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殷来花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活动是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引领学生传承文化经典、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环节。同时,阅读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感悟生活,对于学生今后发展有极大帮助。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教学是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点,对此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以此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03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文字信息、认识世界,并获得良好审美体验的重要路径。同时,学生的阅读素养又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情况会对学生整个语文知识学习带来极大影响。做好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引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上,阅读教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的含义、读音,同时还要指引学生在适宜的语境应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为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的应用具体情境、实物让学生借助具象理解抽象,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此外,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审美观念树立的关键阶段,教师不仅要做好德育、智育工作,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育。
在阅读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指引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促进学生高雅审美观点的形成。对小学生而言,顺利地阅读一篇文章并不困难,而困难在于完全理解文章内容,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捕捉文本中的关键词,理解、分析核心句子,从整体上把握阅读的文本,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困难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逐步强化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能深入感受阅读中的文化内涵,既要认识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也要包容性地看待外来文化,让学生在鉴赏不同文化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起着引领性作用,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全新视野。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活动局限在教师带领学生读、回答问题的层面,这会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而学生也会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很好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学习“协作者”的身份开展教学组织,与学生共同探讨阅读的方法,指引学生自主阅读以领悟阅读文本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了良好指引。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分析,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来设定阅读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阅读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实际,并且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性地确立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设置阅读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不能出现“假大空”的情况,教学目标要围绕教学需求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指引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控制好阅读教学节奏,确保整个课堂教学都围绕教学目标推进,避免出现教学活动偏离目标的情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通过三维目标来实现,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关注学生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以此保证核心素养理念能在阅读教学中全面落实。
如在《火烧云》的教学中,这篇课文是以自然奇观为主题,通过形象的语言将优美奇妙的自然风光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在阅读中需要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韵律美,并且能体会文章关于色彩的词语应用,获得美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阅读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2.能在阅读中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特点,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充分想象火烧云的奇妙变化;3.在阅读中感受作者赞美大自然景象的心情,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并指引学生根据文章中关于事物特点及变化的描写,来增强自身的想象能力。
(二)结合核心素养整合教学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良好的选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审美鉴赏、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借助多元化、高质量的阅读文本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根据国家统一安排的教材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内容并不代表教材内容,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重构。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知识的重构者,要深层次地挖掘教材内容,挖掘文章内涵,并对其进行加工,借助适宜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与教师实现知识碰撞、沟通,便于学生内化学到的知识。
核心素养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持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指引学生接触多种体裁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等,指引学生针对不同文本采取不同阅读方式,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记叙文时,要求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及结果等六要素,可以通过事件分析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深入走进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在筛选阅读内容时,要涉猎各种体裁,结合学生的认知安排阅读内容,便于学生能对不同体裁文章产生独特的理解,便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此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40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做好平常教学工作,还应该提高对课外阅读拓展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兴趣、成长需求,灵活地选择现代文、文言文、诗歌、散文等多种阅读文本,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水平,为学生推荐寓言故事、童话、小说等多种阅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蓝色的海豚岛》《苹果树上的外婆》《爱的教育》等经典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升。
(三)结合核心素养推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改变,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方法结构化,对学生的课堂主体感知不太重视。核心素养强调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本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指引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训练。过去的阅读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大多是学生按照教师要求简单浏览文章,然后就等着教师讲,而教师在讲的时候则是先给学生介绍文章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随后引导学生归纳文章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主体选择阅读内容、制定阅读目标、选用阅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不能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经验存在很大差异,这也造成两者在文章阅读中产生的体会存在明显差异。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鼓励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强化学生阅读水平。核心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指引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及方法。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获取,让学生可以系统地获取浏览、略读、精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风格进行阅读训练,便于学生在今后进行更加高质量的阅读。
如在《童年的水墨画》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有感情地阅读文中诗歌,能想象出诗歌描绘的意境。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在歌声中回忆童年趣事,构建良好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要在阅读中不添字、不漏字,能读准音;同时学生在独立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学生独立阅读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然后再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文中的几首诗歌,在阅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解文中的词语内涵,如水墨画、斗笠、梳妆等,便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而后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歌内涵,并且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鉴赏、阅读,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之美。教师在学生阅读中,指引学生通过独自阅读、合作阅读、鉴赏阅读等方式,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更能强化学生的阅读体会,同时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强化自身的思维,推动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十分有利。
(四)结合核心素养优化阅读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状况,给学生客观理性的评价。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评价应该具备检查诊断、激励甄别、反馈选拔等多种作用,为教师教学改进及学生学习改进提供依据。教师借助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阅读状况,指引学生走出阅读误区,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而教师也能根据教学评价来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十分有利。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落实阅读教学评价时还应该改变以往评价方式固定、主体单一的问题,不断优化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构建多样化的阅读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教师要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灵活应用不同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综合考量学生的阅读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同步进行的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与阅读结果,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在以往的阅读评价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结果,对于学生的阅读过程评价重视力度不够,所以今后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日常阅读状况上,关注学生阅读中的问题、解决方式,为后续阅读手段的优化调整奠定基础。此外,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由于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体会与感悟存在一定差别,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强化学生阅读积极性。
其次,教师还需要保证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核心素养理念强调教学中要“勤于反思”,教师要针对不同情景及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当下的阅读教学评价多以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的评价,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很不利。所以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采取多元化手段来评价学生阅读状况,做到自评与互评结合,同时还可以引入家长评价、学生小组评价等方式,共同反映阅读中的问题,以便于优化。
总而言之,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入手,灵活地应用多种教育方式,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获取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开阔自身视野,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卢伟《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课外语文》2018年第3期。
[2] 刘玉萍《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31期。
[3] 王胜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7期。
[4] 卢思敏《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10期。
[5] 卢杨《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年第34期。
[6] 黄锦燕《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研究》,《考试周刊》2019年第17期。
[7] 方璇《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探讨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年第8期。
[8] 黄锦燕《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研究》,《考试周刊》2019年第17期。
[9] 杜令霞《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科技资讯》2020年第17期。
[10] 钟丽嫔《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新课程》2019年第1期。
[11] 陶淑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新课程(教研版)》2018年第7期。
[12] 陈平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考试周刊》2018年第8期。
(殷来花,1987年生,女,汉族,云南曲靖罗平县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