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作者: 白树

摘 要:在初中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既要做好授课工作,还要做好德育与心理沟通方面的工作。研究发现,目前的初中班主任在德育与心理沟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班主任对德育与心理沟通的关注度不足、班主任与学生间存在距离感、班主任对德育的理解存在误区、班主任德育纸面化,本文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班主任德育和心理沟通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 心理沟通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7.063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和小学生相比自主能力更强一些,但是在遇到一些问题时还会体现出小学生的稚嫩。这种现象说明初中学生处于特殊时期,更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关注和正确引导。新《课标》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提出了针对性要求,而且,班主任作为初中阶段德育的主要力量,需要做好德育和心理沟通工作,这对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一、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更加优越,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家长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关注度较低,不能及时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控制力。班主任需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接触的新鲜信息和事物更多,但是由于初中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判断这些信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容易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力造成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校需要一起帮助学生做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增强对一些不良信息的判断能力。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两性问题比较敏感,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且容易受外界信息干扰。班主任需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与之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要经常和学生一起生活,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引导和纠正,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正向指导作用。

二、初中班主任在德育与心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德育与心理沟通的关注度不足

初中班主任一般都具有学科教学任务,班主任需要在做好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也有弊。先从“有利”的一面进行分析,初中班主任一般是由语数外三门主科教师中的一人担任,这些教师每天都要在班级中上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了解,如果出现一些问题班主任能及时处理;而“有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由于班主任的工作量比较大,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心理感受,导致一些学生出现道德问题或者心理问题,班主任不能及时发现,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从这方面而言,班主任需要加强对班级德育与心理沟通的关注度,并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班主任与学生间存在距离感

由于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都比较严肃,很多学生能够听从班主任管理,但是平时和班主任之间存在距离感,出现心理问题不敢和班主任交流,这种现象会影响到班主任在班级中实施德育和心理教育。一部分班主任面对学生不敢表达自己心理诉求的现象表示比较困惑,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向班主任表达自己的问题。

3.班主任对德育的理解存在误区

一些初中班主任对德育的认知比较片面,认为道德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尊老爱幼、遵守纪律等,这种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教师应该看到德育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爱国主义、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对于德育认知能力片面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和健康理念。

4.班主任德育不够深入

在初中实施德育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中。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班主任都是将德育停留在表层,按照上级要求在班级墙壁、教育栏、宣传栏等处张贴相应图文或内容,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而且,教师在初中也很少开展德育活动,有些活动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沟通的技巧

1.提升班主任德育素养与沟通能力

初中班主任要想更好地落实德育,做好学生心理沟通,班主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和沟通能力,班主任肩负着实施德育的重要责任,需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德育中,并且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能够向班主任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发挥班主任以身作则的作用。比如,班主任如果想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和积累素材,自身就要经常阅读相关作品,并经常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学生看到班主任在阅读中能够拓展知识面,从中收获到很多课外阅读知识,自然而然也就会效仿教师进行阅读。

例如,在阅读《傅雷家书》中的课外阅读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分享:当傅雷了解到孩子在艺术道路上出现情绪问题时,在信中是这样劝慰孩子的:“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也不会深入。”用这样的话告诉孩子:当你觉得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也是你在艺术上更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你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才会有新的突破和成就。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经典名著和学生一起分享和学习,同时实现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引领:首先,每个学生的家长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就像傅雷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但家长不能只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让孩子认识到在成长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学会正视困难并解决困难,教师要给孩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面对困难的决心,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资源,教师在自我能力提升中也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在傅雷写给子女的信中,学生可以看到一个父亲对孩子极其严格的教育,而且,教师要和学生经常分享对经典作品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看法,指导学生多学习正面人物积极的人生态度,甘于平凡却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这种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既能达到德育目的又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可谓一举两得。

2.通过师生沟通拉近心灵距离

初中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心灵进行解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心理沟通。通过沟通,班主任认识到自身在德育和心理沟通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不要采用强制性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沟通方案。有效心理沟通包括“说”和“听”两个方面,教师要通过沟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一个人自己说,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激发其向教师倾诉的欲望,和教师进行互动,通过师生沟通,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改正缺点。

例如,初二某班今年春天转来一个学生,据了解,这个学生是因为去年生病休学,一直到现在身体才康复。这个学生刚来班级时学到的内容是去年学过的,对这些知识点比较容易接受,上课时总是一副懒散的样子,而且还经常搞小动作,影响周围学生正常学习。班主任了解情况之后,就找机会和这位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的前期,班主任就站在这位学生的角度从他的病情开始谈起,问他的病恢复得怎样,这位学生的态度还比较积极。

