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茧成蝶,畅游天地
作者: 马榕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素材积累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中的作用,并提倡通过广泛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积累各类写作素材,这种积累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对语言感知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展现出独到的见解,进而提高其文本创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引导策略,期望为初中语文教育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素材积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3.019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领域,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素材积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表达资源,增强其写作时的内容深度。这种素材不仅包括广泛的阅读材料,还包括生活经验与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获取信息。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本,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多样的表达方式,还能深入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1.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广泛地收集各类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历史事件等素材,学生能够接触到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对话与叙述手法,新闻报道中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以及历史事件的叙述风格,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范例。这些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词汇,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此外,系统化的素材积累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感知能力。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深入研读,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细腻的语言来传达深刻的情感,进而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展现细腻的情感层面,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
素材积累的过程不仅仅限于对传统文本的阅读,更涵盖了对生活观察与体验的深入整合。这一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因为学生需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经历的事件以及感受到的情绪转化为具体而生动的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这些情境都是宝贵的写作素材。通过描述一个平凡场景中的不寻常细节,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故事。
3.增强鉴赏能力
素材的积累还能加深学生对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的理解,从而提升其文学鉴赏力。在阅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时,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逐渐形成对文学的深层认识。这种认识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素材来支撑其观点,也能在审美的过程中进行更为成熟的思考。通过接触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此外,素材积累还可以培养学生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借鉴经典素材,不仅是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是在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再创作,学生可以将优秀的文化传统融入自己的写作,使文章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引导策略
1.故事猎手:日常转化为教材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将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教学素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还能使学生将个人体验与文学创作连接起来。日常生活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素材库,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其美化、夸张或转化以适应不同的文学形式。这个办法可以鼓励学生在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中发现不平凡的故事,这种能力是文学创作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步形成一种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的能力,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增强其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单元中,教师可以将“故事猎手”策略实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的观察转化为具体的写作素材。例如,在处理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次“生活狩猎”活动,即让学生在一周内记录下自己觉得有趣或不寻常的日常生活事件。接下来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其所记录的事件,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探讨这些日常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的情感。如一个学生记录了在雨中帮助一位老人跨过积水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这个事件中展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观察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从一个简单的事件中抽象出主题,如何使用描述性语言来重现场景。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写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如对于前述帮助老人的场景,教师可以示范如何描写雨中的景象、老人的表情以及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使写作更加生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单元的核心思想,即通过观察生活来寻找写作的灵感。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培养其对生活的敏感性,为其成为未来的故事创作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2.思维地图:构建素材宝库
采用思维地图来整理写作素材,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地图以其直观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各类素材之间的关联。在这一策略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地图来整理其阅读、观察和体验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素材网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前有选择地获取所需素材,而且能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深层次理解。随着不断积累,这种素材宝库将成为学生写作的强大后盾,使其能够在面对不同写作任务时,快速有效地提取适当的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单元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地图来引导学生整理写作素材。这个单元着重于如何通过文字描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思维地图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连接人物特征的各个维度。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单元中的几篇关于人物描述的文章,并引导学生挑选出描述人物精神特征的关键词。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关键词,创建思维地图。如中心节点可以是“人物精神”,而从这个中心延伸出的分支可能包括“勇敢”“智慧”“坚韧”等具体特质,每个特质下再连接具体的支持细节或例证,如具体行为、具体对话或者特定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复杂的信息系统化,帮助其更清晰地理解文本内容,训练学生如何在写作中有条理地展开论述。此外,思维地图的使用还能促使学生思考如何从多角度来探讨一个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对于构建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至关重要。在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参考自己的思维地图,选择具体的人物特质和相关支持细节来构建论文框架。学生可以从思维地图中提取信息,有选择性地使用那些能够最好地展示人物精神特质的素材,以确保写作内容既丰富又具有逻辑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在写作中有效展示人物的精神层面,还能在素材应用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这种策略使得学生在面对任何关于人物描述的写作任务时,都能提高写作的效率。
