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初级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作者: 陈凤英

摘 要:在乡镇初级中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学生各自的家庭情况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同,使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道德素质等各方面参差不齐。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班主任要尽其所能,为孩子提供成长中所需的养分,让他们在不同的花期绽放。

关键词:乡镇 初级中学 班主任 班级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63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都说班主任是最小的“官”,但责任非常重大。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其次,要使学生心理健康;第三,要使学生学业有成。总之,健康成长的背后有一套适合孩子们成长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一边工作,一边成长,一边积累,逐渐让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得心应手,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班主任。根据笔者以往的班级管理经验,本文阐述乡镇初级中学班主任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家校共育,促进和谐相处

乡镇初级中学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各村镇完小,大部分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巨大的差异。在整个初中阶段,一部分学生会以校为家,因为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这样,在无形当中班主任肩上就又多了一副心理疏导的担子。但父母的角色在孩子的心中无人能替,所以家校共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家校共育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倡导的育人方略,但具体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却实属不易,身处农村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每次的家长会迎来的都是老人居多,很难沟通,他们主要表达的内容为:“孩子的爸妈不在家,他们也管不了……”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美其名曰:“为了弥补孩子父爱母爱的缺失,我们给孩子买了心仪的手机……”等等,殊不知这正应了那句话,“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吧”。面对这种现状,笔者会第一时间和孩子沟通,通过问卷调查、逐个谈心,了解他们内心所渴望、希望的是什么,并记录下来,然后和孩子爸妈沟通,让他们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爱护,有效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拒绝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孩子就交给您了,我们就放心了”,教师一定要让家长知道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学校是以教学工作为主,而家庭才是教育的主角。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孩子一生的“班主任”。一个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多是在家庭这所“学校”中逐渐养成的,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就会事半功倍,而班主任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是和家长直接对接而且能够与其有效沟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要辅助家长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多涉猎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让他们知道怎样才是最好的陪伴,让家长知晓自己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镜子,孩子是影子的道理,从而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进而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让家校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人品正、习惯好,成绩自然也就能够得到提升,孩子们的整体素质提升了,班级管理自然而然就轻松顺畅,因此,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自然就会和谐融洽。家校共育,和谐相处,育人效果才能见到成效。

二、建立班级公约,身正为范

在最初组建班级公约时,不要太繁太细,这样会给学生很大的压为,教师要根据班内孩子的情况不断进行补充和改进,不要死搬硬套。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细化,让同学们牢记:维护班级靠大家,班级荣誉你我他。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要言出必行,雷厉风行,要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榜样,让孩子感觉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正气,成为孩子们心灵中追逐的一道光。比如,班里成绩第一名的小柔同学,突然有一天说不愿参加课间操等户外活动,说太累且没有什么用,她就想做霍金那样的人,即使坐在轮椅上,她也愿意,只要有才华能为国家做贡献就行;知道了她的这种想法后,课下笔者就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不仅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让她做出改变,笔者和她约定,我们一起锻炼,从那天起,年近50的我天天课间操和她们一起坚持跑到到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渐渐地喜欢上了参加体育锻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并且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同学无故请假,而且户外活动的整体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小柔同学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春季运动会,看到孩子们的成长,笔者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差异,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

三、做好心理疏导,做追光的人

做好心理疏导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造就了孩子不同的脾气秉性,每个孩子的心理状况各不相同:有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有温和内向的、有脾气急躁性格极端的等等。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孩子,结合孩子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和学习状况,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学生进行交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成为班级里的一个发光点,成为一个愿意追逐别人,同时也能够成为让别人追逐的一道光,从而变得自信、自强、有爱心、有同理心,成为整个身心充满正能量的人。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刚进班级的时候,笔者发现他不爱说话,也许是刚进新的环境,开始几天还没问题,突然有一天他找到笔者,说他不想上学了,并且瞬间哭得稀里哗啦。笔者轻轻地摸着他的头,让他的情绪慢慢平复,等情绪平复后,还没等笔者开口,他突然对笔者说:“教师我有抑郁症。”我赶忙把他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轻轻地问他:“你怎么知道你有抑郁症的?”他说他是在手机上查的,小学的时候就有了,他告诉了笔者自己的症状,笔者装作很惊讶地说:“你和我的症状一样,有段时同我心里很烦,情绪不稳定,睡不着,干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上网查了查和网上说的抑郁症的特征很相符;也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后来预感到是一件小小的烦心事自己没有排解好,烦心事解除了,这种症状就消失了,我也咨询过医生,医生说这种病是不容易得的,你的这种状态一定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造成的,不开心的事解决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笔者对他说,你想一想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他说:“我不用想,不开心的事可多了。”笔者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动作,孩子和我拉近了距离,他向我敞开了心扉,原来孩子的爸爸赌博成性,家里过得相当困难,他和弟弟整天生活在爸妈的争吵声里,妈妈平时很勤劳,也很辛苦,不幸又得了乳腺癌。他说他的生活是灰色的,自己最开心的日子就是有游戏陪伴的日子,上了初中开始住校,摸不到手机,心里特别无助。笔者预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拥抱了他,他的情绪再次宣泄,趴在我的肩头不停抽泣,孩子十分懂事,静下来说:“谢谢你,我现在好多了。”笔者趁机把自己的手机递给他,告诉他我焦虑时候的状态,一条一条地让他当面上网查,最后他笑了,他帮我验证了我也曾得过的抑郁症,此刻他也深信他的状态不是其他孩子口中的抑郁症。此时此刻,笔者看到他的眼中发出的光都变得充满了力量。同时,也让我感觉到善意的谎言真的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经过和孩子父母的沟通,孩子爸爸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因而慢慢做出改变,不再赌博,家庭关系也逐渐好起来,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孩子慢慢走向了正轨,经过初中三年的不断改变,不断努力,各方面变得越来越好,并且考上了理想的高中。班主任是学生的掌舵人,我们需要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四、接受孩子的不同,静待花开

