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结构认知的策略与实践
作者: 缪彩霞摘 要:在小学阶段,通过语文课程理解与掌握汉字的结构,对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深入讨论了汉字构造的基础理念及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育实践中对汉字构造理解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教学方法与实际操作建议。文章指出,通过借助对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分类讲授、将汉字结构分析融入游戏化方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互动练习,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及理解力,推动汉字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汉字结构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1.018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在语言教育领域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汉字结构与意义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深刻的语言理解途径,众多小学生在理解汉字构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这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小学阶段,如何高效提升学生对汉字构造的理解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议题,这对儿童未来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
一、汉字结构的基本概念
汉字的构造模式及其所承载的形态与意义联系,涉及组件、架构和分类等多个方面,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结构特点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独立含义的构件联合构成,这些构件不仅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对整个汉字的含义产生重要作用。汉字的构成基础涉及偏旁和部首两个要素,其中偏旁负责指出汉字的发音或含义,而部首则起到对汉字进行分类的作用,它辅助学生把握汉字的分类和含义。汉字的构成形式可大致划分为单一构件组成的单体字,例如“山”“水”,以及由两个或更多构件组合形成的合成字,诸如“明”(由“日”和“月”组合)和“好”(由“女”和“子”组合)。
汉字的构造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形声与会意两种类型,据此,它们可被区分为不同的文字类别,例如“江”字,氵部分决定了其意义。工部分决定了其发音,而“林”字则是由两个“木”字部件组合而成,共同展现了树林的茂密,汉字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为其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并在所承载的语义层面展现了极大的适应性与变异性。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则,不仅显著提高了孩子们的书写和阅读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汉字深层文化意义的认识。学生掌握汉字的基础组成与构造规则,能显著增进其汉字学习的效率,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二、汉字结构认知的重要性
在学习和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对汉字结构的识别与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助力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汉字知识,对汉字的多元构造进行理解,学生可以辨识出汉字的组成部分,这有助于他们更高效地学习和理解汉字的发音和含义。对学生而言,对“妈”字(女性与马的结合)进行剖析,可以唤起对“母亲”职责的联想,从而加深对这一汉字的含义的理解。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对汉字结构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则,特别是对于形声字与会意字,通过探究字根的含义和发音,学生可以推断出这些新字的含义与读音,这样的联想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正面作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汉字构造的理解,学生通过掌握汉字的基础组成方式,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迅速辨识新词,从而有效提升理解和阅读的连贯性。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对汉字构造进行细致解析,能显著提升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合理利用汉字构造特性,学生能挑选恰当的词汇以强化表达效果,这有助于提升文章的质量。
对汉字构造的理解,与学生的文化归属感紧密相连,汉字作为语言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学生通过探究汉字构造及其发展轨迹,深入理解隐藏在字符之中的文化精髓与历史传说,从而加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尊。例如,宀与豕的结合构成了“家”字,不仅指示了居住之所,亦涵盖了家畜的概念,对该字文化层面的解读,助力学生理解家庭价值观。对汉字构造的理解能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意愿,在汉字学习过程中,教师能通过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其中。通过实施如汉字拼图和部首接龙等互动活动,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构造,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参与度,还形成了深入探求的意志。汉字构造的理解对学生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记忆力、阅读和写作技能,亦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可,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应当对汉字的架构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实施有效的策略,助力学生深度把握汉字的构造与含义,从而为他们的语言知识体系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面临的挑战涉及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育者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个维度。在教育实践中,诸多教师沿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却忽略了培养学生思考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时通常表现为消极被动,想象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布局呈现出一定的刚性,未能与时俱进。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些教材所包含的资料相对过时,与当代生活脱节,进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若未能有效联系现代生活实际,则学生往往难以对其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与记忆。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专业能力和培训方面存在的短缺,已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与实践经验方面,大量教师显示出不足,特别是在整合新兴技术和新媒体的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表现出较大差异。在一些教育场景中,教师未能充分注意到学生间的差异性,未能根据各自特性实施适宜的教学策略,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进而对其学习热情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水平低下,这个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在课堂上,诸多学生因教学方法单调而呈现出被动的学习态度,他们鲜少主动发言,更缺少参与讨论的意愿,这不仅对他们的言语交流能力产生了影响,同时也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增长。家庭氛围与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部分学生因缺少家庭助力与指导,在课堂互动上显得不够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受到制约,原因在于评估机制的不完善。在现行评价机制里,通常更注重知识的测验,却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深度评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偏颇的评估方法导致他们专注于提高应对考试的技巧,却忽略了对实际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为了促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全面提升,必须对评估体系进行优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暴露出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老化、教师能力不一、学生参与热情缺乏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限制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面对教育难题,教师团队需致力于创新与研究,采纳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素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此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方位改进与提升。
