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赵会芹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识字。因此,在“双减”政策逐渐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采取语文趣味识字的教学方式,能够对语文识字教学进行创新式改革,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进而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下,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对语文字词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为基础,阐述了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相关教学策略,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相应的参考,以此落实识字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 小学语文 趣味识字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表达的媒介。语文识字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采取抄写字词的方式来对所学的生字词进行相关记忆,由此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然而,在如今“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学生能够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中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语文字词。除此之外,这一教学举措还能够在创新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以此来推动高质量的语文识字教学的发展,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效。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采取趣味识字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重要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到语文识字教学的乐趣,而且还能够帮助教师创新语文识字教学的模式,由此将趣味性学习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进而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引起了教师的重视。由此,在“双减”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教师开展趣味识字教学,能够让学生增加对于语文生字词的认知,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识字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在提高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

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识字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而且任务量也较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很容易丧失对于语文识字的兴趣。然而,在“双减”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教师开展趣味识字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识字的兴趣,以娱乐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教学体验,继而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识字教学。

3.有利于缓解学生语文识字的学习压力

受到应试教育的持续影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语文生字词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增加学生的课后作业量,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语文知识。这会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在面对语文识字教学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然而,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针对小学语文开展趣味性识字教学,能够通过趣味性的方式有效缓解学生在语文识字方面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消除面对语文识字教学内容的心理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进行语文识字的积极性,进一步确保了教师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剖析,进而帮助我们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此降低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1.识字教学方式落后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教师的识字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生字词能够有所记忆,往往给学生布置抄写语文生字词的作业,由此造成了学生过于繁重的语文学业负担,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生字词。与此同时,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单一的语文识字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无法在学习语文生字词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以此导致低效率的语文教学。

2.识字教学缺乏材料

由于我国逐渐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因此,学生识字的途径也变得更加广泛,比如,教师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学生通过网络识字资源平台进行识字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教材上的生字词内容才是学生唯一能够识字的途径,忽略了对于学生课外语文识字内容的拓展,进而导致识字材料的缺乏,使得学生的识字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以此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策略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相关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由此能够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国家政策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字词的应用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1.创设识字趣味情境

众所周知,创设情境是趣味性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深入体验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而使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双减”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开展趣味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识字趣味情境,进而把握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通过创新式的识字教学,加强对于语文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除此之外,创设识字情境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方式,深入体验语文识字的独特魅力,进而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减轻语文识字学习的压力,顺应国家“双减”政策的号召。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当学习到第一单元第四课《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其内容创设相关的识字趣味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于识字的浓厚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的植树园开展户外语文识字教学,由此让学生在不同于传统识字教学的模式下,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思考并讨论:请你思考,如果让你种一棵树,会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大家在语文学习小组中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讨论。之后,通过语文学习小组的讨论,有的学生总结出会需要浇水的工具,有的学生总结出需要注意挖坑,还有的学生会说需要注意树苗不能够种得东倒西歪等等。教师听了以上的总结,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学生善于总结思考。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团体的方式展开种树的活动。与此同时,在种树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情境中引入相关的语文生字词,进而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针对“植树”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这两个字,从中可以发现都是“木”字旁,然后在种树的过程中,需要将树种“直”,不能种得歪歪扭扭,这样就会把树种“对”,以此完成整个过程。最后,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形象生动地为学生阐述了其他生字词的含义,以此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到识字的乐趣。由此可见,创设生动形象的识字情境能够减轻学生的识字压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实现轻松识字的学习目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识字的积极性。

2.开展识字游戏实践

在小学阶段的第一学期,学生已经适应并养成了在实践活动中识字的习惯,之后,在第二学期,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由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于不同学习程度的自主识字能力。

在“双减”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开展趣味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识字游戏实践,从而能够将枯燥乏味的语文识字教学融入趣味性的识字游戏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生字词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让学生完成对于语文知识的内化。除此之外,识字游戏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语文识字的驱动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掌握语文识字的方法,以此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当学习到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课文内容,进行识字实践游戏的开展。首先,教师在多媒体上放上图片,采取接龙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看图说字”的游戏活动,如果轮到谁,谁说不出来是什么物体内容,那么该学生将会受到“惩罚”,在讲台上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之后,教师将游戏的难度升级,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一同去黑板进行“听写活动”,底下的同学也需要一同进行听写。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的答案,让每个同学都进行订正,看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否正确,没有写对的学生则需要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趣味组词造句”的游戏,如:将“我、一盒、铅笔盒、蜡笔、颜色、颜料”等进行组合,组成一句完整且通顺的话,由此锻炼学生的组词造句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而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所学生字词的印象的同时,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通过开展识字游戏,教师能够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而在体验语文识字过程的趣味性的同时,加强自身对于语文生字词的理解运用能力,以此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语文思维。

3.运用多媒体辅助识字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开展识字教学,具有一定深远的现实意义,它能以直观、形象的视频或者音频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体验,由此能够进一步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自身的语文知识。

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开展趣味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下,来加强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生字词,以此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业负担。

除此之外,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出相关优质的语文识字教学资源,从而能够完善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借鉴别人优秀的教学方法,进而能够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语文识字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开拓自身的语文视野,进而能够深入推动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提高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树立对于语文识字的信心。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当学习到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精卫填海》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从中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学习平台。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互联网,为学生播放相关“精卫填海”的视频,以此将学生带入沉浸式的语文识字教学中,从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关于“精卫填海”的民间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制作互动性的识字教学,即在多媒体上播放生字词正确的书写笔画,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生字词书写的步骤。然后,教师再借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字词的拆解及组成”,进而在增加学生识字量的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识字学习的魅力,以此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去深入了解相关的语文生字词。最后,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结合相关图片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生字词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后能够主动练习写字,巩固所学的汉字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识字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己用田字本练习写字,一边写字一边描述笔画及每一个笔画应注意的点,也就是让学生模拟“小讲师”,教别人写字。这一作业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在完成的时候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将所要练习的汉字结构了解透彻、清楚,而后才能在视频中进行完整展现。在学生录制视频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解说视频上传至家校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这一平台中查阅其他同学的汉字解说视频,进行线上互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知。

如上所述,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顺利、高效地开展语文生字词识字教学,它将丰富并深化学生的汉字认知,也将让学生在课后的汉字巩固与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特色。这一教学活动能够在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以此使语文识字教学更加顺利地实现相关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逐渐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教育阶段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由此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识字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语文趣味识字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性,能够帮助学生减轻语文识字学习中的压力,以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对语文生字词进行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富庆《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新课程》2022年第3期。

[2] 方桂琴《趣味课堂,高效识字——浅析趣味识字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年第11期。

[3] 康宁《双减背景下的识字教学策略》,《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23期。

[4] 熊远臻、杨冬根《“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江西教育》202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