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路径探析

作者: 朱秀萍

摘 要:在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相应的政策性内容,调整教学方案及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继而通过各类活动,强化效果,不断提升该阶段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以阅读、口语交际及写作练习等模块教学为基础,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学段 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2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助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些都需要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进行锻炼,以整体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建构意识与自主提升意识,继而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通过吸收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写作教学等活动,通过对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促使其能够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学会在阅读中表达,继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一、培养小学高学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高学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可以更好地适应升学需要,帮助小学高学段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环境。这对学生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助于调动思维,感受环境中的元素,提高认知水平。因此,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师应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难点

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难点,主要在于部分教师培养意识淡薄,并未将其作为重点,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能力培养,以致小学生语言建构能力与运用能力迟迟无法提升。

(一)培养意识相对淡薄

教师培养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教师虽然重视教材中的写作练习及口语交际等内容,但整个过程未就“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造针对性的教学机会,对学生进行专项的素养培育。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很难形成客观的认识与主观印象,整体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一知半解,对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不利。

(二)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各方面教学联动的效果不明显。如阅读与写作,与口语交际等内容之间的教学联动效果不佳,教师未能很好地利用阅读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意识培养,未能借助“口语交际”教学、“写作练习”时间等,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强化培养,以致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语言组织与表达的机会较少。

三、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路径

在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从阅读、口语交际以及写作练习等教学实践中加以有效落实,以整体保证能力培养效果。即从全方位、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式培养,促使其能够在意识到表达能力培养重要性,且在感受到表达乐趣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我提升意识,继而在活动中,主动通过练习、强化,提升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阅读中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方式方法,对小学生加以引导。

1.课内外阅读培养

课内课文阅读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技能培养,能够促使其自主阅读能力不断提升。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促使其产生一定的“阅读表达”兴趣。甚至可以将整个阅读过程,设计成“演讲”竞赛的模式,在激发学生斗志的同时,提升其自主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时,教师可借助课前预习环节,为学生分享课文创作背景相关内容及与之相匹配的视频,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交流群中分享“阅读感受”,甚至分享阅读片段,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里之所以强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及积极性,是因阅读与“语言表达”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学生能够将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尤其要敢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阅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表达自信。当学生将阅读表达意识逐步强化成一种“自我欣赏”的意识后,其可以在任何场合通过阅读表达自我,成功迈出“模仿式表达”的第一步。

例如,在《落花生》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整个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每个同学都可以“认领”一个角色,参与到“课本剧”制作的活动中,以一名“演员”的身份出现,就文中“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及“我”的各种表现,进行自认为合适的加工,表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以完美诠释课文的要义、中心思想。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设置评委席,引导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学生,对表演中各个同学的表现予以评价,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同时相对客观地分析表演情况,提出有关建议,甚至可以通过“演示”来说明。通过创设更为开放的环境,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珍惜表现的机会,自觉寻找方法,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促使其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2.整本书阅读培养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的关键路径。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过程对小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其将整本书阅读与“即兴表达(表达阅读感受)”联系起来。在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心得体会”等内容,有效融入其中,记录真实感受、情感体验的乐趣与积极性,由此促使该阶段小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意识。

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相关书籍进行阅读,课内外名著都可以,重点要制定阅读计划,并以打卡的方式,将整个过程体现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中。在制定《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计划时,教师要明确以什么为线索帮助学生厘清阅读思路;在什么时间抒发阅读感受,帮助学生记录心得体会;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学生要整理思绪,总结阅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提问或者寻求帮助为主,在学生需要时适时出现,借助有关记录,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相对来说,学生可以在相对更加开放的活动设置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愿意讲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将“表达”看成一种“自然抒发”的过程,厘清各个阶段及最终总结性表达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口语交际中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模块同样是教学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过程,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本文从合理利用模块教学,培养小学高学段学生语言能力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合理运用口语交际模块”深入思考,可以发现:口语交际是最为直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式之一,教师将其与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是发挥“口语交际”语言能力培养优势的最有效路径。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的内容时,教师对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阶段小学生多数已经具备较强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期望在班级管理中获得表现的机会,同时让自己的“工作”能够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会上”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就班级管理中应制定哪些“公约”,合理且有效约束班级内每一名同学的行为进行讨论。此时必然有学生会表示:明确规范性的行为细则,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班级公约要约束哪些行为”“具体可以制定哪些带有约束性质的条款”,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通过各抒己见的讨论模式以及“将最终明确的条款作为语文课堂的制度落实”,带动全体学生积极表达,在即兴表达中表现自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作中的培养