就像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是一个个不一样的个体,不能用同样的标尺去要求他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不同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支撑自己前进的动力。初中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农村初中由于留守孩子较多,学生之间更是千差万别,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学科成绩相差甚远,成绩个位数的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在学生的思想上下功夫,多和他们交流谈心,要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知识是多么重要,教师可以按分层教学的思路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也不要对后进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让他们从我们提的要求中看到希望,增加信心,由内而外产生学习的动力。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不要期待他们同时开放,也许最后开的那朵花是最美丽的。我们班的小彭同学是名副其实的后进生,成绩差、脾气大,厌学情绪非常严重,笔者问他有什么想法,他的回答是不愿意学,不想待在教室,笔者再问他想做什么。他说不知道,没有方向。笔者知道这样的状态坐在教室里上课是最煎熬的。然后笔者又问他喜欢干什么?他仍说不知道,笔者便给他举出很多例子,他突然打断笔者说:“我想学理发。”笔者伸手为他点了个赞,肯定他的想法,随后继续追问,学理发,理好发的基础是什么,转了一圈又回到需要学习上,这时候他对学习的抗拒情绪就不那么强了。后来,我们促膝谈心,小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他真的成为一名理发师,并且是一位很有名气,收入可观的理发师。经过多年的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发现分层教学、分层管理是乡镇中学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五、爱心成就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要坚持以德育人,树人为本。作为班主任,首先对学生要有和对自己孩子一样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毫不吝啬地付出自己的真感情去培养他们、教育他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以爱为前提,用心来认识学生,支持和欣赏学生,但爱要适当,做到严宽有度。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摇动推动唤醒的一个根本动力就是爱,有了爱才能真正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育人主题,笔者先后对学生开展“五心”教育,即:对自己有信心,对学习有恒心,对作业有耐心,对改错有诚心,对勤奋有苦心。学生看到希望,对自己有信心,慢慢就会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劲头才会充足。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行。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让班上的孩子们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不是依靠手中的特权来治服学生、管理班级,真正重要的是班主任源源不断的爱心,才能让班级向着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发展。

六、建立信任机制,携手并进

初中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愿意尝试各种新鲜事物,这也是他们迅速成长的表现,作为班级的第一执行人,班主任一定要建立信任机制,把权力下放到每个同学手中,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去影响他人,克服自己的缺点。班主任的信任会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加团结、积极向上、以诚相待。班主任要给有领导能力的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去施展他们的才华;给努力学习的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后进生创建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让他们体会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向优秀学生靠拢,踏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征程。每个孩子都是一颗优良的种子,虽然有的在初中阶段看不到他的花期,也许若干年后他就是那棵参天大树。为此,笔者组建了班级管理小分队,让他们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管理班级、服务同学,让班级生活井然有序。教师将班级卫生采取分块责任到人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学习以外的各项任务,让孩子们养成雷厉风行的好习惯,这也是习惯养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样就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会让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学生之间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把工作做得更好,个人提升得更快,从而让班级生活在井然有序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让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变成更好的自己。

总之,农村初级中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素养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形象、好榜样。这样,在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才能进入与家庭、社会、学校相互融合的良好状态。给学生更多的爱,小树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雏鹰一定能变成鸿鹄。总而言之,一个优秀班级的形成是和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只要班主任都能做到以上几点,所带的班级一定可以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