解层面完成后,为充分利用阅读教材,教师可将阅读材料二次开发利用,将其改编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重点单词讲解运用。文章第二段中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forthcoming AI revolution (变革)”中,动词address为一词多义现象,多数学生只认识其为名词词性,意为“地址”这一释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字典,了解address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并归纳总结和进行练习强化。

(2)长难句分析。选取语篇里较难的句子,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寻找句子主干结构,分析从句、非谓语、重点单词的用法,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英语解释这句话。此处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长难句的方法,另外一方面从细节处强化语法以及重点单词的用法。

例如:She writes from the practical angle of a business person rather than as an academic, making for a guide which is highly accessible and informative and which, by the close, will make you feel almost as smart as AI.

(3)改编语法填空。让学生将此篇语篇改写成一篇语法填空题,同时请两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黑板上。改写结束后同桌互相交换完成语法填空,之后与全班同学一起完成黑板上的语法填空。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