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探讨
作者: 张心珺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传统模式下的作业多以知识层面为主,较少关注学生的素质。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对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开展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观念,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实践,帮助学生提高能力,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优化的必要性与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作业设计 优化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0.05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综合类学科,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生的政治认同、人格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课堂的活动优化设计,对作业则缺少关注。课后作业的合理规划,能有效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设计优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发挥该课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优化的必要性
1.有助于落实新《课标》
新《课标》中指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政治素养的学科。在为学科教学指明方向的同时,对作业设计优化也提供了帮助。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与思想性颇强,需摒弃传统作业的机械累积,不将大量背诵与习题当作主要作业模式。对学科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高效落实新《课标》。
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标》中将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放在主要位置,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首要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优化设计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或是习题练习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要将课堂学习与课后生活有机结合,从学生价值观、能力、思想、知识层面入手,促进学生协调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对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进行设计优化时,教师可以融入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更愿意去完成作业。在落实作业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操经验,通过自己积累经验,使学生获得更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对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的目的。
3.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优化的实施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需要大量搜索、整理相关资源,由此可见,作业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助于改变教师的传统作业设计理念,以优化作业设计为目标。在优化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还可以反思作业设计的质量。教师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优化道德与法治课作业,需要掌握现代化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情。教师要确定作业设计目标,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在整合相关资料后,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体系。由此可见,作业设计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优化原则
1.综合性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多以书本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作业设计上也缺少新意,一味采用纸上的练习。教师应当将作业设计重点放置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减少纸质作业、理论作业,根据学生情况设置实践性作业,提高作业质量。让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理解,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2.差异性
学生在个性、学习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作业优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分层进行作业设计优化布置。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统一布置的作业不能将每位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容易适得其反。教师在作业优化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完成道德与法治作业。
3.探究性
改变作业设计方式,普通类型作业难以吸引学生,学生容易敷衍了事。探究性作业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在探究性作业的实践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能够加深。通过探究性作业的深入进行,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也会逐步加强。
4.生活性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类学科,但其更偏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仅靠知识灌输,学生无法有效提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情况,制定属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以生活为出发点,让作业与生活靠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优化的策略
作业内容和形式应立足于以初中生为主体的首要前提,要对初中生的心理形成充分认知。初中生的思维模式不断发展,单一的作业形式及枯燥的作业内容无法满足初中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形式、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丰富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设计并不代表旧设计不能利用,创新作业设计的同时可以优化旧作业设计。
1.多角度观察,提升作业设计优化认知
从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入手,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认知,推动作业设计优化。
从学校角度,要积极与作业设计优化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进行沟通,探讨提高作业设计优化方案,请教团队在优化过程中的经验。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加教师对作业设计优化的热情,让教师感受到道德与政治课及作业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以学生角度,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积极与教师、组内同学交流,汲取优秀经验,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在遇到困难时,主动请教,以保证顺利完成作业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意识到道德与法治作业的重要性。
以家长角度,要配合学校对作业设计的优化。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到作业的作用。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家长观看学生作业成果,通过其自身观察了解,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性。转变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作业设计优化。
2.结合学科特性,丰富传统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的综合性决定了其作业的丰富。文字形式作业设计是传统的,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实施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并将其分为课上作业与课后作业两种形式。课堂作业以短期作业形式呈现,课堂的作业设计优化可以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教师将课后作业布置为长期作业,主要对过往学习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文字形式作业结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设备进行思维导图创建进行复习。学生以导图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使文字作业不再是枯燥的刷题背诵,活跃学生思维,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
例如,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三单元八课为《美好集体有我在》一课,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分为课时与课后两个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文字练习,或是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将个体任务转化为集体任务。课后作业可以设计为对集体的付出,以我为集体做贡献为题,根据学生能力,让每名学生都为集体做一件小事。与传统作业的完成方式不同,通过课时的配合与课后作业的结合,教师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认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3.结合学科优势,开放作业设计优势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的作业主体时,答案不唯一。多元化发展能够积极引导学生领悟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归属感、认可度。开放式作业设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思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开放式作业,赋予学生选择权。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四单元第十课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时,教师以新冠疫情为出发点,创立开放式作业。在新冠疫情带来的生活变化下,各行业齐心协力,实现了复工复产,保证了人民利益。正是前线抗疫人员的不畏艰辛,才让我们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抗疫人员的感谢。
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会对教学内容产生疑虑,认为自己能力欠缺,难以担负国家大任。这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仅是布置课本作业任务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通过对抗疫人员的感谢,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入手,正确意识到每一个人都要肩负起身上的责任。这样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合学生学情,分层设计教育作业
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优化时应注重这一方面,贯彻分层教育。教师需了解学情,分析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优势与短板,在布置作业时要做到层次分明,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教师可以从学生基础作业难度、作业量入手,为学生提供多种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难度较高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教师可以布置其能力范围内的个性化作业。如文字形式作业,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对作业内容深入挖掘,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针对课堂作业进行思维导图练习,增强记忆力。在作业量的问题上,基础较强的同学可以延伸内容,而对基础较弱的同学则需要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需把握好分层教育,在针对性进行作业设计优化的过程中,保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四单元九课是《维护国家安全》,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措施,实现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意识,落实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下发作业内容,保证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
教师可以找出曾威胁国家安全的案例,并让学生进行思考自身要如何应对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走访警官、军人、民众,提高自身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识与理解,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念;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可以谈一谈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识,要如何完成这一使命等。通过布置多个作业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一个或两个,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引,让学生得到差异化教学,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5.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实践探究性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是以思想为主的科目,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优化时要考虑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在以往的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探究类作业则可以弥补其不足之处。仅是理论研究很难保证学生进步,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实践探究平台,布置实践探究作业,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划分小组合作时优势互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发现错误并能做到自我反思与改进。学生要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认知、道德认同、法律认可能力,增强社会参与度与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在调研型、社会体验型、时政型作业中进行作业优化设计。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我与社会》一课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教学活动并布置调研型作业。教师可以寻找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或有意义的地区进行实践探究。在参观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在结束观察后,自主调查资料,研究内容背后的故事及意义。通过调研,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能够将课本知识生动地利用在活动中。
6.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作业设计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先生强调不论教育或是教学都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与实践性较强,其作业设计优化也不单单要传授知识,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将书本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加以运用。教师以生活为出发点,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优化,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完成教学内容。这一出发点让学习难度降低,实践效果更好,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在进行知识优化时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实情,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如此才能落实道德与法治中的育人理念。
此外,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介绍其中的利害关系,获得家长的认同。教师要鼓励家长在闲暇时间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游戏,让学生理解家长的不易。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氛围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的意义,感受亲情的价值,进而使学生的素质获得提高,彰显教学成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二单元四课中《以礼待人》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明白“礼”,让学生深入体会以礼待人并明白如何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个人可以通过记录身边不文明礼貌现象,思考原因并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有责改正,无则加勉。在小组合作时,学生可以进行文明礼貌规范和不礼貌事情的整理,在搜集过程中加深对以礼待人的理解,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少年。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强化了初中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学生从刻板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含芳《“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中学课程资源》2023年第1期。
[2] 白雪峰、张立坤《何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年第35期。
[3] 李国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布置作业的优化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年第9期。
[4] 张小敏《“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对策》,《成才》2022年第18期。
[5] 孙翠《“双减”意见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