3.情境模拟:激活创意写作细胞
情境模拟作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一种策略,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场景再现,积累丰富而具体的写作素材。该策略使学生有机会从第一人称视角深入体验特定情境。这种深度的角色体验允许学生突破日常观察的局限,收集到通常难以通过书面材料获得的内在复杂情感变化。情境模拟通过提供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模拟环境,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这样的素材积累不仅可以增强写作的感染力,还能提升学生在文本创作中的创新能力。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描写景物单元中,情境模拟的教学策略可以被有效实施,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景物描写的技巧。通过创建具体的环境模拟,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景物,从而积累写作所需的详细素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活动,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如山川、湖泊或森林。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如播放自然景观的视频和环境音,来营造更加良好的体验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环境中的各种元素,如光线、色彩、气味以及空间的布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指导学生细致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细节,并强调使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内容。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述自然元素,例如“山峦如睡狮屹立”或“溪流轻唱着欢快的歌”。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更精准地捕捉并表达景物的美感。此外,情境模拟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学生可以在写作中整合观察到的素材,并在课后作业或课堂写作练习中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构造这些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描述中,使得写作内容不仅反映出景物的外在特征,也能体现作者的内在情感。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景物描述的感知力,还能深化对景物背后情感的理解。这种策略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提高学生创作文本时的感染力,使得写作成果更加生动。
4.跨界探秘:融合多学科素材
在当今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趋势。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素材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整合科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学生不仅可以从多角度审视写作主题,还能在写作中形成更加全面的思考。这种教学策略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化,激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合不同学科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学术探索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学写故事单元中,跨界探秘的教学策略可以被有效应用,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并拓宽学生的创作视野。通过结合科学、历史和艺术等多学科素材,学生可以在写作故事时引入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融合历史背景的短篇小说,如一个设定在古埃及的故事,描绘法老和工匠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以展现古埃及的文化特色。随后,教师可引入关于古埃及的历史资料,如金字塔的建造技术和法老的社会地位,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历史细节如何支撑故事情节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跨学科的小组讨论,探讨如果现代科技元素被引入这个古埃及的故事中,故事将如何改变。这种设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鼓励他们在写作实践中尝试将科学概念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故事。在写作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如艺术品鉴赏、科学发明或历史事件,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例如,一个学生可能会写一个故事,讲述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如何在重建地震后的城市中,通过他的画作帮助人们恢复信心。通过这些跨学科的写作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写作中形成对这些知识的独到见解。
5.反思日记:深化素材感悟力
反思日记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化对写作素材的理解。通过定期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作体会和生活观察,学生可以持续跟踪自己的思维变化。这种策略不仅促使学生定期审视自己的学习进程,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对写作素材的深层次理解。反思日记可以提供一个私人而深入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对于素材的理解,这种持续的内省是提升写作深度的关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展现更为成熟的思考能力,使其作品在情感上打动人心。
例如,在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习缩写单元中,教师可以先介绍缩写的基本原则,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篇长篇文章,并尝试将其缩写成一篇精炼的摘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缩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采用的策略以及最终的成果。学生每天需要在反思日记中写下自己的体会。如一名学生记录了在尝试缩写一个复杂段落时,如何识别关键信息,如何决定哪些细节是必需的,哪些可以省略。学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写作练习的情感反应,如开始时的挫败感和通过不断练习后逐渐增长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回顾这些日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缩写技巧上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互动既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通过持续反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如何在保留文章核心内容的同时去除冗余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学生在缩写能力上的提升将直接反映在其写作中,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传达信息。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索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策略,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素材积累不仅涵盖从文本到生活的广泛领域,还包括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这些都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反思日记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对其个人学习历程的深度理解和自我评价能力。此方法对学生情感成熟度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这些策略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将得到进一步验证,为未来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张衡、田廉群《积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的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年第17期。
[2] 刘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分析》,《教育界》2021年第48期。
[3] 陈爱玲《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家长》2021年第6期。
[4] 王涛川《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探究》,《知识文库》2020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