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陈克丽
摘 要:大单元教学,首先要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建构学习情境,设置单元学习任务,系统设置作业,紧扣单元教学主题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各个环节的整体化、系统化,能够发挥教育的张力和合力,从而实现“四大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学习情境 整体化 系统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25
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育人目标“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素养”实质是指根据问题的需求整合语文中的文本知识、能力、方法,利用实践活动探究世界,完成当下的学习任务。这也就是说语文要培养的是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所以语文学习更需要目标明确的主题性学习;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学习与实践,从而将知识内化运用,形成语文能力。但是单篇课文教学设计由于内容的限制,课时的限制,课与课之间的壁垒,很难创设主题性学习,学生也很难在情境创设中经历学语文,用语文,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并且,我们当前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单元中的导语、课文、语文园地等各部分内容都是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采用以往的单课教学设计,那么我们就割裂了单元内各个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出单元教材最大的合力和张力。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育人站位,摒弃单课教学设计的传统做法,以任务群教学为指导,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所谓语文大单元教学是建立在学科大概念基础上,运用群文(或者整本书)阅读或活动任务的形式,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内容的主题化取舍和任务性优化。实施大单元教学,首先要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新《课标》第二部分内容“课程理念”中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也就是说,“学习主题”具有导向和引领的重要作用。实施大单元教学首先要明确单元教学主题。要确定单元教学主题,通常可以结合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实际学情以及单元教材的特点。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单元的关键能力培养则是“学习从多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该单元的教材有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习作:我的“自画像”。鉴于新《课标》的学习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笔者把该单元的教学主题确定为:感受人物伟大的品格,学习多方面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马扎诺认为:“进阶式学习目标可以将学习目标组织成非常有用的结构,它是一个连续统一体,能清楚地说明与具体目标相关的不同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遵循既不难又不易,让学生“踮一踮脚就能够得着”的目标确定原则,我们必须把大的单元学习目标分解为几个层次的小目标,如:学习熟记,理解发现,迁移运用三个层次。各个小目标具体为:
(一)学习熟记
1.认识本单元2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囊萤夜读》;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出两三个成语,讲出其故事和含义。
4.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二)理解发现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文言文的意思。
2.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了解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品质。
(三)迁移运用
1.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写话。
2.学会写口语交际《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3.学会习作《我的自画像》。借鉴课文的成功经验,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或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事例说明。
三、建构单元学习情境
我们的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在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结合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建构单元学习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选编的课文有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以及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挑山工》。对于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较为晦涩难懂;外国人物哈尔威船长和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则显得遥远而陌生;对于钱学森归国的历史背景更是知之甚少。大多数学生都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不大。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我是最棒的学习者”主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赛谁学得多,学得好,谁能迁移运用,谁敢于借鉴创新,从而形成语文能力。
四、设置单元学习任务
大单元教学的真正落地还需要教师摒弃以往常见的师生“一问一答”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围绕单元学习情境设计一系列任务。因为任务的推进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成长的过程。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在单元教学主题和学习情境的引领下,对课时做了整合化、结构化、纲领化处理。具体安排如下:
(一)第1课时为“单元导读课”
1.揭示单元学习主题,了解学习情境。
2.明确学习任务及活动安排。
3.初步感知了解单元各课学习内容。
4.学习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二)第2、3课时为“精读感悟课”
主要任务是学习三首古诗,学习生字,理解古诗,体悟诗人的可贵品质,以及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写出其品质的。引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完成表格。
第4课时为“精读感悟课”
学习《文言文二则》,朗读理解文言文,合作探究两则文言文分别写出了车胤和李白哪些伟大的品格?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关联学习《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
第5、6课时为“精读感悟课”
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学习安排: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品格。重点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出人物的伟大品格的。完成《学习记录表》。
第6课时为“群文阅读课”
主要任务为自主阅读《挑山工》,分析人物特点,体悟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特点,关联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完成《学习记录表》。
第7课时为“群文阅读课”
主要学习任务是自主阅读理解《黄继光》,探究战斗英雄黄继光的伟大品格,重点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当时的历史背景、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伟大品格。关联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比较发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刻感受人物的伟大品格。完成《学习记录表》。
第8课时为“学习成果汇报课”
主要学习任务有两个:其一是学生把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整理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形式可以为手抄报,思维导图、表格、读书卡等。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每个学生手里都拥有10个点赞星(每个点赞星代表10分),可以贴给自己认为最棒的学习成果。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点评。最后根据收获的点赞星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二是学习语文园地词句段中的两组连续动作描写,让学生分为男女两队,以打擂台的游戏方式,比赛男女两队谁仿写得好,仿写得多。
第9课时为“迁移运用,口语交际”
主要学习任务是回顾单元学习中了解到的人物特点,结合自己的特点,写一则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点。教师把该口语交际展示给全班同学阅读,猜猜他是谁。能猜对的人越多,该生获得是分数就越高。
第10课时为“不同需求,不同的介绍”
主要学习任务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应用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面对不同场景,不同需求,做不同的介绍。教师介绍因事而异的口语交际重点要注意的地方。开展抽签活动,让学生根据抽到的不同情境做自我介绍。师生点评,当场评分。
第11课时为“化茧为蝶,自主创作”
主要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借鉴课文的成功经验,尝试完成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借鉴课文的成功经验,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或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事例说明。
第12课时为“评价学习课时”
主要学习任务为对学生的习作《我的自画像》开展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学生自我修改。同时评选最棒学习者,总结单元学习情况。
五、系统设置作业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作业布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完成作业,可以检测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用之于实践,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知识。因此,大单元教学一样要充分发挥作业环节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以往单课教学的作业设计往往只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只针对单个知识点, 所以这样的作业只是零散的训练,没有层次性,没有系统性,很难有效促使学生形成某种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作业设置环节,要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导向,在单元教学的视角下系统设置作业,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笔者这样安排作业:
1.抄写要求会写的32个字,抄写要求会写的“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背诵《古诗三首》和《囊萤夜读》;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仿照课文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写三个句子。
4.练习写三则口语交际《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5.完成习作《我的自画像》。借鉴课文的成功经验,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或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事例说明。
6.阅读收集描写人物的特点比较好的文章,汇编成本。
7.向同学推荐一两篇你认为最精彩,最值得学习的描写人物特点的文章。把它抄出来,贴到教室的学习栏,供大家阅读学习。
六、改进教学质量检测
我们都知道,教学必定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的结果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检测。而当前的教学质量检测则基本是固定模式,质量检测内容通常分为基础知识和课外阅读、习作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则固定为拼音,词语积累,句型转换等。习作则通常为本单元习作。固定的检测模式显然不能针对单元学习主题及目标开展检测,不能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反馈。
实际工作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好成绩,教学的重心往往会依教学质量检测而定,注重对教学质量检测中各种固定题型的训练,而不是单元的学习主题及目标。这也就让大单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让大单元教学有效实施,势必改革教学质量检测模式,突出单元的学习主题,检测单元主题学习的各个知识点或能力点。让教学与检测保持一致。让教学质量检测科学客观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引教师做好查漏补缺以及教学反思,真正发挥其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教学质量检测应该以检测单元的关键能力“学习从多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为出发点,改进检测题型模式,实施教学质量检测。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是符合当前教育改革趋势的,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从设计到教学再到检测各个环节的整体化、系统化,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张力和合力,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凌士彬《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实现》,《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年第6期。
[2] 陈贤彬《新课标“课程内容”的解读与建议》,《小学教学》2022年第11期。
[3] 金旦《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语文教学通讯·C刊》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