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于刚

摘 要:语文作为整体教学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现代文学作品中蕴含大量的情节,描写了不同时期与文化背景下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染力,对于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借助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因此,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为出发点,对高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学作品

在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不但需要教师将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而且要求教师将育人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以此来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占有较大的比例,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现代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是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是将现实生活呈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相比于一些文言文作品来说,现代文学作品更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学生更能够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从而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教材编排人员精心挑选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具有较高的影响,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与鉴赏,让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形成初步的了解。久而久之,通过高中语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文体知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与此同时,学生掌握现代文学作品后,也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语言的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好铺垫,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升。

2.有助于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思想

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将考试范围中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并没有对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不到良好培养,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而高中语文教师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教学,能够提升教师对于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针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让教师能够认识到对学生全方位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有助于增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3.有助于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

高中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之一,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积极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能够通过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对现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以此能够丰富高中语文课堂的内容,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开展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引导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发掘,以及对语言进行鉴赏,这种教学是符合现在教育部门教学改革要求的,有助于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目前高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教师缺乏对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认识

高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转折点,语文学科中包含的知识较为繁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很少有时间能够对现代文学作品教学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导致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对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认识程度较低,不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教学。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是简单讲解知识,缺乏科学的讲解方法,不仅浪费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而且影响到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效率。

2.教学有模式化的倾向

尽管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已经对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也意识到对学生进行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只是运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展开教学,容易让学生形成固有的思维,使教学的教学目标发生偏差。在此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环节,只是借助自身的经验,将文章中的知识进行传授,没有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此种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完善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师已经开始对教学的内容做出调整,将文化知识讲解的环节进行减弱,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以此来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将现代文学作品知识进行淡化,减少对于现代文学作品讲解的部分,使学生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少,这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较大的消极影响,也是理解教育改革策略的误区。在此情况下,高中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对文章主旨进行准确掌握,也不能对作者所表达的语言进行赏析,这都是现代文学作品知识较弱的表现。

三、高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具体策略

1.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感悟

现代文学作品主要是围绕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文章中体现的是生活中的美与人之间的情感,这是生活的语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文学素养,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分析,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师正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对文章进行阅读,感受作者所运用的文字和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文章内容进行赏析,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朴素的文字表达真挚的情感,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较为注重主体的人格与个性,作者通过文字对自身情感进行表达,每个文字都蕴含作者的情感与个性。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想法,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增加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交流,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探究,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师讲解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的过程中,通过对文章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能通过诵读诗词,从诗歌中寻找意象信息,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品味诗人的青春情怀和感悟青春使命,陶冶性情”。此篇文章主要是寄情景色表达自身的情感。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文章中描写的场景有较为具象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结合影视片段体会语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对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提炼,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所运用的相关手法进行掌握。

2.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深入感受文章意境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政策后,语文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念的主要学科之一,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课堂。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体知识形成较为深层次的掌握,从而使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现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在教学情境中感受作者的心境,深入感受文章意境,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想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秋风瑟瑟的景象,加深学生对于秋天的记忆,使学生能够感受秋天的美,从而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引出文章题目——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随后,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文章的作者郁达夫先生呢?”在学生对作者进行介绍后,教师说:“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都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问他十分苦闷,过的是一种无聊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体会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由此学生已经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和赏析,感受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学习优秀作品的文字运用技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区别不同文章的文体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样的现代文学作品,可以将其简单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以及说理散文。这三种类型文章的文体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可以发掘其中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明确区分不同的现代文学作品的文体,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文体进行分析与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文体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能够认识到开展文体教学的重要性,并将文体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中。

基于此情况,首先,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会,教师可以在会上表达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之间互相借鉴经验,以此来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需要让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观察其他学校如何进行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使教师学习良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教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而开展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最后,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学资源,在空余时间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文体教学技巧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文体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篇文章的文体进行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内容。在学生对于作品进行分析后,教师对此篇文章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开展现代文学作品教学对于高中学生的文章阅读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目前阶段来看,高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不完善、教学有模式化的倾向、教师缺乏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产生了阻碍,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对其进行完善,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发掘教学切入点。例如,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感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感受文章意境,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认识不同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通过高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炜《师范院校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路径实施——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选编为对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2] 马宇晴、李宗刚《东方想象:外籍译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删改与整合——以伊万·金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3] 宁倩、付建舟《话语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演进——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本”为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4] 李洪华、姜雯杰《新中国成立初期连环画的“改造”与“新生”——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连环画改编为中心》,《华夏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

[5] 温儒敏《教出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味——以部编语文教材15篇经典课文为例》,《语文学习》2021年第6期。

[6] 张静华《现代文学作品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评〈文学的多体裁翻译研究〉》,《中国高校科技》2019年第12期。

[7] 杨书钰《个体感知与国家叙述之关系——从〈沉沦〉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个体与国家》,《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8期。

[8] 林建刚《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胡适形象——以叶圣陶〈脆弱的心〉和郁达夫〈采石矶〉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