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巧霞

摘 要: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理念逐渐发生变化,教师须不断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情境教学法渗透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打破了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为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情境教学法能够丰富作文教学内容,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打下基础,有益于完善语文作文教学体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同时,情境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作文 情境教学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20

在现阶段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已经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当中,能够提升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初中语文作为基本学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适当应用情境教学法,优化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设计趣味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时,要以师生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写作架构、语句修辞、情绪表达等写作技巧,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学生在写材料作文时,要精准抓住材料阐述核心,设计写作主线。同时,学生要准确分析命题作文的题目,提升写作能力。

本文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中的运用现状,情境教学法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原则,初中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难以转变

鉴于我国的教学背景,初中学校以提升升学率为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考试分数为教学重点,注重对学生语文作文应试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因此,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主导,将语文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某些教学层面不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和情感体验,阻碍了学生语文作文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

2.作文教学主体难以改变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初中语文作文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成为语文作文教学课堂的组织者以及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指导者,导致学生写作思路狭窄,难以对材料和命题进行正确分析,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忽视语文作文情感内涵

教师适当培养学生的情感内涵,对提升学生的作文技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初中语文教师虽然将科学技术引入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但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将情感融入作文教学中,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不具备情感色彩,难以打动读者内心。情感是写作的灵魂,是学生内心深处思绪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写作时要深刻阐述个人观点,提升写作质量。

二、初中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课程中以学生为主导,设计多元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全身心融入语文作文课堂,以提升情感认知能力,深入分析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内容主线,掌握教学核心,进而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的考试重点,因此,教师强化语文作文教学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能够扩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应用差异化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从多维角度分析问题,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其他的教学模块中能够开展有效学习,对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结合教学文本,科学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传统作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阻碍了作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情境教学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为教师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丰富作文教学内容,促进教师构建完善的作文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思维、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初中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原则

1.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为原则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方式融合为一体,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及实际教学情况,侧重开发语文作文特色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以尊重学生差异性为原则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必然现象,然而如何消除学生差异,拉齐学生学习水平就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教师以新《课标》教学要求为基准,开展进阶型教学模式,能够引导每一名学生都投入到教学当中。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课程教学前,要以班级为单位,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策划教学方案的依据,帮助教师设计阶梯形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以因材施教作为教学标准,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原则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及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并且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启发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探索课堂教学内容实质,有助于学生对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进行系统分析,掌握作文的中心思想,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初中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语文作文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的写作思维灵活多变,掌握多种作文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质量,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中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较弱,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探究语文教学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信息技术为教学载体创设情境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写作时抒发情感,使作文内容更具渲染力,确保作文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文《三峡》为例,文章主要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雄伟,及三峡四季的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首先,鉴于部分学生没有观看过三峡实景,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三峡”的纪录片,使学生对三峡的山水形式、景色环境形成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三峡》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描写三峡的特色风景,并提出问题:“学生们,三峡为何称之为三峡?三峡的自然景观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写作技巧,如字词、段落、文章整体布局等,锻炼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掌握能力。最后,教师在结课之际,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在作文中要体现家乡风景的特点,及我对家乡的情感。情境教学法将静止的文字转化为动态视频,提供了学生对三峡四季景色变化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作文知识,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结合教学实践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实践也能促进学生理解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有深层次的认识。同时,教学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了解事物外表所表现出的现象和实质是否具有统一性,促进学生深入分析事物的特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春》的教学为例,课文主要描写了春天充满生机活力的场景,使自然景色人格化,能够表达出作者奋发图强、斗志昂扬的情感。同时,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融入自然,领略大自然给我们的无私馈赠,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在学生感受大自然魅力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中一草一木的微妙变化,促进学生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掌握《春》这篇文章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课文整体布局、情感表达方式。同时,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春天的理解。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程实践和网络资源,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结合教学创设表演情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创设表演情境,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导,重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展示自我,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举办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文《藤野先生》为例,课文主要描述作者在东京的学习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医学实验室场景,利用教学用具模拟实验室器具,开展情境表演。然后,教师可以指派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鲁迅和藤野先生,将文本中描述的内容表演出来。在鲁迅和藤野先生对话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结合语境和环境自由对话。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表演。最后,教师还要对参加表演的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评价要以学生的评价为基础,采用鼓励性评价和可定性评价开展,从发展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变化,对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给予充分肯定,培养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结合教学创设师生问答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师生问答是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师生问答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师生问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问答或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灵活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课文《孔乙己》为例,课文主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的痛恨和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提出问题:“学生们,你们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吗?读过哪些时代背景下的文章?”学生要结合自身的语文知识积累进行回答,引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详细阅读课文,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旧时代背景下孔乙己的生活状态?”教师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用总分总或总分的阅读模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在宏观上把握课文架构,找出问题所涉及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学生们,请问孔乙己的遭遇给我们哪些启示?”鉴于初中生的鉴赏能力较低,教师要从时代背景、初中生当代的学习、对未来的学习展望三个方面进行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三方面能力:通过细读原文,掌握原文中心思想;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在课堂互动环节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方法,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考试的重点。作文一般分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正确分析作文材料和命题,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向,使作文内容更具有艺术性,提高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桂才《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课外语文》2017年第2期。

[2] 李守怡《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18年第2期。

[3] 李可钦《初中语文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25期。

[4] 王海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58期。

[5] 李晓芳《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