四、汉字结构认知的教学策略
1.形声字、会意字的分类教学
在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对汉字构造方式进行系统划分,特别是对形声字与会意字进行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汉字构造中,这两类字符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学生掌握该语言的基石,在进行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向学生阐释这类文字的结构特性,即其由一个意义偏旁和一个发音组件联合构成。教师以具体汉字“江”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其含义与发音之间的联系,采取此类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汉字的基础组成,同时也能点燃他们对汉字学科的热情,令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汉字所蕴含的审美与逻辑魅力。
在汉字教学中,教师通过解析字形结构,引导学生把握汉字所蕴含的概念,以“林”为例,该字由两个“木”字组合而成,揭示了树林的概念,此类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会意字的理解,同时让他们理解汉字的形态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利用绘图、趣味性活动等互动方法,教师能够促使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形声字和会意字进行分类教学,教育者有能力引导学生对广泛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形声字和会意字进行思索,并在平常对话中对这些文字进行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专注于汉字知识传授,还应重视学生书写技能的培养,通过练习书写以加强他们对汉字字形的记忆,通过实际操作的教学策略,能显著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应用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能更加自如地运用汉字。
教师在课堂评价环节,可通过设计小型检测或互动活动,来考查学生对于形声字和会意字的认知及运用水平,此举既旨在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以达到复习和加强学习成果的目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使得教师不仅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适时地修改教学方案,保障每个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在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对构造方式不同的汉字进行分类讲授,这对学生掌握汉字构成原理极有帮助。通过深度解析、操作练习及互动式学习,能显著提升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同时形成语言沟通与思维逻辑。该教学策略与汉字教学的法则相契合,为学生的汉字掌握提供了基石,并在他们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到了推进作用。
2.游戏化学习和互动式教学
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为例,将游戏元素与互动式课堂融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投入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设计出与《母鸡》篇章相关的互动游戏,比如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让他们分别饰演故事里的母鸡和小鸡的角色,通过对话以及情境再现,展现出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角色扮演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交流及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设计《母鸡》主题的知识问答比赛,以此点燃学生们的学习激情,举例来说,教师有能力针对教材内容提出探讨性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竞答。通过这种竞赛方式,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深化了对课文的认知,而且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观念和竞技心态,进一步营造了课堂教学氛围。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对话,从而促进他们针对《母鸡》一书中所涉及的主题与人物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沟通。在学术交流的环节中,学生得以陈列其个人的解读与见解,此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流技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教师可以通过融入游戏元素的策略,策划一系列与《母鸡》这本书相关的创新手工制作任务,如纸质小鸡和母鸡的制作,以及绘画活动,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能够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和互动中的行为,全面评估其参与状况、表达技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此种评估方法,不只着眼于学生的学术成就,更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以《母鸡》为教学案例,将游戏化的学习手段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融合,能够显著增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3.生活实际与汉字学习的结合
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融入汉字的教授过程中,能显著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以及对汉字内涵的了解程度。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传递语言信息,同时也是承载文化的工具,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来感知汉字的吸引力和其内在价值,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得以嵌入与学员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汉语言文字元素。在教授“米”“水”“火”等基础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饮食和日常生活活动展开互动交流。借助烹饪等日常活动,呈现文本中的单字,令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理解字符含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能够迅速形成共鸣,从而加深他们的记忆。教师通过安排具体的考察活动,提高学生对于汉字的视觉感知和直接认知能力。引领学生实地考察,诸如农田、超市及市场等场所,让他们目睹“田地”“购买”“销售”等汉字在现实环境中的使用情景。实地考察活动使学生不仅观察到汉字的应用场景,而且通过实践活动强化了对汉字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教师应促使学生在参观结束后,通过书写汉字及共同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对汉字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关于汉字结构的认知策略和实践方法,应当从重点明确各构成要素、融入日常生活情境、采纳游戏化的学习手段、融合现代科技资源,以及构建评估体系等多角度出发。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汉字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汉字所蕴含文化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静仪《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价值与策略》,《教师博览》2024年第5期。
[2] 杨倩、雷倩《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有效性策略初探》,《新一代:理论版》2020年第20期。
[3] 杨华《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汉字书写的教学实践和策略》,《读天下》2019年第12期。
[4] 王吉元《当代小学语文课堂中识字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外交流》2019年第45期。
[5] 拜书婷《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广州大学2024年硕士论文。
(缪彩霞,1977年生,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