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冯艳艳

摘 要:新时期,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生新的变革,新课程理念被普及应用到各阶段、各科目的教育过程中。从本质上讲,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壁垒,它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为了学生学习与成长而服务和设计的。在这种教育改革下,如何切实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乎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划的设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抓新课程理念,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打造全新优质高效的生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语文 有效性

纵观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高考压力、发展压力下,“唯分数”、功利性、填鸭式教学现象层出不穷,抑制了学生的语文思维、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新时期,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与施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有效性、针对性与综合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更为符合新课改要求,更加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

一、新课程理念的概念及其变化过程

根据我国教育部印发的指导性文件,新课程理念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课堂主体地位。即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成长而设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更为强调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个人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以新课程理念为教育教学主要战略指导方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壁垒,注重师生和谐交流、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接受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内化为个人素养及核心竞争力,促使学生具备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就业变化的关键能力与品质,进而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应用型、全能型高精尖人才。

谈及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变化,我们也可以根据相关文件得知,新课程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思考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它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自立意识以及综合能力。不再刻意注重学生的考核成绩、应试能力,而是培养学生形成社会所需、工作所需的经验、能力与品质,这是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本质区别;新课程提出教学目标应该由既定走向开放的教学理念。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思维固化、学习固定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切实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实效性,分层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便是很好的教学整改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深度剖析与全面整合,我们得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材更为包罗万象,形成了一个“大语文”的教学环境。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文学体系与文学认知,更加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整体能力,前后连贯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升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素养。而这也要求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积极探寻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点,使教学内容更具全面性、针对性、综合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优质高效生本课堂。

毋庸置疑,教学评价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模块,它同样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整改对象。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评价应该改变传统笔试成绩的单一性、片面性,转向课堂表现、笔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体现出的综合性、全面性与科学性、可靠性。这使得教学评价更为贴合学生本身、更加符合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便于教师进行有效性、针对性教学整改,进而切实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有效性。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1.主体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整改在于从根本上突出教育教学的主体性。即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学习薄弱之处,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心理指导与有效性针对教学整改。如此才能够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实效性,助力学生学习成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改革。

2.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传统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极度枯燥,加之语文教学内容抽象繁杂,知识点难以牢记、字词变化多元多样,这无疑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以及厌学心理,也同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与施行,则更为关注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与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它强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课堂体验与更为多元、更具趣味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有规划、有目的的指引下提升自身语文基础能力、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让学生以更为多元探究的方式重新燃起对语文学习的渴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深切体会语文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让学生以更加辩证、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通过这种形式,实现知识迁移、完善语文学习体系,培养创新创造意识,体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实效性及综合性,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3.应用性

语文是众文科之首,它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品鉴能力、合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同样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应用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结合新时期教学指导方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强调语文知识内容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科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通过教学实践及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充分认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并透彻掌握、灵活应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为其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应用型、全能型专业人才。

三、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确立有效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知识重难点繁杂且内容抽象,知识点散落分布各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及归纳能力。但是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压力,加之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重要,他们所能分给语文学习的精力实在有限。而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强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综合性与针对性,这无疑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牢记并遵守新课程理念教育思想,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以精简教学步骤、简化并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完善语文知识体系、丰富学习体验、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及广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为例。这一章节内容的主要教学点在于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及其团队在千难万险、坚持不懈的不断尝试中最终成功研制出青蒿素,为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命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描述。这篇文章向我们充分展示出医疗水平提升的不易与医疗研究工作者的艰辛,其深度内涵在于教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疾病的可怕、坚持的可贵。教师可以在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引申一些国内外医疗发展史上的著名事件与著名人物,可结合近几年来的新冠疫情,让学生深切体会医疗的作用、医疗的用途、医疗新产品研发的艰难,进而全面强化文章教学意义,增强知识的应用性,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创新创造有效教学模式

新时期,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提升。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逐渐涌入各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切实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实效性、综合性与针对性,教师也应该科学合理应用人机交互、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辅助教学手段创新创造有效教学模式,进而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打造全新优质高效生本课堂,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立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应用微课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点集合起来,上传到线上线下一体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学内容学习、知识点整体体系建构。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将创作背景、字词释义、文章主旨、情感内涵、重点内容整合精简到微课视频中,并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进而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澎湃心情,让学生与文字、作者之间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除此之外,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也是打造有效教学课堂的优良手段。以《赤壁赋》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然后标注出自身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以问题驱动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对小组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指引,最后由教师进行课堂内容总结归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着作者“乐—悲—喜”的情感变化寻找课文内在线索,根据作者的叙事风格以及课文内容找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日期、人物、事物,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与语言描述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根据课的内容能够得到怎样的人生见解与体验。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激发自身探索求知欲,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思路,并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大胆表达观点,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创造力,实现情感价值上的观念升华,更加充分地认知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而在最大限度上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价值,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3.优化形成有效作业模式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切实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及教学质量,教师也应该对作业进行优化整改,选择具有极高针对性、指向性、有效性、综合性的内容作为作业习题,以帮助学生夯实课堂数学、提高学习成效。纵观传统模式下的高中语文作业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后作业都包含诗词短句、文章默写、字词解读,这些内容单调且重复出现,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但也降低了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业形式更加注重有效性与实效性,也就是说,作业模式可以突破传统笔试模式,利用人机交互的形式进行课后检验。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点整合发送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行选择不同深度、不同难度的习题进行课后检验,让学生充分认知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实况,进而对自身进行训练,教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查看学生的作答情况,可以通过线上形式对学生进行指正、评价与帮助,并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对学生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优化实现有效教学评价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一直都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模块。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离不开有效教学评价的加持。因此,教师应该从根本上突破传统评价模式的壁垒,不再只依靠学生的笔试成绩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及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应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情况、试卷得分情况、学习能力、学习变化等要素整合起来,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实践表明,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为全面透彻地认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薄弱之处,也能够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整改,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而这种更为全面、综合的教学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正视自身、了解自身实际学习情况,然后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优势与价值,进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习成效、提高评价质量、提升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已成为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与必然趋势。教师应该通过不同手段、不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可靠性与综合性,打造优质高效生本课堂,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为其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教育教学创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洪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未来英才》2017年第12期。

[2] 韦大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年第7期。

[3] 许桂林《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课外语文》 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