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分析
作者: 左远桥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实践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为例,对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探讨如何结合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 跨学科融合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内容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史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历史思维意识的形成,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深入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使学生了解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知识。然而,由于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限制,仅依靠历史学科的教学难以全面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五大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将读史放在首位,可见其对学史的重视。唐太宗也曾言“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五大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更重要的是历史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跨学科属性。
历史兼容了社会学与人文学,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理清社会、民族、国家的发展脉络,从而凝练出自身对社会、人文、民族和国家的理解,这对学生民族情怀、国家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历史既是记录,也是反思,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看待问题,从而对历史事件形成不同的观点、看法与认知。通过古今对比,学生能够清晰感知古今时期地理、天文、人文甚至是科技的变迁,从而形成更加立体的、科学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这对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获取教训均有着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历史是一门包容万象的综合性学科,无论是为了学好历史,还是从历史中获取更多的启发,思维不能局限于历史这一单一学科,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理解历史,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历史这一学科的作用。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1.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学习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教学主题或项目中。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跨越学科边界,不仅关注一个学科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将多个学科的不同维度整合在一起。
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包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新等,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历史,从而使学生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产生立体化的、全面的认知。众所周知,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甚至宗教、社会风貌、风土人情、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就像恩格斯所说“历史不存在偶然”,想要还原历史的全貌,必须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这对学生时空观、历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历史不仅仅是记录,更多的进行反思,跨学科的教学为学生思考历史、反思历史提供了思维上的启发,使学生不仅能够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纵向对比,还能够从人文、地理、科技甚至是道德、法律等方面进行横向对比,让学生从历史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与灵感,形成独特的历史解释与历史思维,而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跨学科不仅仅是历史的教学方法,更是历史的研究方法。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素养之一。正所谓“偏听则暗,兼听而明”,历史学习永远不能相信一家之言,更要从不同学科中博采众长,才能够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真相,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更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的必然选择。
三、中学历史跨学科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但目前许多历史教师的专业背景较为单一,缺乏对其他学科进行深入了解和教学的能力。这导致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开展高质量的教学。
2.教材和资源匹配不足
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相关的教材和资源的支持,但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和资源相对较少,并且缺乏质量和深度。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和资源,从而影响到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效果。
3.评价和考试制度不适应
传统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主要以单一学科的知识为主线,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特点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难以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导致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不一致,容易产生教与学的偏差。
4.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充分
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多个学科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和互动,但目前学科之间的融合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学科之间的划分和职责分工仍然存在,缺乏有效的横向合作和交流机制。
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
1.整合语文学科资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语文学科资源与历史学科进行整合,以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引导学生阅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如《西线无战事》等。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和描写手法,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感受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引导他们分析和整理所得到的信息。学生可以从不同文献中获取大量的史实和事件细节,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等形式,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历史素养,表达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和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或模拟国际会议,让学生分角色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争责任等议题进行辩论和演讲。这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选择相关的战争电影或纪录片,结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观看和分析影片内容和表达手法。通过观影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战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同时提升影视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组织学生演讲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品或文献,或进行战争文学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以上的实践方法和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学科的知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同时,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2.利用地理学科资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教学利用地理学科的资源,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地理背景和地缘关系。学生借助地理学的视角,研究各个战役的地理特征和地形条件对战争的影响。他们可以探索战场地势、河流和山脉对军事行动的制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作战战略和战争结果。通过地图和地理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中的地理因素。通过地理学,学生可以了解战争期间的交通网络和物资运输对战争的重要性。他们可以研究铁路、河流和港口的重要性,以及这些交通线路如何影响军事行动和战争经济。学生可以分析物资运输的困难以及补给线上的挑战,从而理解战争对地理交通的影响。地理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战争期间的国土争夺和领土变化。他们可以分析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并研究领土变化如何影响战争的发展和战后的边界调整。地理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对人口流动和人地关系的影响。学生可以研究战争期间的人口迁移、难民问题和人口损失,以及这些变动对战争后的社会和经济影响。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结合地理学科资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与地理的相互影响。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战争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
比如,在讲到“德国在一战中的影响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德国一战前后控制区域的变化以及德国本土的资源分布,从资源、人文、地理角度分析德国发起一战的原因;也可以通过相关地理资料分析德国一战进军路线的选择,从地理的角度找到一战发展的历程、分析德国战败的原因等。
3.结合政治学科资源
通过结合政治学科的资源,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与政治的紧密关系。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政治学的角度,学生可以了解战争前各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氛围对冲突的影响。学生可以研究帝国主义时期各国的扩张政策和民族主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加剧了紧张局势。学生可以通过政治学的方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国的盟约和联盟体系,例如,帝国主义的分裂和同盟国的结成。通过政治学的视角,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个参战国的政治目标并分析这些目标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行动。可以研究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和资源的争夺,以及国家间的经济和政治竞争如何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学生通过政治学的方法研究战争对各国政治体制和领导人的影响。分析战争对各国政权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战后和平条约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同时,还可以研究战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并分析战争后产生的世界新秩序。
4.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互相关联和应用。学生在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需要了解该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背景知识。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学生被鼓励不仅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和应用与地理、经济等学科相关的概念和信息。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事件和现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历史、经济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探索战争的原因、战略和后果。这样的综合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观点相结合,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应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地理、经济等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释战争背后的复杂因素和关系。这种跨学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跨学科合作,交流和分享自己在历史、地理和其他学科上的知识和观点。这样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总之,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学生不仅将获得更全面的知识,还能够形成综合分析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将在解决问题、创新和应对复杂挑战的过程中对他们产生长期的影响。
5.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综合考查学生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掌握、跨学科联系、学术研究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准则来评估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评估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答题、口头回答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否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进行项目展示或小组讨论,将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解读和分析一些特定事件或现象;评估学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中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包括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意见交流等,结合小组项目或实践活动进行评估,以观察学生的合作态度、分工情况、沟通效果等方面;评估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提供一系列相关文章或文献,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辩证思考,评估他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能力。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推动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教学实践分析,本文提出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指导原则和策略,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胡晴《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探索》,《时代教育》2023年第15期。
[2] 王一新《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讨》,《天津教育》2022年第9期。
[3] 吴磊《素养本位新探索 跨界融合应未来——中学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年第25期。
[4] 薛向阳《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跨学科教学策略——语文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文教资料》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