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贺婧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目标“重量不重质”

“重量不重质”的阅读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完成的阅读数量,而未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质量。在语文课堂实践中,一些教师倾向于布置一定数量的阅读任务,如规定学生每周阅读几本书、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文章阅读等。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学生过分关注于完成任务,而忽视了深入理解和思考阅读内容的重要性。学生可能会因此匆忙浏览内容,仅仅进行表面化的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并无实质性帮助。此外,由于过于追求阅读数量,教师可能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指导。教师可能仅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了阅读任务,而忽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掌握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形成机械式的阅读习惯,无法真正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本中的意义和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强调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能力,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可能难以触及文本的内涵和背后的思想世界。

2.阅读材料“适配性不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传统文学作品通常难以被学生深入理解。同时,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这些问题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适配性不足,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一方面,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往往难以真正领会这些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此外,由于阅读这些作品需要较高的耐心和毅力,很多学生可能无法坚持到阅读结束,进而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材料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身的兴趣、思维方式等原因,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形成不同的喜好和需求。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数量有限,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造成部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感和排斥。

3.阅读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受到教材、考试要求和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难以发挥出教学的灵活性,导致阅读教学过于呆板、刻板,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部分往往包括一些经典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在内容和体裁上较为单一。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导致教师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他们的独特阅读需求。同时,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数量也比较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式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这也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厌烦感和排斥感。除此之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存在问题。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考试形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如何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考试,而不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性

1.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本,如古典名著、现当代文学作品、科技文献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并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阅读教学不仅要涉及文字和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辅导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去探究相关知识和信息,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另外,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当学生读小说时,教师可以把与小说中人物、事件相关的历史、社会知识引入进来,借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当学生读科技文献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这样学生将从不同角度了解世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便于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情节发展,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因此,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是思维的载体,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描写和表达方式。这种多样性的经验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构建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良好的语文素养也能够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产生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当然,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深入剖析和评价所接触到的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当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学生也可以运用语文素养中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除此之外,阅读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的感知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同时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进行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达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是帮助学生接触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报纸和杂志等,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能接触到各种生动的形容词、丰富的动词和精巧的词语搭配。这些语言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使他们在表达时更准确、更生动。语文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时,他们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和结构,同时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推理过程。这种思辨性阅读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在表达时,学生需要清晰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于他们的表达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语文阅读是学生了解和感知社会、人类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这种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对不同情感的敏感度,使他们能够更准确、更细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的主要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阅读材料来达到这个目标。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内容为例,本单元主要以我国传统民间故事为主。这些故事通常包含浓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传统民间故事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神话、寓言、传说、童话等。教师可以从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以帮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例如,教师选取一些寓言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选取一些传说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当然,传统民间故事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涉及动物、自然、人物、神话等各个领域。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题材的故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选取一些关于自然界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选取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和伟人事迹。在传统民间故事单元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多样化的活动,比如朗读、角色扮演和创作续写等,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亲身体验故事的内涵。

2.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阅读变得更加愉快和有意义。同时,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力,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内容为例,本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中的故事为主。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有趣的章节或段落来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可以选择师徒四人与妖魔鬼怪的斗智斗勇、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取经路上的奇遇等内容,这些章节都充满了幽默、惊险和奇幻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西游记》中的经典角色,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角色的特点和行为,通过表演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另外,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所传达的价值观。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阅读体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西游记》相关的阅读游戏,如抢答、填词、串联故事等。这些游戏能够在加强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记忆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3.加强专业性的阅读指导

专业性的阅读指导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文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阅读观念和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得到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语文训练,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漫步世界名著花园”这一阅读主题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世界名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兴趣,为他们挑选适合的经典著作供其阅读。《小王子》这样简单而富有哲理的作品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已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鲁滨逊漂流记》或《傲慢与偏见》等作品可能更符合他们的阅读口味。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阅读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更加贴合他们的实际水平。之后,针对不同的世界名著,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专业阅读指导:在读《小王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主角成长的经历以及他的思维方式是如何逐渐发生变化的;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孤岛生活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心理变化等。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在进行专业性的阅读指导时,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例如,针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她的性格特点、思想发展以及她对当时社会观念的颠覆等。当然,在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书评或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进。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或讨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并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及加强专业性的阅读指导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水平。然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持续探索并付诸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天津教育》2022年第30期。

[2] 孟雪《领略阅读魅力,培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苑教育》2023年第20期。

[3] 冯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求知导刊》2022年第19期。

[4] 苏美菊《多样化阅读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路径》,《西部素质教育》2023年第9期。

(贺婧,1986年生,女,汉族,甘肃庆阳宁县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