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阅读
作者: 曹永月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也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内容,占据着重要地位。“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技巧、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智慧阅读的优势,探究“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互联网+”时代 智慧阅读
“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转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打破了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素材和活动内容形式,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学科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反思能力的增强。这种方式促进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借助生动有趣的案例,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教育公平,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促进了教学的发展。
一、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全面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教学中仍会偏向于基础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技巧方面的培养与指导。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互联网+”时代下开展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创新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十课《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用谈话引入课题,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爬山虎的认识。有的学生并不认识爬山虎,在生活中虽然见过,但是大多不认识爬山虎的名称。少部分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对于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视频,带领学生初步认识爬山虎,然后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借助拼音和字典,联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生词,然后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教师请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随即要求学生探究思考:全文一共分为多少段?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大体含义是什么?各组选派代表回答和填充问题。随即,教师带领学生细致分析各部分的含义,首先是第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一起朗读文章并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学生提出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环境,有的学生补充还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填空题辅助学生进行理解,而后教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第二段的阅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中获取到的知识,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词汇“新鲜”和“拂过”,请学生阅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思考:这两个词汇表达了什么?假如将这两个词换成鲜活、吹过是否可以?你觉得作者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播放爬山虎的叶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爬山虎美丽的叶子。教师展示爬山虎爬满墙壁的美丽图片,请学生思考:爬山虎是如何展示它的美丽的?谁是其中最大的功臣?以此引出爬山虎的脚,让学生阅读第三段,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从中了解到的内容,并绘画出爬山虎的脚所在的位置。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文中查阅爬山虎的脚所处的位置,锻炼学生的文章解析能力。教师通过对比其他动植物的脚,让学生寻找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能够辅助学生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二、设置阅读情境,提高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智慧阅读,让刻板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可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合理调节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情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教师的阅读教学工作有效展开,对提高教师的整体语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注意激情导趣,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合适的阅读场景,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活动,集中注意力于学习过程中,在模拟的实际场景中理解文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个小女孩的感受,很多学生认为这个小女孩很可怜,教师顺势而为,带领学生了解这个小女孩的故事,以一部人物纪录片的形式和口吻引出课题。教师可以请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概括文章大意,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文章。同时,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看了题目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指引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文章阅读思维。教师按照学生的思维对文章的段落大意进行板书,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儿一共擦亮了几根火柴,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每次擦亮火柴时小女孩所看到的事物,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并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思考,彼此提出不同的意见,在交流和思考中达成共识,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模拟小女孩儿卖火柴的场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儿所遭受的磨难和困苦,并请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想一想冬天自己衣服穿得少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儿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树立学生地位,指导阅读技巧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大部分时间进行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灌输,学生缺乏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交流,无法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对问题也没有进行探究。教师都是以同一种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缺乏相应的指导,小学生受到自身能力和意识的限制,很容易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大大降低了阅读效果。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回答问题,自然而然地开展团队协作,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收集学生的信息,然后借助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适时予以肯定,对学生的思维和努力做出表扬,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学科自信心。
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金色的鱼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篇点题,直接引出本节课的题目,指导学生阅读长篇文章的方法,指点学生速读技巧。教师请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标出自然段落,找出文中直接描写鱼钩的地方。有学生说出“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教师便以此为依据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缝衣针弯成的鱼钩、长满红锈的鱼钩会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尝试概括文章中围绕鱼钩所写的事情,教师进行点拨,学生只要重点情节概述完整即可。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金色的鱼钩,提出问题:这里的《金色的鱼钩》仅仅是指鱼钩吗?教师点拨学生的思维,提醒学生在文章中一件物品很有可能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文中人物的精神,这也是解析作者情感和人物精神品质的重要工具。然后,请学生找出文章中对这位老班长的外貌描写,要求学生就此说一说自己内心的感受。有的学生提出老班长年仅30岁,便如此苍老,可见他为战士付出了很多。教师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寻找作者描写的老班长,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主要写了老班长的哪些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四、强化网络运用,丰富阅读素材
以往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内容,即使存在拓展提高,也是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最快时间筛选出适合学生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文章、书籍,供学生拓展眼界、开拓思维,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让自己可以游刃有余地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搭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宽度,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将相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题目,提出问题:这里面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文中还描述了将和相之间的小故事分别是哪些?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随即,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且思考:这个“和”字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之间起了冲突吗?请在文中找出他们不和的依据。学生找出廉颇不服气蔺相如的句子,并且说明原因,教师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廉颇这个想法是否正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进行批注,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感悟文章的大意。然后,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蔺相如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将学生所列出的蔺相如的品质投影在大屏幕中,并带领学生逐一进行分析和品鉴。教师挑出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两件事,并用多媒体展示在此之后廉颇和蔺相如各自的表现和回复,请学生模仿当时人物的心态、语气进行阅读,要求学生解析这二人所说之话有何不同。而后,教师将文章末尾提到的负荆请罪进行板书,请学生将这一段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拓展,说说自己的猜测:廉颇背负荆条跪倒在蔺相如家门口负荆请罪,他们会说些什么?教师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荆轲负荆请罪的图片,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提醒学生要注意二人的性格。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有人说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廉颇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将,浴血沙场,却要向颇得赵王宠爱的大臣赔罪,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侮辱,你怎么看?有人认为一点小事却要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将负荆请罪,这不仅反映了赵国的畸形吏治,也说明了武将的地位不如文臣。教师为学生补充时代资料,介绍时代背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最后,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围魏救赵》《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文章,带领学生体会古人的袍泽之情,进一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组织多元评价,提高阅读能力
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是证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准,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将学生的各种表现和能力数字化,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和依据,并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评价反馈给学生,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直观而准确地了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控是否准确,有效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和运用程度。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因外物而产生过大的情绪波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巨人的花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过的童话中最令人难忘的故事和角色,借此引出课题,带领学生学习童话巨匠王尔德的作品。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价值,关注重点不在于学生的回答正不正确,而在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并以积极的言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给予学生肯定。在课堂中,教师要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并将其数字化,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和依据。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要利用课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的数字化分析,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按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评价,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小组同学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按照教师所提供的评价内容进行匿名评分,反馈给教师,教师借助数据分析,综合三方意见,形成综合性评价,并生成指导意见反馈给学生。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设置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并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教育公平,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语言的魅力,感知文章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豆贵学《“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8期。
[2] 薛玉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究》,《甘肃教育研究》2023年第3期。
[3] 马珍《基于智慧阅读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宁夏教育》2022年第11期。
[4] 孙媛《基于智慧阅读平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28期。
[5] 陈爱芝《“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变化》,《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