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德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作者: 牛汝奎 王倩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德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高中德育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总结了高中德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包括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塑造积极的情绪态度、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当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校与家庭合作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改进德育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等,以提高高中德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高中德育 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与家庭合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3.062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一阶段变得尤为突出。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对于高中德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迄今为止尚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德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研究结论,以促进高中德育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一、高中德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促进学生自我认知
高中德育对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具有积极影响。德育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品质。高中德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优势,通过反思和自我探索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德育课程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进而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
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德育,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并进行自我反思。他们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潜力和改进空间。这种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高中德育课程注重情绪管理和情绪认知的培养。学生面临着各种情绪挑战和压力,在情绪管理方面常常面临困难。德育课程提供了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地表达和调节情绪。这种情绪管理的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总而言之,高中德育对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德育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优势,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高中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优化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进而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塑造积极的情绪态度
情绪态度是指个体对于自身体验和情感反应的评价和倾向。高中德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和情绪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和情绪调节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地表达和沟通自己的情感。这种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高中德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包括乐观态度、自信心和自尊心等。通过学习正面心理学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能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培养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这种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情绪态度,增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高中德育课程提供情绪支持和情感共鸣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情绪支持和情感共鸣的提供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增强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高中德育对学生塑造积极的情绪态度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情绪认知和情绪表达能力的培养、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的学习、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情绪支持和情感共鸣的提供,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增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提升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德育对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影响。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德育课程注重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活动,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德育课程注重情感交流和同理心的培养,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人的故事,培养了对他人的关注和理解。这种情感交流和同理心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培养友善、包容和关怀的态度。高中德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冲突解决和人际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和解决人际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解决人际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高中德育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学生与他人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有助于学生拓展社交圈,与各种背景的人交往,培养包容性、互助性和合作性的人际关系。
通过合作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情感交流与同理心的培养、冲突解决与人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参与与公民责任感的培养,学生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与他人的互动和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融入。
二、高中德育面临的问题
1.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高中德育在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面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德育课程需要涵盖广泛的主题和内容,包括道德伦理、公民教育、情感管理等。设计一个既全面又有深度的德育课程可能是一项挑战,因为需要平衡不同主题的权重和内容的深度。此外,德育课程需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背景,因此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
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教师。教师需要具备德育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然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保持同步。德育课程的评估和反馈是确保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如何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德育成果和进展可能是一个挑战。德育的评估通常涉及主观性较强的因素,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是客观的知识和技能。
高中德育课程的实施可能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学校课程安排紧张,德育课程可能会面临时间上的压力。此外,德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教材、教具和其他资源的支持,而这些资源可能有限。
2.学校与家庭合作
高中德育在学校与家庭合作方面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对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带来挑战。不同家庭对于德育的期望和理解可能不同,这可能导致对德育课程的支持程度不一致。有效的学校与家庭合作需要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然而,沟通障碍可能是一个挑战。语言障碍、沟通渠道缺乏、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可能妨碍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有些家长可能缺乏对学校德育活动的参与和支持,工作压力、时间限制和家庭事务等因素可能限制了家长的参与。
学校和家庭在德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角色和责任的界定可能不清晰,导致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出现问题,学校需要明确传达德育的目标和期望,与家长共同探讨他们在学生德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建立共同的合作框架。家庭资源的不平等可能影响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有些家庭可能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支持,难以有效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
三、提高高中德育有效性的措施
1.改进德育课程
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德育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情绪管理和应对技巧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资源和支持的介绍。德育课程可以通过情绪智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情绪智力是指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教学活动可以包括情绪识别和表达的练习、情绪调节策略的学习,以及培养同理心和人际关系技巧等。
德育课程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并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同时,德育课程也应强调自我关怀和自我照顾的重要性,包括身体健康、休息和放松、自我调节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养。德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资源和支持的存在,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咨询机构和社区资源等。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和指导,以及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
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这可以包括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学生反馈的收集和分析,以及个别辅导和支持的安排。
2.加强教师培训
要提高高中德育的有效性,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关于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介入、心理危机处理等。教师可以接受情绪智力和心理辅导技巧的培训,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需求。这包括情绪管理策略、积极心理干预的技巧、有效沟通和倾听技巧等。
组织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案例讨论,以提供实践经验和应对策略的交流,可以通过专业发展研讨会、工作坊、教师团队会议等形式实现,教师可以从彼此的实践中学习,并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的方式,提供实践和反馈机会,帮助教师熟悉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包括模拟心理辅导对话、情境案例解决等活动,让教师在模拟环境中练习相关技能。
教师培训应该包括介绍心理健康资源和支持,让教师了解学校和社区中可用的心理健康服务和专业机构,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引导他们寻求专业支持。鼓励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跨学科合作,与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合作,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合作项目、专业实习等形式实现,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支持和资源。教师培训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为教师提供定期的专业发展机会,包括参加专业研讨会、学术会议、在线课程和培训等,以保持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能。
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在高中德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通过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
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平台,使学校和家长能够及时交流和分享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包括定期家长会议、家长信函、电子邮件、在线平台等,以确保信息的顺畅传递和双向沟通。学校可以组织家庭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这些活动可以是讲座、研讨会、工作坊或家长培训课程,提供给家长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可以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可以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的项目,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家庭可以提供支持和资源,学校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和教育资源,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
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家长可以作为志愿者、讲师或指导员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和指导。这种参与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资源和支持指南,帮助他们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有关心理健康的信息和建议。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书籍、手册、在线资料等,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提供学生心理健康的反馈和报告,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结果、个别辅导的进展情况等,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报告,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学校共同制定适当的支持计划。可以与社区心理健康机构进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并引导家庭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高中德育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改进德育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和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协作,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中德育的有效性。这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小飞《心理健康与德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整合策略》,《青春期健康》2023年第9期。
[2] 李瑞《基于素质教育改革的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
[3] 李向荣《高中德育工作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二)》2021年。
[4] 何诚《浅议高中德育工作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8期。
[5] 钟建锋《素质教育改革下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