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化”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程洁摘 要:小说阅读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缺乏真实情境,导致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学生非常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小说阅读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又对情境教学法进行了概述,最后对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说阅读 情境化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0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阅读知识,让学生通过小说阅读获得一定的感悟。小说阅读的特点在于其具备一定的故事性,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世界当中。通过阅读小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品味不同的人生,并了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同时,小说中的情节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和理解他人,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品质。由此可见,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和启迪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化”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目标
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对应到小说阅读教学中就是小说中的生词量,这意味着小说理解难度的逐步提升,通过词汇量的积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其次,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并要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略读和精读技巧。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段概括练习和整体把握文章,通过小说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第三,能够体会作者的观点,并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内容,对不同语言环境中词汇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领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提炼其中的中心思想,并能够理解小说的情感色彩,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学内涵的理解能力。第四,要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和其中的优美语言,通过丰富的小说题材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从而提高文学欣赏水平。最后,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每学年的课外自读量应该高于八十万字。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形成阅读兴趣和习惯。总的来说,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应该适应大纲要求,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其中就包括了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二、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某种方式为学生创建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调节情绪作用,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说阅读具备一定的难度,因为小说的字数较多,这对于初中学生无疑是一个挑战,为了让学生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需要重视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让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具体来看,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对于情境教学法进行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构建情境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轻松,这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随着情境的变化,学生也会进行思路的转变,从而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小说内容,使得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其次,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小说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逐步懂得做人的道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较为有限,通过小说阅读能够接触到多种不同的人物经历,将其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有效规避一些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化”教学实践策略
1.结合小说情节来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可结合小说情节来进行情境创设,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提升教学的趣味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在阅读《水浒传》这部小说时,可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由于这部小说十分经典,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所以可通过电视剧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例如,在教学中可为学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智取生辰纲的片段就十分精彩,可利用这个片段来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播放时间,通常需要将视频播放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完成播放后可留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这对于提升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结合小说情节来创设情境是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策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文本情境的创设
通过创设文本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其中的细节,从而深入体会其中的内容,并能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时,可结合本文情境开展教学。在对第一段内容进行阅读时,能够看到作者解读了文章的题目,从中能够了解到祥子是个人名,骆驼则是他的外号,通过创设文本情境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给祥子起这样一个外号,学生进行思考后可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进行分享。同时,教师也可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例如,作者之所以要给祥子起这样一个外号,那么就说明祥子的身上有着骆驼的特点,骆驼主要是为人们运输货物,而祥子则是车夫,通过这样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清晰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容易被祥子的辛苦所触动。文本的情境除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之外,也能够为学生后续的阅读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积累宝贵的经验。因此,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注重文本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在创设文本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元素,为学生呈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介绍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家族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与此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去关注小说当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如儒家思想和佛教信仰等等。
3.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将本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建立联系,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阅读《社戏》这一内容时,其中的情节体现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生活气息,教师的引导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验鲁迅的童年生活,同时也可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江浙风土人情的视频,丰富学生的主观经验,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童年记忆,建立学生生活经验与本文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也可将语文小说阅读课堂教学延伸到户外,让学生在户外能够更为身临其境地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情境,例如,在阅读《边城》这部小说时,可带领学生走访附近的古镇,让他们感受其中的古朴街巷和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民俗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宁静的生活方式,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内容,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游戏情境的创设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最为感兴趣的事物必然是游戏,所以可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从而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在游戏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与小说内容建立联系,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阅读《水浒传》时,可结合其中的内容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除了扮演其中的人物之外,也要再现小说中的场景,利用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通过这个过程来让学生加深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大闹野猪林》这部分内容进行阅读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鲁智深、林冲以及押送官,在学生完成表演后可让他们聊一聊人物性格,例如,林冲的性格就是大度和忍耐,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反抗,体现了林冲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正义。鲁智深则是豪爽、豁达,对敌人勇猛无比,对朋友仗义疏财,也正是因为他具备了这样的性格,才在小说中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通过这样的游戏情境创设,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这种情境创设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得到了普及,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例如,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当中情节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阅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部分内容时,可在教学前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并由教师进行辅助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通过观看多媒体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多媒体,可为学生展示一些抽象的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具体应结合教学需求来选择多媒体的应用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多媒体也能够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配乐和音效等等,从而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并将这些元素与小说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更好地理解小说情节和主题思想。例如,在阅读《雷雨》时,可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呈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此外,也可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经典的音乐片段,帮助学生体会小说中所表达的氛围。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更为生动真实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应用,为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
6.问题情境的创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应重视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实现对小说内容的深入解读。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可结合小说来进行问题设计,以此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在阅读《水浒传》当中的景阳冈这部分内容时,可在完成阅读后向学生提问:“武松的性格是怎样的?”“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武松的性格?”以此来引导学生结合原文进行思考,并通过字里行间的内容来探索问题的答案。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研究其中的人物性格是非常重要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行为,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命运。武松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才成就了他打虎英雄的名声,只有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才能够找出故事发展的原因和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与此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引导学生深入关注小说中的语言和细节,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例如,在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可向学生提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特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当中的环境描写方式,进而从中体会到作者利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思想的手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化”教学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阅读情境,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内容,感受人物情感,进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情境化”教学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广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化”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雅素《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河南科技学院2023年硕士论文。
[2] 江露攀《项目化学习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四川西华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3] 张佳欣《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基础教育研究》2023年第9期。
[4] 李轩《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渤海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5] 秦开颜《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策略探讨》,《课外语文》2021年第4期。
(程洁,1982年生,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