但是,当老师谈道:“这几天总有同学来我这里要求调换座位,理由是你经常在课堂上给他们捣乱。你怎么看这件事?”这位学生听了之后脸上一下就表现得不耐烦了,有些生气地说:“我借同学水彩笔,他们不借给我,我就给他们捣乱。”老师说:“对,你说的是美术课的事情,别的同学跟我说了,在数学课堂上你有没有扯前面女生的头发?你说说理由。”这位学生又说:“那是因为前面女生不借给我尺子,我就警告他一下。”老师说:“据我了解,好像你最近这两天都说要借同学学习用品,但是有的学生说你借了用过之后就不还了,你觉得这种情况对吗?你来上学的时候家长不给你准备学习用品吗?你看看还缺什么,我先借给你用。”这时候这位学生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说:“老师,其实我是觉得这些知识我已经学过一遍,没有意思,就想让大家感觉到我这些知识都会。”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已经学过一遍,现在学习的知识能够掌握,说明你很聪明,但是其他同学没有学过,在课堂上有时听不懂,老师还要再讲一遍。你不觉得这样做是耽误老师和同学的时间吗?你看这样好不好,现在的知识你已经学过一遍,以后你就来做老师的小助手,咱们班有三个学生平时考试不及格,这三个学生轮流和你坐同桌,你在课上课下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这些同学一起学习,你做他们的小教师。你觉得行吗?”这位学生用力点点头,说:“老师,我一定做好这个小助手!”

从此以后,这位学生确实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逐渐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小教师,在课上课下与大家和睦相处。

3.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处在从孩童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程度,但是思维形式和道德意识基本成熟,因此会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自身生活经验不足,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在判断一些事情时盲目自信,但是又缺乏判断能力。初中生希望被别人认可。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时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沟通方案。

例如,有的初中生刚升入初中,增加了学习科目,而且每门课程的学习难度也增加了。一些学生在开始阶段难以适应,总是觉得自己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但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先了解具体原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比如,刘同学在小学阶段由于勤奋好学在班级考试中一直占据前三名,但是自从进入初中以来,考试成绩出现下滑现象,刘同学很焦虑,担心父母和小学同学知道后会嘲笑她,经常晚上睡不好觉。

班主任经过观察,发现刘同学经常上课走神,情绪很低落,于是就找机会和刘同学进行交流。这时候刘同学心里充满自卑感,认为自己这段时间状态不好肯定要被教师批评。但是老师并没有指责刘同学,而是问她:“最近什么情况?怎么最近总是看你上课走神?是不舒服吗还是有心事?”刘同学看老师没有批评自己,心里先是觉得不安,然后在教师鼓励的眼神下说出了自己的困惑:“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每天觉得很努力在学习,但总是顾此失彼,学习上不进反退。又担心以前的同学知道自己学习退步了笑话自己。”

老师知道这种情况后,根据刘同学的情况帮她制定了学习计划:“你的情况不是个例,每年新升入初中的学生都会有这种情况,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还没有适应初中课程。你看,我看到你的语文数学成绩在班级中虽然不是最好,但是也占中上游。每天我给你减少作业量,将每天的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不要搞疲劳战术,10点前必须上床睡觉,早晨起来之后留出半小时时间背诵教师布置的作业。过段时间你一定会赶上来的。”在和刘同学交流之后,老师经常用鼓励的眼神看她,刘同学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对学习又产生了信心。

4.落实心理沟通并启发学生思考

初中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已经具有自觉意识,但是由于有的孩子在青春期反叛心理较重,经常对父母和教师的劝告和建议表现出激烈的反抗情绪,很多孩子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问题。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时切忌采用强硬的手段。而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行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对于班级中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可以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和家长长期建立沟通渠道,在找到原因之后对症下药。据了解,一些复杂的家庭关系会导致学生缺少家庭的关爱,让学生认为周围的人都和自己格格不入,也不能在学校生活中接受关爱和表达关爱。尤其是在一些父母离异家庭、再婚家庭、单亲家庭中,这种情况出现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联系学生家长,找到学生出现性格孤僻的直接原因,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这种性格在成长过程中的危害,以及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家校要联合起来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初中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和心理沟通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部分教师在德育工作和心理沟通方面还需要继续提高自身能力;未来,广大教师还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振娜,张钦《初中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沟通的融合》,《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年第10期。

[2] 纪鲁《心理沟通与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微探》,《科幻画报》2021年第1期。

[3] 彭玉《初中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3期。

[4] 任永宁《初中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年第13期。

[5] 杨慧《初中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文理导航》2019年第5期。

[6] 麦聪娇《初中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9期。

[7] 凌燕《初中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18年第3期。

(白树,1987年生,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班级管理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