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实施微习作指导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启健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充分发挥高年级整本书阅读在习作中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微习作指导的意义,然后提出了选取经典片段,进行仿写练习;设置主题任务,引导创意写作;开展小组讨论,分享习作心得;教师点评指导,鼓励修改完善等措施,希望能够以此促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微习作指导,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 微习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3.02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鉴于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整本书阅读与微习作有效结合,怎样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有效进行写作,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与兴趣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开展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微习作指导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技能,激发创作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从教情、学情等角度有序推进。

一、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实施微习作指导的意义

1.深化阅读理解,提炼思维精华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指导还远远不足。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更丰富的阅读内容,微习作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炼出书中的主要观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关键信息,进一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促使学生思考书中的深层含义,提炼出作者的思维精华,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

2.培养写作技能,锤炼表达能力

微习作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写作形式,它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书中的某个片段、某个人物或某个主题进行微习作练习,这种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构思、立意、选材、布局等基本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激发创作兴趣,孕育文学素养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创作灵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或富有哲理的思想观点,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微习作的素材。通过微习作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素材转化为自己的创作灵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更加热爱文学、更加懂得欣赏文学之美。

二、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实施微习作指导的措施

1.选取经典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仿写练习是一种通过模仿范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来进行写作的训练方法。在仿写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范文的语言运用、结构安排、情节设置等方面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通过仿写练习可以快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选取经典片段进行仿写练习是一种有效的微习作指导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中国民间故事》为例,这本书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故事片段,如《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故事不仅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而且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经典片段,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然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进行仿写,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情节设置,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例如,在仿写《孟姜女哭长城》的相关片段时,学生可以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来展现孟姜女的悲痛之情,在仿写过程中尝试运用类似的写作技巧来描绘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通过仿写练习深入理解原文中的写作技巧,然后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设置主题任务,引导创意写作

设置主题任务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写作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有动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想象力丰富,通过设置主题任务,可以引导他们将阅读体验转化为创意写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设置与书籍内容相关的主题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促使学生在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非洲民间故事》这本书中充满了丰富多样的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意写作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设置一些与非洲文化、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相关的主题任务,如“写一篇关于非洲动物的奇幻故事”“创作一个以非洲风景为背景的冒险故事”等。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非洲民间故事》中的相关情节和元素,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随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故事。例如,在“写一篇关于非洲动物的奇幻故事”的主题任务中,学生可以将《非洲民间故事》中提到的动物形象作为主角,构思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微习作中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习作心得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并分享习作心得是一种有效的微习作指导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在分享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以《三国演义》为例,这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讨论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三国演义》中的某个人物、事件或主题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并撰写一篇微习作,如人物评论、事件分析或主题探讨等,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习作心得和观点,在发言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观点,形成互动和交流的氛围,此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同时也可以从他人的习作中汲取灵感和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他们的习作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点评指导,鼓励修改完善

教师的点评指导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点评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写作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点评指导是微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点评,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明确改进方向,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在阅读《童年》后,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微习作,此时,教师的点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整体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有些学生的习作语言生动、情感真挚,但结构略显松散;而有些学生的习作则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但语言表达略显平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如调整段落顺序、丰富语言表达等。在点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通过互相点评,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写作状况,并从他人的习作中汲取灵感和经验,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多修改、多完善自己的作品,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在教师点评指导和鼓励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撰写一篇合格的微习作,还学会了如何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为今后的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实施微习作指导的启示

1.阅读写作需要读写相得益彰

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灵感,而写作则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阅读材料。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该注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不仅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而且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如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心理的语言,以及对话和叙述的交替使用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西游记》中的语言风格,进行微习作练习,如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或场景,或者创作一个与《西游记》情节相关的小故事。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模仿和创作的过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阅读和写作,例如,在阅读《西游记》后,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勇气与智慧”的文章,探讨孙悟空等角色在取经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这些品质对于自己的启示和影响,然后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和思考融入写作中,使他们的作品更加有内涵。

2.阅读写作需要注重过程指导

在小学高年级的整本书阅读中,微习作的指导不仅仅是对学生写作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写作态度,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爱的教育》通过讲述一个个小故事,传达了爱、友谊、责任等主题,在阅读《爱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微习作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比如,引导学生如何构思文章结构、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情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思路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这样的过程指导,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进而及时地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除了具体的写作指导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保持一定的写作时间,养成坚持写作的好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写作中,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初稿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检查一遍,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改和指导,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通过这样的反复修改和完善,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3.阅读写作需要鼓励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微习作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写作不仅仅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表达,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内涵,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微习作中,并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例如,学生可以创作一个与《红楼梦》情节相关但又有自己独特构思的小故事,或者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中某个人物的评论文章,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这样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微习作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学生更加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的微习作指导实践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促使学生获得进步,通过选取经典片段进行仿写练习、设置主题任务引导创意写作、开展小组讨论分享习作心得以及教师点评指导鼓励修改完善等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微习作能力发展,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写作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提升文学素养,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微习作指导方法,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崔雨晴《小学高段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2024年硕士论文。

[2] 黄国才《落实习作新理念:构建“读—写—改—评/用”一体化的教学生态视角》,《小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31期。

[3] 黄雪玲《借助整本书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水平的探究》,《考试周刊》2023年第23期。

[4] 赵鑫《小学第三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5] 郑晓端《新课标背景下利用单元进阶式教学模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教师》2023年第13期。

[6] 徐信信《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中微习作的指导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

(李启健,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