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作者: 王俊峰

摘 要:语文学科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有牢牢打好小学语文识字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打破,让小学语文教师们意识到教学模式的创新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正面提升。由此,趣味教学法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崇,因其从科学角度来看更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趣味识字教学方法,本文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趣味教学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7.033

对于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识字是极其重要的阶段,不仅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第一部分重点内容就是识字,其次才是拼音、小课文、古诗等其他内容,由此可见识字在语文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识字量占据了小学阶段整体识字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尚且短暂,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加之传统教学方法又存在诸多问题,而趣味识字教学能够很好地应对上述问题,进而有利于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一、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识字量

新课改中明确规定了各个阶段的小学生的识字量,并且对处在各个阶段的小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和需要达到的水平做出了说明。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会侧重识字量,在学生达成第一阶段的识字量后马上又开始教学生远多于第二阶段所要求的识字量,总是在打提前量,觉得自己教得越多越好,学生学得越多越好,因而增加教学时间来增加学习密度,从此保障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的长期影响下,教师本身增加了工作量,学生也加重了课业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语文逐渐失去兴趣,进入为了成绩而不得已去学习的状态,进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2.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侧重不明晰

在小学的第一学段,学生识字首先要“会认”,在其基础上再实现“学会”。所以,对于处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识字教学课堂上,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认知,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先理解然后再认识生字;同时,字义方面则可按侧重点来学习,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所以此处要求不用太高。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硬套的行为,让学生在同等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记更多的笔记,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所学生字。实际上,先学习识字,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习拼音,识了字学了拼音进而学习课文,这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方面,存在部分教师紧盯生字的音、形、义,脱离课文实际内容来增加学生学习量的现象。

3.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教学形式呆板

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时,上课方式比较传统,授课语气严肃,只一味刻板地教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导致学生被迫接受新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不能得到充分调动,自主识字的习惯也不能很好地养成。还有一种情况,部分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忽略了时间,常常是讲解时间过多,导致留给学生思考、领悟、提问等的时间就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学生主动提问、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能力就会逐渐退化。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其对应的特点,所以教师授课应该兼具多元化、科学性与趣味性,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4.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忽视学生原有的识字基础

在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中,一方面,部分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爱说爱动、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一味地追求成绩和结果,强调学生对生字的认知程度、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和分析,导致分析过程复杂,占据太长课堂学习时间,导致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在听。此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身心健康发展,教学形式单一,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以上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大部分刚升入小学的学生其实已经掌握了很多字,但有些学生没有耐心,对学过的知识不愿意再学习。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仍然照本宣科地向刚升入小学的学生们讲解着他们熟悉的识字,这样不仅浪费识字时间,还影响学生对学习生字的兴趣。

二、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新形势下,传统识字教学法具有教师讲课方式单一、课堂太过严肃、学生对汉字学习没有兴趣等缺陷,而趣味教学法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简单,并减少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降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难度,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与运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建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法时,可以参考如下方式:

1.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识字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日常生活是最熟悉不过的。把汉字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会使汉字学习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趣味识字教学法时,在讲解汉字构造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实际,利用常见的生活物品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以掌握其真正含义。

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讲解识字第六课《画》时,需要学习的是“水”“去”“来”“不”这四个生字。那么教师在讲解时,说到“水”则可以提前准备好一瓶矿泉水,解释出水的构造,最初在甲骨文中是像河流一样的字体,比较弯曲犹如河流一样,历经演变才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字形,这时再拿出一个一次性水杯,将水倒进杯子里,这样一来一往间,变相地解释了“去”和“来”;当瓶中的水倒尽了,再也倒不出一滴了,即不会再有了,就变相地解释了“不”。“水”是一种液体,具有流动性,滋养万物,学生们可以理解家里的自来水的“水”就是属于这个水,雨水也是这个“水”,地下水也是这个“水”,井水、河水、江水、海水都是这个“水”。而“去”和“来”正好是一对反义词,将“春去花还在”翻译过来对于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些难以理解,这时可以让学生说去讲台上走一圈,活动一下再回来坐下放松放松,然后让学生排队有顺序地挨个从座位走到讲台前再回到座位上,反复几次过后,学生就会明白“去”是什么意思,“来”是什么意思;如果有的同学走累了,不想再起来走了,还可以大胆地说“不”。这样,有了第一次拿矿泉水瓶讲解时的铺垫,再加上学生行动上的实际参与,对这几个生字的理解和认知就会更加深刻。所以,利用实际生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体会趣味识字的乐趣,增加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2.把文图结合融入趣味识字教学中

