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张倩怡摘 要:单元群文阅读作为新课改下的先进教学理念,与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不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发挥协同共促的优势,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文献研究法,根据教学经验,明确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认识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结构性、创造性、探究性,构建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明确单元人文主题,解读单元语文要素;基于生本教学理念,运用多样方式引入;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展交流探讨活动,发展学生思辨能力;适当拓展课外内容,开阔学生信息视野;单元阅读融合习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教师落实以上策略,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群文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0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的是“双线组元”的编排结构,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导语,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总结本单元的主题,需要掌握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群文阅读是教师选择一个或多个议题,结合结构化的一组文本,在限定时间内由师生进行集体建构,最后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过程。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是指依托语文整个单元课文来实施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这需要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群文阅读总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围绕整个单元,整合单元课文,依托单元整组课文教学;二是突破教材局限,以课内文章为主,适当增加课外阅读篇目;三是扩展整本书阅读,可以实现“一本带动多本”的阅读;四是确定阅读主题,实施主题阅读教学;五是联通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主要是第一阶段的阅读,适当融合其他阶段,主要意义在于:布置自主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过程,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文化涵养,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首先是结构性。这是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围绕一组文章阅读,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与每篇课文融合,形成贯穿始终的主题线索,构建单元整体阅读框架,有利于发挥协同共促的优势,提高整个单元阅读教学效果。
其次是创造性。与过去的单篇阅读教学相比,单元群文阅读教学具有较高的创造性,这是由于单篇文本内容有限,创造空间也有限。单元群文阅读是将整个单元课文融合起来,共同理解一个人文主题,协调共促同一语文要素,多个文本信息关联起来,便于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相互佐证和共同理解。
最后是探究性。群文阅读要整合各方面信息,教师需要提供由多文本组成的阅读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搜集并整合信息,通过合作探究,在比较与联系的建构中,对多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
三、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重新编排,每个单元都实行主题式组合方式,即围绕一个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包括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多篇文本,构成一个完整的阅读主题。以下结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进行探析。
1.明确单元人文主题,解读单元语文要素
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的“双线组元”编排结构,更好地实施单元群文阅读,教师要通过研读单元导语内容,明确其中的人文主题,解读其中的语文要素。在单元导语部分,一般通过一段话、一句诗、一句名言点明人文主题,而语文要素分为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教师先要审读单元导语部分内容,研读整个单元课文,搜索和整理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备课,制作单元群文阅读所用的课件。
比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的导语内容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因此这段导语的核心词是“思维”,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参与分析、判断、综合与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语言文字运用与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学应重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所以我们可以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火花”,与单元课文联系,以此组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结合现实生活内容,实现迁移运用,更好地参与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单元包括《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习作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些内容都要基于人文主题教学,与单元语文要素相关,即认识人物思维过程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情境编写故事,具体描写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不能单凭感性阅读,而是要通过探析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推测人物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因此,在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点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进行设计,根据课文内容引入相应的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为具体实施教学打好基础。
2.基于生本教学理念,运用多样方式引入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中应当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由“以我为主”转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弱,知识储备薄弱,对生动、形象、趣味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基于生本教学观念,运用多样方式引入,根据单元课文内容,提前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与微视频,在课堂上直观展现,创设生动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速读、默读、略读和对比阅读等,初步熟悉课文内容,为深入阅读打好基础。
例如,根据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教师先运用提前准备的教学课件,展现与之相关的生动图文资料、直观微视频等。比如对于《自相矛盾》,展现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对话的微视频;对于《田忌赛马》,播放同名的动画视频;对于《跳水》,播放相应的连环画。通过展现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自相矛盾》中两人说了什么?为什么说两个人的对话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默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与过去慢速精读的方式相比,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育学生快速提取文本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田忌赛马》《跳水》这类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性略读,提取关键信息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运用以上方式,可以快速引入单元群文阅读。
3.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与过去的单篇阅读讲解有所不同。过去的单篇阅读讲解受限于文本范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只能反复研读一篇课文。在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引领学生比较多篇文本的内容,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理解。教师从多个方面提出探究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探究解答,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基于《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这三篇课文,在实施单元比较阅读时,教师可以合理划分多节课,先根据课后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再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描写,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以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自相矛盾》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本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猜测“誉之曰”中“誉”的含义,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利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讲述故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孙膑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最后寻找历史上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一起交流和探讨。在《跳水》的教学中,教师同样是先让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然后找出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思考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想的。完成每篇课文的初步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比阅读,重点是对比课文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比如对比《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这两篇课文的语言描写,共同点是都是描写两个人的对话,需要学生前后联系,理解语言逻辑,才能理解人物的思维。在《自相矛盾》中,教师可以提问:结合文中语言说说为何“其人弗能应也”?在《田忌赛马》中,思考田忌为何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进行总结:《自相矛盾》中,同时赞誉自己的矛和盾的人在他人的点醒下,感到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所以不能应答;《田忌赛马》中,是在田忌比赛失败后,心情感到沮丧,误解了孙膑的好意,是一种抱怨的语气。
4.开展交流探讨活动,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内容,明确新时期的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群文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的任务,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开展交流探讨活动,以此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例如,基于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初步阅读和对比阅读,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中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认识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确故事的线索和结局,基于此再提出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应先点评后总结:从三篇课文的线索与结局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人物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情理之中的。
5.适当拓展课外内容,开阔学生信息视野
部编版语文主编温儒敏提出: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学生不读书,很难学好语文,甚至连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理解能力都没有,建议小学六年孩子的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仅依托有限的课内文本阅读教学是不够的,故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增加关于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1+X”阅读教学理念,引入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适应的文本,布置自主阅读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信息视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根据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最佳路径》。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简明,情节清晰明了,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明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最佳路径的形成过程,理解转变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体会其中的人性光辉。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布置自主阅读任务——讲述本文主要内容,说说其中体现的精神。到了限定时间,教师先抽查学生解答,然后总结: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看到买葡萄的老奶奶,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做法的启示,形成“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创造出世界最佳路径;从中可以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以及转变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
6.单元阅读融合习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阅读是输入而写作是输出。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字词语句和人文知识,学习名篇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情感抒发方式等;通过写作可以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起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部编版单元中阅读与习作的联系尤为密切,因此教师可以将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例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明确人文主题是“思维火花”,阅读要素是结合人物思维过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习作要素是根据情境编故事与具体描写事情发展变化过程。本单元习作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和自己组成一支探险小队,并选择探险的场景、装备,思考可能遇到的险情与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跳水》中的描写方法,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写出故事的曲折变化,最后进行讲评。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明确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意义,明确传统的单篇阅读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通过研读单元导语,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创设多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好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美燕《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之策略》,《求知导刊》2021年第6期。
[2] 吴黎华《小学语文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安徽教育科研》2021年第25期。
[3] 郭秀仲《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之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9期。
(张倩怡,1984年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