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以数字教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 贺斌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教育事业迎来新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进入数字时代,先进教学模式与数字教材的应用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教材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分析数字教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内容类型单一、难度不当等问题,故而在开发应用数字教材的过程中应当力求改正这些问题,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保障。

关键词:数字教材 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17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推动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使数字教材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赋能,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相应帮助。而针对现阶段数字教材开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立足教学现状与学生需求,主动采取措施,做好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多措并举提升数字教材的开发水平,使其发挥应有价值。

一、数字教材概述

数字教材主要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载体为依托,区别于传统纸质教材的一种新型教材形态,相比于传统教材,数字教材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优势,推动教材内容以多样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接触知识,为因材施教提供支持与保障。具体来看,数字教材主要可分为下述四个层次。一是纸质教材数字化,指的是将原有的纸质教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开学习思考。二是多媒体数字教材,主要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进行倾听和观察。三是互动式数字教材,主要在于实现教材内容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和沟通。四是集聚式数字教材,是对前三种数字教材的整合与重构,以学习终端为载体、以学习云平台为支撑,助力师生在课堂上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高效互动。

二、数字教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1.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数字教材的开发在技术上变得可行,教师可以利用各类教学工具和软件制作数字教材,而且可以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以此让学生在数字教材的帮助下实现高效学习。另一方面,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针对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展开研究,比如,田海燕(2023)指出在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仍旧要坚持学生主体理念,避免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不符,实际上,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教材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上述研究不仅为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重要性研究

首先,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增强学生的内驱动力。传统的纸质教材多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知识,其中,文字为主,图画为辅,而数字教材则能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使语文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增进学生理解记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语文学科比较重视意境与氛围,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合适的意境和氛围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由于教师采取纸质教材,无法顺利营造出合适的意境、氛围,与之相对的,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数字教材,教师可以顺利营造出与教学活动相符的氛围和意境,让学生在合适的氛围中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在情感的作用下对文本内容、主旨和内涵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促使学生与同伴、教师进行有效交互,在课堂交互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并实现情感价值的提升,以此实现师生共建高效语文课堂。最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对于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准确剖析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内涵,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实现数字教材的有效开发和应用,而这也为语文教师自我精进、实现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必须明确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明确未来的数字教材开发方向,确保教材开发利用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教学实践来看,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在开发应用语文教材、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而是主观地以自己的判断和经验来决定教学内容和纸质教材开发方式,导致课堂内容与学生需求不符,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发展造成阻碍。与此同时,教材开发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兴趣驱动,处于一种亦步亦趋的学习状态,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进行学习,其效率相对较低。

其次,教学内容的类型单一,新《课标》强调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文性和生活性特点,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将生活元素、人文元素融入其中,致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类型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导致学生缺乏对应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学内容难度不当,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并未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设置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受到过多的挫折,遭遇的学习障碍较多,打击学生的信心与积极性。

四、如何通过数字教材助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1.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适的情感能有效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故而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教材创设合适的教学氛围。

比如,教师通过音频、视频构建教学情境,在《伯牙鼓琴》这一则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音频,将其作为数字教材,而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播放这首音乐,让学生感受《高山流水》背后的文化底蕴,增进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在如痴如醉的音乐中,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伯牙的精湛琴艺,体验伯牙、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伯牙子期之间的友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友情,使学生在将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需要注意的是,仅通过教学视频、教学音频还不足以构建合适的氛围,教师还需要在情境事物的作用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思考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下实现高效学习,切实发挥数字教材的作用和价值。

2.构建动态课堂,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由于教师习惯性采取讲授式教学,不仅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相对沉寂,因此,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构建动态课堂是尤为必要的,而数字教材的应用为教师构建有效交互的动态课堂提供了支持。具体来看,在构建动态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字教材做好课堂导入和提问。

