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管理方式下高中德育的方法探析

作者: 吕学贵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处于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岔路口。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学生在青春期的发展方向。结合德育工作情况来看,学生在德育中表现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够高涨,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自主管理是一种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主导性的管理模式,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落实在高中德育工作中,能够改进传统的德育方式,巩固并提升德育质量。本文结合对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传统德育工作的不足,并总结学生自主管理方式下有效进行德育的路径。

关键词:自主管理 高中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59

从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取向来看,学生在教育中有“主动选择”权。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升学压力、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容易在生活、学习的一些事情上作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教师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通过德育防止学生作出错误选择,这也是德育工作的意义所在。为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有必要在德育中融入学生的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取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1.自主管理锻炼学生个人能力

教师在高中教育中落实学生自主管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首先,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并更新学生的管理意识,使学生具备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关键技能。其次,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管理的方法论落实在实践行动中。另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得学生有能力、有机会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和合作,并在系统化合作的过程中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2.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在高中教育中落实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首先,学生能够在自主管理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个人人生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主动,也能够更加独立地对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其次,学生能够在自主管理中更加了解自己,并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和良好表现感到开心。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自主意识将进一步提升。另外,自主管理给予学生选择权。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管理的内容和科学管理方式,带动自身进步。

3.自主管理提升学生集体意识

教师在高中教育中落实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有效开发和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首先,学生的自主管理包括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内的各项事务与活动,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个人是集体的一员,并通过个人身体力行的行动为集体的发展注入活力。其次,学生的自主管理包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管理。在与其他同学展开合作和交互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情感将更加深厚,学生的集体意识也能够有所提升。另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打破传统的班级格局,优化班级氛围,从而影响学生集体意识的提升。

4.自主管理保证班级管理效果

在高中教育中落实学生自主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首先,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表现出超高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其次,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能够对教师提出一定意见,并征求教师的指导性管理意见和辅导,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另外,学生能够更加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二、高中阶段德育的特点与内容

1.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包括对学生正确思想与科学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首先,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要保证学生树立对本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与自信,避免不良思想侵蚀学生的思想。其次,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并在人生道路中越走越远、越来越好。另外,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要培养学生具备进行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

2.对学生个人品行修养的教育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包括对学生进行个人品行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指导学生成为品性兼优的个人。首先,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展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道德意识,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彰显新时代“三好”青少年的形象。其次,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展开对学生个人行为的培育。比如,学生在班集体中与其他同学的良好社交、在学校中对教师的尊敬、对公共环境的维护、遵守公共秩序等均包括在学生个人品行与修养的教育中。

3.对学生学习习惯能力的教育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使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并在学习方面收获进步。首先,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观念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正确认知学习,并展开高效学习,减轻自身的学习压力。其次,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展开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摒弃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和举动,收获优异的成绩,并有能力展开持续性的长远学习,将学习视为一项终身事业。

4.对学生现实生活方面的教育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包括对学生现实生活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在生活中创造更大的价值。首先,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展开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通过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其次,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展开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与行为的培养,确保学生的行为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奉献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另外,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培育优秀人才。

三、高中阶段传统德育工作的不足

1.学生自主管理机会比较少

结合传统的高中德育工作来看,学生参与和展开自主管理的机会比较有限。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自主管理方式比较单一。比如,由班委会成员管理班级纪律、班级劳动、班级文艺活动等,其他班级成员展开自主管理的机会很少,而班委会成员能力比较有限,无法创造更大的班级管理价值。其次,考虑到高中阶段的特殊性,教师将更多精力和时间用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管理,对学生的自主管理重视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展开,也影响了学生自主管理德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2.德育形式传统且单一

结合传统的高中德育工作来看,教师组织和展开的德育形式比较单一。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以说教形式为主,直接向学生介绍哪些思想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值得推崇的,极其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其次,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实践性德育活动比较少,导致德育工作以理论教育形式为主,学生的体验感受到影响。另外,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不足以支撑教师设计多样化的德育形式,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不足,影响德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3.学生参与德育积极性不高

