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在整书阅读中,实现小学语文学习进步

作者: 李彩珍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阅读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同的学生特点去构建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能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改革。为了快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及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整本书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逐步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以后学习难度更高的语文内容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未来长远发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4.003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随着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在讲解不同的内容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现状进行有效评估,这样才能够选择适当的图书去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阅读模式是课改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型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地位,先为学生选择能够激发学习动力的图书,然后再逐渐提高阅读层次,让学生的语言技巧、逻辑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这样在未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作文创作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

古语云“书读万卷,其义自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在阅读和实践当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心智开发和经验积累。在讲解不同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不断地思考启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技巧和模式,并敢于实践,才能促进教学工作有效发展。语文长期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传统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逐渐出现了忽视,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整本书阅读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调动,阅读理解和学习思路也能得到不断地改善。

2.锻炼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新政策出台之后,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新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利用整本书阅读形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准确认知,通过难易不同的阅读内容,能够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通过变换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在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不断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学习经验。

3.创新教学路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部分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却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学生缺乏正确引导,导致学生的语言连贯性较差,这对阅读理解和作文创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运用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将阅读思维停留在学习的内容中,开辟全新的教学路径,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不同字词的读音,还能够在恰当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不同的词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阅读形式,通过合作化、自主化、信息化等方法,让整本书的阅读内容变得更加风趣灵活,这样,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能变得更活跃,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和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兴趣偏低

长期以来,小学教师都是以传统教学方法去讲解课程内容,并没有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切入,导致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在阅读过程中执行力比较差,甚至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眼睛是在观看教材,但是内心已经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缺少教师引导,导致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准确理解,在课堂上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后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2.阅读能力薄弱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选择合理的内容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针对不同的文章特点,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发育规律进行分析,很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环节上,由于并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多个步骤,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只是单纯记忆相关内容即可,阅读能力逐渐变得薄弱。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处在逐步发育时期,在学习内容方面也都是先从简单的字词开始,逐渐上升到更难的成语或者句子,然后再锻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的心态和状态并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语文知识重要性的认知。

3.忽视阅读培养

小学语文内容比较侧重基础培养,在学习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课堂讲解、课后指导等方式去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很多学生会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记忆相关内容,然而课上的时间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不利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并没有从阅读的角度进行分析,忽视了阅读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阅读缺少准确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比较缓慢,这样对于学生的习惯培养和素质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师生互动较少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培养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才能够让学生养成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知识学习中,阅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指挥学生阅读时,自己只是在分析教学流程或者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没有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导致学生的阅读思维得不到有效启发,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课堂上,阅读时间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比较浅显。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模式的应用策略

1.寻找切入点,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运用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开发学生心智,转变学习思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将整本书阅读的思维融入其中,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让整个阅读流程变得更顺畅。整本书阅读虽然在教学初期会让学生感觉到困惑或者有一定难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单一刻板的教学思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互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原有教学思路,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能够产生准确认知,这样才能进一步辅助学生全面理解整本书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之前,教师要针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运用留白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自主阅读。在教学初期,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其次要习惯整本书阅读的特点,最后再提高阅读要求,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循序渐进地实施阅读指导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名著选段,进行内容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草船借箭》和《猴王出世》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民族进行介绍,结合名著当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知识普及,帮助学生对不同的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力才能更强。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可以先选择比较简单的情节或者内容去鼓励学生阅读,当学生养成习惯之后,再进行整本书阶段性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能让学生的阅读中提升能力。

2.互动式指挥,提升阅读速度

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有效筛选整本书的内容,同时又要针对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优化,例如,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这一角度。在新的教学阶段,教师要结合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讲解不同的语文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涉及的词语或者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在整本书阅读当中是否有所接触。通过这样的互动指挥以及学生的有效应答,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还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文学经验。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互动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去引导,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投身于整本书阅读,还能够让学生对于不同的书籍产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长期的整本书阅读习惯。

例如,讲解不同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知识入手,利用《大卫不可以》《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等,以绘本的形式,先锻炼学生短时间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介绍不同绘本的教育意义,启发学生对内容产生好奇。然后,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书中设计的汉字和词语,以及不同的动作,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并且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增进对语文词汇和语言地了解,让师生互动变得更顺利。

3.举例子讲解,传授阅读技巧

在整本书教学模式实施之前,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规划,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新思想新思路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思想逐步开放,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目前,教学工作处于不断改革和更新的状态,倡导个性化,创新化教育,运用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开辟新的阅读途径和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模式,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鼓励学生运用实际行动去进行阅读学习,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对阅读的正确理解,另外,针对一些创新的学习方法和理念,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更快速准确。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不够连贯,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很容易由于阅读的篇幅过长,导致思维混乱,在结尾之处不能够准确总结阅读的内容,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或者在阅读之前,教师要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还能让学生保持清晰的思路去阅读不同的书籍。

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在整本书教学模式实施之前,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规划,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新思想和新思路贯穿整个教学流程。教师首先要针对西游记的大致故事情节以及整本书内容的走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整本书的梗概能够产生准确认知,这样在阅读不同的故事选段时,学生的思路不会混乱。其次,教师要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内容时,能够对情节进行准确把控,即使阅读中出现了间歇,再次阅读时,也能够快速找准故事情节的发展特点。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技巧和规律性知识讲解,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不仅能够有效总结整本书的内容,还能够对不同的情节加深印象,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思路有效拓展。

4.实践性讨论,锻炼语言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要有效开辟新的学习思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认知。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学习能力提升速度比较快,且语言能力通过阅读也能够有快速地改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阅读,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印象,另外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本书的阅读模式,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对阅读的深度理解,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进行有效放大,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在阅读内容上,教师可以灵活选择,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比较薄弱,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掌握其中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便于教师去启发和提问,有效营造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讨论中互相学习经验,锻炼语言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卡通史记》等,这样的图书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地呈现相关知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趣味性,让一些文字能够通过图片进行呈现,学生的阅读动力会更强。教师可以有效选择学生阅读的内容,利用半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不仅能够延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还能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不同的阅读素材,在以后的作文创作中能够进行充分应用。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一些中规中矩的理论和一些奇思妙想进行有效碰撞,这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以及对故事内容的总结技巧,促进阅读习惯养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运用全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去引领学生充分感知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提升的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利用整本书阅读策略,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同时还能锻炼语言技巧和总结能力,在阅读不同的图书时,教师可以寻找适当的启发点,让学生能够先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在新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以及课堂讨论或者实践活动,有效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互动以及自主表达,能够让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才能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将阅读当中积累的经验,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促进综合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雷进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探究》,《学周刊》2022年第14期。

[2] 沈美琼《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家长》2022年第10期。

[3] 费浩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多维路径探讨》,《教学与管理》2022年第8期。

[4] 叶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思考》,《新课程》2022年第12期。

(本文系《农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用性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JJKZX22-699,项目负责人:张毅明,项目参与人:李彩珍、陆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