比如,在讲解《草原》这篇课文时,大多数学生并未去过内蒙古草原,对于草原事物的了解停留在课本和新闻媒体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内蒙古草原的教学视频,或者播放与草原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主动地探索本节课的文本内容。在完成课堂导入以后,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难度,既要对学生形成一定挑战,让学生能够带着挑战去探索文本,也要确保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务,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以后具有更强的体验感、获得感。

3.鼓励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表达情感

教师可以基于数字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既可以探究文本知识,掌握字词和修辞技巧,也可以探究文章思路和情感表达方式,为学生日后的写作与情感表达奠定基础,还可以探究文本内容的情感主旨和价值取向,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情感价值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时,教师搜集图片、音频将其进行加工,整合进教学PPT中,通过放映PPT的方式呈现作者所处的时空,而且由于配上对应的背景音乐,故而更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任务或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工具书的帮助下用白话文翻译古诗,并且做到深入把握作者情感,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步步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五、小学语文数字教材开发策略研究

1.聚焦新《课标》,关照核心素养

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重要导向,也为小学语文数字教材的开发提供有力指导,因此,教师在开发数字教材的过程中应当聚焦新《课标》、关照语文核心素养。具体来看,语文教材内的文本对应的核心素养要素是不同的,教师需要做好纸质教材分析,准确把握文本对应的核心素养,而后选择对应的数字教材开发方式。比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节课对应的数字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要素开发对应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这些描写手法的好处,比如,教师讲到环境描写的作用,而后准备与环境描写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对此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在日后的写作练习中主动运用环境描写手法,从而达到数字教材开发应用关照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效果。

2.融入生活元素与人文元素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要突出其人文性与生活性特点,而教材资源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自然应当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元素、人文元素。比如,在开发《北京的春节》这一篇课文对应的数字教材时,仅凭单一的纸质教材内容,学生难以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多样和丰富有趣的民俗文化,教师就可以开发视频教材、图片教材,通过这类数字教材展示北京春节习俗和与之相关的场景,凸显语文学科的生活化特点,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内的风俗习惯一窥北京地区的人文风俗。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可用于教学的资源,比如,教师从《北京的春节》里的春节习俗延伸到端午风俗,而不同地区的端午风俗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北方地区以吃粽子、插艾草为主,南方地区水系发达,则会融入划龙舟项目,教师以此简单介绍端午时节的风俗习惯,以此作为课堂拓展内容,也能让学生对端午风俗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人文内涵形成更深的印象,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3.坚持需求导向,整合课内外资源

前文提及,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顾及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当、类型相对单一,故而在未来的数字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做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认真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确保数字教材的开发利用有的放矢。具体来看,数字教材的开发有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发数字教材之前将学生进行简单分层,而后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发相应的数字教材,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本基础上实现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发数字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课内外资源相结合,比如,在开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对应的数字教材时,可以将诸葛亮作为关键点,搜集空城计、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等文本内容,将其开发完数字教材,实现课内外资源的深度结合。

结合本文内容,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数字教材的开发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当前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仍旧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内容难度不当等问题,有鉴于此,在未来的语文学科数字教材开发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通过数字教材来创设对应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构建动态化的高效课堂,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主表达,此外,教师应当坚持学生需求为导向、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开发数字教材,多措并举使语文教材发挥其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俊蓉《探究数字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家长》2023年第9期。

[2] 田海燕《数字化学习资源助推小学语文学习形态变革探索》,《教育传播与技术》2023年第1期。

[3] 杨翔文、黄美健《数字教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探索》,《教育信息技术》2022年第10期。

[4] 曾祥伟《数字教材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S1期。

[5] 李密珍《基于知识元的小学语文数字教材建构》,《中国编辑》2021年第12期。

[6] 田恬《语文学科数字教材应用的优势、策略及思考》,《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年第7期。

[7] 尤念念《借助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开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S1期。

[8] 周舜莹、张量、刘港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字教材创新发展路径探索——以“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项目”为例》,《教育信息技术》2021年第11期。

[9] 李永春《利用数字教材构建初中物理新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为例》,《中学物理》2021年第22期。

[10] 周丽芬、吴宇清《以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