结合传统的高中德育工作来看,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首先,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学生更愿意将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中,很少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出于为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考量,教师常常向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导致德育活动丧失了其原本的意义。其次,教师创设的德育活动缺少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自然造成了学生参与德育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另外,德育活动的形式不够新颖,缺少与时代最新内容的衔接,导致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并不高。

4.德育内容不够全面

结合传统的高中德育工作来看,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时,内容不够全面。首先,校园范围内的德育活动比较少。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德育活动大多以讲座、比赛的形式存在,缺少与新时代内容的融合,影响了德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其次,教师缺少对学生德育效果的评价,导致学生缺少对自身不足和改进方向的客观认知,德育体系也因缺少评价而不完整。另外,班主任教师缺少与学生的合作,未能倾听学生对德育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影响了德育全面性。

四、学生自主管理方式下高中德育的有效策略

1.通过开展合作,凝聚学生整体力量

在落实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主体之间合作的形式凝聚学生的整体力量。首先,教师可以按照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学校的方式逐层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包括班委会、级联会和学生会。同学们可以按照学校到年级再到班级的形式展开自主管理,在三个不同级别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的领导下,教师还可以设置学习部、宣传部等部门,并负责对生活、学习中各项工作的综合管理。其次,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包括养花社团组织、书法社团组织、篮球社团组织等,社团负责人可以联合本社团的全体成员展开系统化的自主管理,凝聚全体社员的力量开展一些社团实践活动。

2.通过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在落实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开展民主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选举班委会成员的方式参与民主管理。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给学生机会自主选择班委会成员,并在决定重大班级事情时采取民主协商制度。如此一来,其他同学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就会更有主人翁意识,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其次,教师可以将班主任的部分管理权下放给学生。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请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在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制定之后,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条班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并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3.加强心理教育,保障自我管理效果

在落实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和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保障学生的自我管理效果。首先,班主任教师要展开对学生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比如,班主任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制定科学的计划改进自身不足。在学生能够正视自己之后,就能够展开更加高效和可行的自我管理;班主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每日行为和每日表现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个人行为中的不足、纠正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而制定一个更加明确的奋斗方向。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学校可以经常性组织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在合作之余取得良好的德育和自我管理效果。

4.丰富德育活动,自主构建德育主题

在落实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邀请学生自行构建德育主题。首先,学校可以将每年度大型校园活动的组织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设计校园大型活动、自行组织和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组织管理校园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也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其次,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学校可以每年举行文化节活动,有才能的学生可以在文化节中展示个人才能。并通过个人表现为所在社团组织招新纳贤。班主任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特殊学生的需求,为学生争取更多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活动更有意义。

5.设置自我评价,构建完整德育体系

在落实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和学校可以为学生补充设置自我评价的机会,使得学校的德育体系更加完整。首先,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成果汇报活动的方式展开对学生德育效果的检验和评价。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安全教育知识比赛活动、传统文化节目演出活动等。学生对这类趣味性成果汇报活动的抵触心理并不大,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评价自己的德育效果。其次,班主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评价表格,自我评价表格中包括学习方面的评价、生活方面的评价、思想方面的评价、实践活动方面的评价等。在学生从多元化角度分析自身情况和评判个人成长与发展情况之后,学生能够判断个人前一段时间的自我管理成效,并调整个人自我管理计划,保证下一阶段的德育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道德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对以上论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得出,学生自主管理方式指导下的高中德育工作追求多样化和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管理的机会、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民主管理、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和展开必要的心理教育、构建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并补充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在学生有能力展开高效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班级学习氛围将得到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德育工作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李彦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析》,《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年第2期。

[2] 罗玉山《探究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的路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3] 陈承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年第3期。

[4] 黄雯《学校自主管理的反思与变革——以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为例》,《中小学德育》2021年第4期。

[5] 洪奕迅《浅析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年第2期。

[6] 闵长政《立德树人,顺“势”而为——班级“四势”德育工作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安徽教育科研》2022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