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

作者: 扎西草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科学的班级管理能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立足学生的品德发展深入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班级管理改革创新的具体方法,发挥班级管理立德树人的功能。本文阐述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具体分析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落实班级管理的原则及改进策略,旨在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功实施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 班主任 班级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58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改革。科学的班级管理能为小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涵养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当前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班级管理未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品德素质提高。立德树人背景下,班主任应具体分析班级管理现存的问题,探究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新型管理方法,使学生在班级管理及自我管理中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聚焦学生的品德发展,正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改进问题的班级管理策略,以班级管理助力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1.师生关系转型效果不佳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权威型的管理关系,而是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然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转型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班主任与学生是平等的角色,二者的关系更像朋友与亲人。这与传统的管理及被管理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班主任一时无法适应角色的转换,因此对师生关系转型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受传统应试班级管理理念及经验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习惯对学生“发号施令”,以权威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管理。班级管理中大多是班主任对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进行决策与监督,学生直接按照教师的要求执行。

2.班级管理方式相对传统

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小学班主任建构良好班级环境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开展教学。然而,当前小学班主任所采用的班级管理方式普遍比较传统单一。在班级事务管理中,班主任大多沿用比较专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如班主任个人主观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班干部由班主任任免,班主任严格监督评价班级管理成果等等。这种比较传统的专制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管理模式过于权威化。长期处于被管理的角色很难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3.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是立德树人理念下落实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生明显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缺乏规范性意识,需要在班主任及班委的监督下才能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学生缺乏班集体意识,对于班级规定的事务,很少积极主动参与,大多是以被动的形式参与;学生缺乏自我约束意识,日常比较散漫,对于自己应该负责的事务完成得不够彻底;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差,对于班集体中的事情大多不关心。这些行为的出现说明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学生心目中,所谓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是为学生创造优秀条件的保障,而是限制自由的牢笼。班级管理难以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落实班级管理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立德树人背景下,班主任想要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首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创造平等的成长环境。班级管理是针对全体学生所开展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首先要体现平等性原则。这样才能令每位学生都心甘情愿地参与其中,从班级中获得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小学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赋予每位学生平等的权利,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同等的对待。同时,班主任也要给予学生同样的义务,鼓励班级中的学生共同承担起班级管理责任。

2.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遵循的核心原则。所谓自主性原则是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一起承担起班级管理事务。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转变传统权威式的管理模式,遵循自主性原则,引导学生严格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立德树人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为核心,采用民主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集体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班级管理关乎每一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应严格进行自我管理。小学班主任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现自我的机会,集思广益使学生共同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

3.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重点遵循的创新性原则。班级管理关系着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差异性,这就意味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关注每位学生学生的发展,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为学生创造优质舒适的成长环境。班级管理是为学生服务的,班级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也是为学生更好地成长所服务的。因此,班级管理需要体现人性化的一面。小学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班级规章制度,以确保班级规章制度的积极作用。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中也要具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措施的改进策略

1.建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顺利落实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强化自身的思维模式转换,摒弃传统权威式的师生管理理念,建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落实以立德树人为目的班级管理模式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建构中,小学班主任应结合所在班级的现状,深入研究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当作知心朋友,共同为班级管理出力。在以往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中,很多小学生对班主任总是带有畏惧的心理。这是当前师生关系转换过程中的难点。小学班主任可以从这一现状出发改善师生关系。比如,针对班级中比较活跃的学生,班主任以往会采用说教或惩罚的形式约束其行为。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从这类学生的心理出发,与其进行深入沟通。这类活跃的学生规则意识比较差,但大多比较讲义气,班主任可以基于这一心理状况,先从某个细微之处出发,与学生制定君子协议,比如学生需要在课前提前一分钟坐到座位上。如果该学生每天都能坚持做到,那么班主任便可以奖励其一张小贴画。这种管理方式能帮助班主任取得学生的信任,促进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

2.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象征。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以立德树人理念为背景的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德育发展为目标,营造积极向上、乐观温馨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通常分为外在物质环境与内在精神文化两种。一方面,小学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创设,以德育元素装饰班级硬件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间受到德育内容的熏陶。以教室的黑板报设计为例,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每个月更换一次板报设计,板报的主题以特定的德育内容为主,如爱国、友爱、真诚、诚信、孝敬、责任、爱心、团结等等。不同主题的板报设计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德育内容;另一方面,班主任应重视班级内在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涵养学生的品格。比如,班主任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共同制定积极向上的班级口号如“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傲”。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班级凝聚力,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创造优质的物质及精神环境。

3.落实民主化班级管理方法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学会进行自我管理,体现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特点。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才会减轻被动管理的心态,将班级管理作为自身的权利。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实现自我管理。民主化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需要将班级管理事务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价中。班主任则应退居引导者的角色,纠正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不足,指明正确的管理与执行方向。例如,某班级早晨到校后至上课前的秩序比较混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班主任以班会的形式向班级中学生征求解决该问题的建议。在班会上,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对这一问题共同进行交流沟通,具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某小组认为早晨进入学校后学生应自觉拿出课本进行晨读;有的小组认为应每天指定一名学生带领班级同学复习前一天的内容;有的小组提出学生在进入教室后应在座位上自主预习当天要学习的内容等等。班主任应带领全体学生共同选出合适的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进行监督。这种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特点,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4.采用柔性管理的新型方式

柔性管理方法是新型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方式,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班主任更应以柔性的沟通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及安全感。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小学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中应以柔性沟通方式为学生树立处理问题的好榜样,使学生意识到理性看待问题,迂回处理问题,柔性进行沟通的重要性。这种管理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品德。比如,学生的管理一直是困扰小学班主任的难题。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如针对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班主任平时应给予其更多关注,在学生取得一些成就后及时给予其赞美和表扬。当学生受挫时,班主任应帮助他们找寻失败的原因,并给予其鼓励和支持。这种柔性的管理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支持,也能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柔性管理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5.培养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

当前很多小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力求借助班级管理的力量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每位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唤醒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形成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以班级卫生管理为例,班主任便可以给每位学生安排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班级卫生管理中。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共同制定每个人每日应遵守及检查的卫生项目,其中包括个人着装干净整洁、个人座位整齐洁净、个人储物柜整理有序等等。每位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检查项目及标准管理个人卫生。对于班级的卫生管理,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共同安排卫生管理小组,每日由不同的小组负责班级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检查教室的卫生状况,及时清理班级的垃圾等等。这样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卫生管理中。这种自我管理行为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使班级管理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6.组织品德培养的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集体参与为主的活动形式。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能以亲身参与的形式影响自身价值观的形成。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重视以品德培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践行德育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应具体结合学生的德育现状,适时组织实践活动,针对性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中秋节来临之际,班主任可以组织一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爱国思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才艺展示。学生要精选自己比较喜欢或者比较擅长的才艺展示给全体师生。比如,学生可以着传统服饰展示传统礼仪,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可以制作剪纸或灯笼等传统工艺品,还可以准备一些灯谜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形形色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活动中,学生在具体了解及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形成文化自信,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能深入学生的内心,触动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推进立德树人在班级管理中的落地。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的德育作用,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使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中逐渐实现品德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应以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使学生在民主化的班级管理中充分展现自我并以自我管理的形式实现思想品德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建平《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品位·经典》2022年第22期。

[2] 张想有《小学班级管理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22年。

[3] 薛卉《立德树人  践行德育——小学班级管理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措施》,《华夏教师》2022年第9期。

[4] 甘慧琳《立德树人理念与小学班级管理融合策略》,《青海教育》2021年第11期。

[5] 孙慧《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寻》,《智力》202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