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景创设的路径研究

作者: 金俊霞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情景创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体验。本文探讨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及实施路径,旨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景创设

语文阅读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拓展思维视野的关键途径。情景创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学视角,不仅将学习置于真实、具体的环境之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景创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关键,而情景创设作为一种活跃教学氛围的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显著的作用。情景创设可以建立起学习的现实背景,通过情景创设,教师能够将学习内容嵌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例如,通过在课堂中布置家庭角,将学生引入家庭生活的场景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使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技能。情景创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情景创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参与到故事情节中,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将诗意的场景通过声音、光影等手段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沉浸其中,感受诗意的美,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同时,情景创设可以提供具体的感官体验。通过观察、听觉、触觉等感官参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学习内容。同时,情景创设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特定情景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决定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情景创设作为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情景创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通常更容易对那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将学习内容置于实际情境中,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看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使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技能,这样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情景创设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趣味化,在情境中,学生通常需要参与到一系列趣味性活动中,如角色扮演、解密游戏等,这些趣味性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玩耍。趣味性的提升使得学生更容易投入,更能够持久地保持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学习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情景创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和享受学习的乐趣。通过探索、发现、合作等方式,学生不断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仅来自任务的完成,更来自对知识的掌握、对问题的解决,以及与同学共同合作的快乐,这种满足感的获得,使得学生更加乐意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学习记忆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情景创设,教师能够创造出生动有趣、具体直观的学习场景,这种场景对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具有促进作用。情景创设常常涉及多种感官的刺激,比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这种多感官参与的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得知识更加鲜活、生动。例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可以布置教室,营造出古人夜晚吟诵的场景。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既能够看到古代人的生活环境,又能够听到古诗的朗诵声,这样的多感官参与,使得古诗的记忆更加深入人心。同时,情景创设通常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境中,学生常常能够感受到与课文中人物相似的情感,这种情感共鸣使得学生更容易记住课文内容。此外,情景创设常常以故事为载体,故事是人类记忆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它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融入情节之中,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学习历史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剧场等方式,将历史事件还原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能够亲历历史,这样的故事化记忆使得学生更容易记住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相关知识。情景创设也常常伴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对于记忆的深化非常有益,比如,在学习一篇短文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解答、小组合作等任务,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并且理解文章,最后完成任务,这种任务导向的学习模式,不仅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也使得他们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记忆。

4.有利于增强语感和阅读理解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句子,更是学习语境中的表达和意义,情景创设能够提供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语言的应用。例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可以设计古代的庭院,让学生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诗人的创作环境中,这样的真实语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从而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同时,情景创设常常结合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活动,学生需要在情境中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来获取信息,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这种过程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有目的性的阅读习惯,情景创设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这样的拓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广度,也培养了他们对不同知识领域的兴趣,使得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此外,情景创设常常围绕特定文本展开。举个例子,在学习小说时,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从角色的视角出发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种深入的互动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发现其中的内涵和价值,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景创设的路径

1.深入挖掘课本教材

在深入挖掘课本教材时,首先要进行课文分析,了解课文的内容、主题、情感,把握作者的意图,是进行情景创设的前提。通过对课文的深入了解,教师能够确定合适的情景和角色,使得情景创设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在校园或户外进行课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美景,以此情境为基础进行语文教学。课本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教学并不仅限于课本内容,在挖掘课本教材时,教师可以进行文本延伸,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当代新闻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结合延伸知识,设计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多元化活动,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挖掘课本教材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课文内容添加丰富的视听元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道具,如文学作品中的道具、生活中的实物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历史文化实物,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挖掘课本教材时,可以选择某个特定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进行情景还原,通过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其中的情感、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景还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增加对课文的亲近感,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情景还原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能够与课文中的人物建立情感连接,更好地体验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2.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

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情景创设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的角色中体验不同的情感、语境和行为,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具体角色,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关于历史知识的阅读时,学生可以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或者创造虚构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语言交流、合作探讨等活动。在学习小说选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说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进行情境模拟,体验小说中的情感和冲突,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同时,在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学生可以编写自己喜爱的故事情节,设计角色并进行扮演,也可以构建自己心中理想的情境,进行模拟和表演。通过自主创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此外,在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和表达,这种角色转换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观点,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和立场。举个例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从各自的立场出发,进行角色转换,促使他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观点。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则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性学习的机会,通过模拟不同情境、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引入真实生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真实生活情境是一种极具教育意义的方式,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将课文内容融入这些生活化语境中。通过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展开教学,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关于亲情的课文时,学生可以以自己的家庭为背景,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动植物园等,或者进行社区调查、野外探险等活动,在这些实地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自感受、观察、探究,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在学习关于自然生态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进行生态观察,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同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要将课文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引入真实生活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连接。学生的个人故事、经历、兴趣爱好等能够使得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共鸣,这种个性化的情感连接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4.借助多媒体手段

现代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借助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课文内容呈现得更加直观和生动。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精美图片、播放音频,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背后的画面、声音和情感。例如,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可以播放作者朗诵的音频,或者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得到丰富的体验,增强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互动软件和在线资源,设计各种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教学活动,如利用互动课件设计问题解答、小组讨论、在线答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在线资源,如在线课程、网络文化资源、虚拟实验室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语文教学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此外,教师让学生参与多媒体制作是一种既能锻炼学生创意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创意软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作品,如PPT、动画、视频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还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一篇小说时,学生可以根据小说情节制作动画,或者用PPT展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这样的制作过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现,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游戏化教学和竞赛活动也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情景创设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设计语文知识竞赛、语言游戏等活动,将学习内容嵌入其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情景创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情景创设,为学生创造出具体、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有趣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课本教材、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引入真实生活情境、借助多媒体手段等途径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理解文本。

参考文献:

[1] 徐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考试周刊》2020年第31期。

[2] 巫美青《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苑教育》2020年第7期。

[3] 王永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措施探讨》,《学周刊》2019年第35期。

[4] 彭维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甘肃教育》2018年第11期。

(金俊霞,1974年生,女,汉族,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