写作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针对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而言,写作教学是重中之重,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关键路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写作练习本身与读写结合模式运用等角度出发,以鼓励学生思考,在“深思熟虑”后进行表达,在读写结合中表达,促使学生深化对“表达”的认识,以此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1.写作练习培养

教师在写作练习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从“文字创作”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当前所处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如学生的“文字创作”兴趣,语文学习兴趣点等,应在这一过程中解决。教师以此要寻找语言能力培养的有利时机,借助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五年级“习作:‘漫画’教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美术”技巧等内容结合起来,将其进一步设计成游戏的模式,引导学生“你画我猜”,真正将“文字创作”与“绘画”这种表达技巧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总结过程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由此引出“绘画是否符合现实情况”“描述是否准确”等内容,继而引导学生运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将自己心目中某位教师的特点描绘出来。经过前面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措辞是否严谨,能否产生相应的表达效果。如表现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的特点,怎么说效果会更好?用“教师总能逗我们哈哈大笑”?很显然这样的表达过于“苍白”。从教师具体的行为动作、神情变化特点等层面入手,描述教师幽默风趣似乎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具体应该怎样描绘呢?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语言表达艺术探索”的认识,继而以写作练习为契机,不断尝试突破表达瓶颈,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读写结合培养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惯常应用的一种方式,旨在通过“读”与“写”强化对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在阅读时,自然联系写作表达的内容,并在思维发展中持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习作:多彩的活动”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亲身体验”。即学生从自己真正参加过的某项活动入手,运用相应的技巧,将整个活动场面及活动的激烈程度表现出来,将整场活动的热烈氛围以文字的形式营造出来。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回顾令自己最难忘的活动内容,并说一说自己难忘的原因是什么。多数学生会对参加过的运动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遇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活动或者自己参加过的某场比赛活动等,学生表达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学生在回忆、口述原因的过程中,就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将写作与阅读内容有效联系起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进一步的表现机会,如“这一刻你就是解说员,请跟随镜头的转换,解说运动健儿们的出色表现”。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当提升,使其更具有挑战性,学生将进一步调动以往阅读中积累的词汇或者相关语句,对“场上”的情况进行描述,这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即兴表达的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在此类活动中得到锻炼。甚至部分学生会在课下积极阅读积累更多词汇,“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知识的输入输出过程是一个内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组织语言“说”,将输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尤其是在思维运转之间,学生产生的语文学习感受更加强烈,在有一定收获,如表达受到认可,或者教师赞许的情况下,其学习积极性会被持续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越强烈,其自主锻炼的意识也就越强,更容易把握机会,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小学高学段学生而言,即将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他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环境,帮助他更好地与教师及同学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相对感觉“更安全”的环境中,更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因此,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师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考虑,都应积极寻找机会,落实培养计划,切实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彩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程》2021年第51期。

[2] 宁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渊(高中版)》2019年第2期。

[3] 骆宝婕《如何利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中外交流》2019年第2期。

[4] 刘静《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口头表达能力》,《课外语文》2021年第2期。

[5] 蒙兴媚《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期。

[6] 牛德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思考》,《数码设计》2020年第2期。

[7] 洪五和《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探讨》,《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8年第7期。

[8] 张小辉《提高小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1年第8期。

[9] 王守香《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探讨》,《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9期。

[10] 赵军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启发学生的口语潜能——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语文课内外》202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