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文本内容关联度的听、说、读、写整体语言教学实践
作者: 黄新 吴春华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围绕单元主题语境、文本内容和知识框架,设计看、听、说,看、读、写,听、说、写或听、说、读、写等相结合的语言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与创新的思维能力是整体语言教学的指导思想。聚焦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二Unit 3的文本内容关联度,笔者探索并实践了听、说、读、写整体语言教学。
一、教学内容整合
必修二Unit 3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围绕有关互联网的话题展开,旨在提醒学生在尽享网络便利的同时,也要增强防护意识。深入分析第三单元各板块的文本内容和主题意义、了解学生学情学力之后,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如表1所示。基于单元文本内容的关联度,笔者以第一、二课时为例,展开听、说、读、写整体语言教学实践。
二、学情学力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听读关键信息。但在上网习惯方面的词汇积累不足,尚不熟悉访谈和博文的文体特点,语言表达的流畅度有待提升。此外,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批判与创新的思维能力仍需增强。
基于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笔者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并熟读有关上网习惯的词汇;将听力音频进行分段处理,以便重复播放,增加语言输入力度;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博文结构;设计问题链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
三、整体语言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必修二 Unit 3 Opening Page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 Workbook Reading and Writing
(二)教学课时:2个课时;时间分配如表2所示
(三)教学目标
在完成两个课时的听、说、读、写整体语言学习后,学生能够更好地达成以下目标。
1.语言能力:描述单元主题图,谈谈互联网的本质,表达对名言的理解;观察听力部分的图片,图文匹配,熟悉话题词汇;以对话的形式分享彼此的上网习惯,以微写作的形式在博文评论区评价作者的上网习惯并介绍自己的上网习惯。
2.文化意识:识别互联网对个人、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陈述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现状;听取同学的上网习惯,增进对良好上网习惯的认同;增强安全上网意识,合理使用互联网开展学习、娱乐和社交等活动。
3.思维品质:提升评判新媒体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及写作意图的能力;评价同伴的上网习惯,反思自己的上网习惯,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学习能力:听取有关“下定义”的标志性语言,并利用其更好地理解关键信息;分析标题的语言特点,通过读标题预测文本大意;拓宽英语学习渠道,了解更多的上网习惯;通过互评与自评,培养自我反馈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过程
Period 1 Opening Page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tage 1 Viewing and Speaking
语言活动1:Viewing and Speaking(8 mins)
【活动设计】
(1)学生谈谈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笔者板书记录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互联网?”。
(2)观察主题图,结合互联网的定义,借助同学分享的“广场体验”,理解名言中的关键词“the town square” “global village”,思考并分享互联网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3)笔者设计问题链,带领学生浏览各板块教学内容,感悟单元主题意义。问题链设计如下: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itle of this unit, “the Internet”?
How can we define “the Interne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does the color of deep blue stand for?
How ar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connecte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oles of the Interne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town square?
What does it look like?
What is the global villag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line?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your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et?
【设计意图】
感知单元主题意义,激活与互联网相关的语言知识与生活体验;以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语言知识;图文结合多模态输入,启发学生在语境中识记主题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富有层级性、逻辑性的问题链设计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深度学习。
【实施效果】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熟悉巩固相关语言知识,语言输出流畅、完整。学生的想法具体且有创造性。
Stage 2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语言活动2:Speaking (2 mins)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30 mins)
【活动设计】
听前:以课前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看图,学习有关上网活动的词块;谈谈自己偏爱的上网活动;把听力音频编辑成两段:音频1——询问每天在线时长,音频2——陈述上网活动及理由。
听中:一听具体信息。分段听取Sam对Anna,Paul和Joe的访谈,完成表格。用完整的句子表述三位校友的上网习惯。二听三个陌生词汇(“blog” “stream” “search engine”)。听音频2,定位以上三个关键词汇。完成相关信息填写后,再听一遍音频,并在语篇中体会三个语言标志词(“is like” “for example” “is”)的语意功能,并总结“下定义”的表述方法。三听整个音频。完成听力语篇填空。缺失信息多为“每天在线时长”“上网活动及理由”“下定义”等方面的表达。学生补全语篇后,师生核对答案,总结听力文本的结构。
听后:学生交流分享。模仿听力文本及Task 5部分的对话范本,两人结对,进行对话练习。教师鼓励学生为对话中用到的新名词下定义,并随机抽选三组同学进行展示。教师示范性地评价一组同学的展示后,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评及自我反馈。
【设计意图】
听前,用简单易操作且能活跃气氛的课前游戏激活本节课即将用到的词汇;听中,听被分段编辑过的音频,突出重点,降低难度;二次播放音频,增强学生在听力练习方面的自信,强化听力语篇意识;听后,根据边听边补全的听力文本信息,再次内化与“上网习惯”相关的表达,为后续语言输出做准备。在互评环节,师生共评,增强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施效果】
预习效果良好,图文匹配轻松完成。课堂气氛活跃。音频分段处理,部分同学一遍就可以完成听力任务。语言输出完整,表达流畅。学生尝试定义新名词。
Period 2 Workbook Reading and Writing
Stage 3 Reading and Writing
语言活动3:Speaking(5 mins)
【活动设计】
以课前游戏的形式回顾与上网活动有关的词汇(write a blog post, take distant classes, participate in “Clear Plate”...)。笔者板书记录,引导学生根据上网目的对上网活动进行分类(entertainment, social, learning)。
【设计意图】
唤醒已知,对上网活动进行分类,强化学生的上网目的意识,为阅读活动做准备。
【实施效果】
学生乐于分享,且有惊喜出现。有学生提及“Clear Plate”公益小程序时,笔者提醒学生减少食物浪费和购买慈善餐捐赠给贫困农村地区的儿童,适时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语言活动4:Reading(15 mins)
读前:对比网站博文与教材上的博文,总结博文结构;读标题及插图,预测大意。
读中:速读每段的主题句,验证大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结构;再读文章,补全思维导图中的具体信息。补全后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读后:学生选择思维导图中的某个上网活动,回答以下问题链,并评价作者的上网习惯。学生陈述、倾听、思考和组织语言,为微写作做准备。
Which online activity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Do you often do it?
Is it a good or bad activity? Why?
If it’s not good, are there better activities?
Do you have other recommendations?
How do you write a comment on a blog post?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和总结博文结构,培养观察与概括能力;通过读标题和插图,训练预测能力;通过补全思维导图,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查读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等;通过问题链设计,启发逻辑思维和深度学习。
【实施效果】
学生快速补全博文结构图;回答问题时,能运用与“评价”和“推荐”相关的语言。
语言活动5:Micro-writing and Sharing(20 mins)
【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探讨在博文评论区留言的注意事项,如时态准确、语气平和、逻辑结构清晰等。参考以下四个维度,学生评价作者的上网活动:the time of day when the activities happen;the types of activities (entertainment, social, or learning);opinions (good versus bad);the activities I do versus the activities I don’t do。参照板书内容,启动头脑风暴,回顾旧知,整理与介绍和评价上网习惯相关的语料,梳理微写作的结构,如表3所示。
学生运用所学,创作一篇评论区博文。教师依照评价标准,评价两个学生作品。学生完成互评和自评。
学生微写作作品展示(笔者仅修改了语法错误):
I think your online activities are varied and meaningful. Your habits of writing blog posts and using a search engine are of great assistance in enhancing your skills. As for me, I enjoy streaming music, which relaxes me. When I need to find a solution to a problem, I often turn to Bilibili for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