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天宏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渐与当前教育发展相融合。但仍有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导致整体课堂教学效果不够显著,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基于此,农村语文教师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还是对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 农村 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在初中教学阶段,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占据教学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如此,仍需要教学的创新和优化。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智能化技术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常见问题
1.课堂教学偏离现实生活
新教材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贴近,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教学内容。而这种特点是具有相对性的,更加贴近城市生活。针对农村学生而言,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学生无法了解的。而且,农村学生的课余空闲时间都是在帮父母干农活,因此,在农村初中教学阶段,实施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无法充分发挥出教学优势,甚至还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
2.语文学科教育理念落后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教师重视教学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学习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以学生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再加上缺少实际的培训机会,导致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具有落后性,只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无法保持,尤其是在听课和作业这两个方面,学生多会盲目应付了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语文知识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此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态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4.教师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基础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对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学校位于农村的村镇之间,教师资源匮乏,缺少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的传输,最新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这就会导致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出现缺口。再加上农村的经济较为落后,导致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5.忽视培养学生认知思维
在农村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其真正灵活应用语文知识的机会较少,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出现认知片面性,认为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背诵课文和古诗,是为了完成升学考试,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任何应用价值。这种片面性的思想认知,会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影响学习效率,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要求和教学目标。
二、智能化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导入环节
课前导入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基础。语文教师做好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前导入工作,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兴趣的前提下,能够逐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语文知识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文化渗透与智能化技术关联,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提高自身精神认知能力的同时,为后续的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对教材知识内容以及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帮助学生从名著阅读和诗歌学习中感受到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举例来说,在进行《论语》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论语》中的一些视频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了解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还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形象,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一个充满智慧、品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展开学习。总之,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能够为课堂增添许多色彩,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2.完善硬件设施建设进行智能化技术教学
智能化技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关联应用,赋予了课堂教学先进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和情感体验。但由于农村教师不重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再加上大部分初中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配置较差,导致智能化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联应用效果不够显著。基于此,在农村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依靠智能化技术教授文化知识,需要学校加强多媒体设备的硬件设施建设,不仅要建立多媒体教室和配套设施,还要做到网络信号全覆盖,保证设备的高效应用。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定期对多媒体技术设备和硬件进行检查和维护,并不断更新硬件设施。而且,学校要建立起电子阅读室,为学生购置合适的电子书籍,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智能化技术设置课堂教学问题
由于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行为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和探究学习空间,为其思维发展提供契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如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以微课视频作为教授文化知识的载体,依靠设置引导问题的方式,实现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使其敢于探究学习。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引导问题,并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展示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在阅读结束之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对其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程度,为其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有哪位同学愿意解释下,为什么在众人穿着短褂长裤的时候,孔乙己却穿着长袍呢?”通过设置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中,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逐渐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自身的自主性思维意识。
4.利用智能化技术搭建教学资源平台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发利用有关的教学软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针对语文教学资源的相关网站和数据资源较少,相关课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缺少专业性,无法与语文教材内容相契合。无论是教师进行备课,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中都存在较大的不便,如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依赖于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资料和资源的查找,无法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农村地区的初中教学工作中,针对语文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语文教师要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开发设计相关信息资源库,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便利。如学校可以接入当前的主流智能技术平台,下载和阅读智能技术平台上的素材、资源和课件,并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将这些资源、课件、习题等进行删改,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丰富教学资源。同时,智能化技术教学资源平台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用的资源开展学习与交流活动,拓展知识范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助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5.利用智能化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应该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这意味着教学过程应该得到重视,因为它是学生成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是说,新课程改革所重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有感情存在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产生的师生情感。依靠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应用,还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为了优化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效果,教师要强化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形象化的引导教学,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但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可以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要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需要结合文言文内容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对包含情感的文章内容进行赏析,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有关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色,促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让其能够在教学中深切感受到作者营造的宁静氛围。
举例来说,诗歌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充分反映出某个时代的特征,经过作者创作手法的合理应用,为人们营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唤起人们的情感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诗经·蒹葭》这首诗时,可以播放舒缓且轻柔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浪漫的教学氛围,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诗意美,同时针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展示,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6.利用智能化技术开展课后写作教学
在语文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开展作文写作教学,多是教师给出作文题目或者话题材料,提出相关的写作要求之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材料和作文题目进行创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泛,堆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再加上作文的选材陈旧等等,导致整体的作文写作质量不高。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部分教师进行写作批改之后,会进行简单的讲评,常见的写作讲评方式多是学生直接在班级内进行朗读展示,这种形式缺少明显的针对性,甚至部分教师忽视了写作评价和写作指导的开展,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作文写作指导,丰富学生的作文写作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播放“春天的景色”的视频,并组织学生在观看之后,布置写作题目为“春”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进行表达。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比赛,并在每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身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及时进行写作技巧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针对农村初中语文学科知教学而言,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语文教育理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与配置、注重构建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平台、积极创设合适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写作教学,等等。在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的同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自身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亚芸《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13期。
[2] 马鸥《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23年第4期。
[3] 赵晶《注重理念创新提升阅读教学成效——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探究》,《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5期。
[4] 陈忠诚、徐妮《基于分层培训,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
[5] 王天婵《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升方法研究》,《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28期。
[6] 刀吉才旦《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学少年》2021年第14期。
[7] 陆瑶《德育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21期。
[8] 吴德刚《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0A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