把文字和图形结合起来融入识字中,也是增强趣味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从我国的汉字起源这一角度来看,不管如今的简体汉字形式如何衍变,大部分汉字的结构仍与远古时期的“象形字”具有一定联系。对于处在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图文结合会使文字更有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

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讲解识字部分的《大小多少》这节课时,在学习汉字“牛”时,教师可以提前查阅资料找出“牛”字的古文字或象形字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一步一步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学习。以此类推,像此文中“鸟”“鸭”“多”“少”等汉字也可以用类似方法一一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深刻,求知欲和探索欲被激发,进而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

3.将情境教学融入趣味识字教学中

将情境教学融入识字课堂中,如此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使学生高效地、快速地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快地、更好地掌握汉字。因此,情境识字法也是增加趣味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情境教学又有诸多方式,诸如多媒体呈现方式、增加游戏插入方式、排演小话剧、讲故事等。

说到多媒体情境教学方式,还是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讲解识字部分的第七节课《大小多少》时,对于“黄”“牛”“猫”“鸭”“鸟”“苹”“果”等生字,可以结合教材,将教材中的静态图画在多媒体上以动态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涉及每一个小段落的生字时,可以将每一个汉字进行动画分解,再配以有趣的声音,不仅动画的形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汉字拟人化来自述演变历程的设计更是让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从而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说多媒体情境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轻松学会汉字的构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说到游戏插入方式,还是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讲解识字部分第七课《大小多少》时,教师可以提前备课,准备出许许多多的卡片,并将其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每个汉字只被分解成两个部分,也就是每个汉字只占用两个卡片,另外一组是每个汉字根据构造被分解成几个部分,包含部首、重要笔画等。在讲解完汉字后把学生分成几组,玩汉字组成形式的卡片游戏“给汉字找朋友”,看哪一组找得最快、最准确。无论哪种形式的游戏,获胜的一组都会得到奖励,奖励和奖品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以与学习有关的文具为主,而对于另外几组成绩较差的,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能让学生对学习汉字失去信心和热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玩,所以在课堂上插入游戏环节恰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有效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轻松,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

说到排演小话剧或是讲故事,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识字部分第七课《大小多少》为例,教师应该先进行讲解。注意到这篇小文章由四个段落构成,每个段落短小精悍且朗朗上口,所以适合排演小话剧。此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两人负责其中一个段落,然后分别进行演讲和展示,要求表演出所属动物或植物果实的特征。因为小学生很喜欢展示自我,也喜欢模仿和表演,所以此时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氛围也是非常好的。此外,还可以将故事融入小话剧中,让各组根据想象力来即兴发挥,使得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对学习汉字更有兴趣。因此,在趣味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不同的情境教学模式,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4.将阅读融入趣味识字教学中

语文包含识字、听、说、读、写等部分,其中阅读与识字之间关联密切、相辅相成。需要认识的汉字往往是从课文中挑出来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更好地加深对文字的认知,所以将阅读融入趣味识字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为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讲解中根据课文内容对所学汉字进行引申,从多角度、多维度对课文及课外知识进行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将汉字的书写顺序等穿插其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识字部分的第九课《日月明》为例,教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甚至背诵全篇,让学生达到想起其中的一个字就能下意识地想起这篇小课文的程度,只有熟读之后才能加深理解,再根据教材内容理解单独的汉字也就能相对容易一些。“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汉字,每个组成都有其具体意义,那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向学生解释“明”的由来,即由日、月引申而来,要交代清楚引申的具体过程,其他汉字也如此阐明。讲解过程与讲故事类似,但更强调阅读性,因此可在班级内设置图书角,图书内容要适用于各个阶段的小学生,且与每学期教材内容存在关联,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喜欢阅读进而喜欢语文这一学科,喜欢上识字,不断扩充自身的识字储备量。

综上所述,趣味识字教学法有一定的教学优势。想要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将识字与生活相结合,通过文图结合识字法、情境教学识字法、游戏穿插识字法以及阅读识字法等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来充分发挥趣味识字教学的优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汉字、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氛围及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由此让学生正确掌握识字方式、找到学习乐趣,从而使其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认真研究并开展趣味识字教学,为学生打牢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司徒莎妤《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12期。

[2] 任晓钰《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科普童话》2019年第10期。

[3] 陈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浅探》,《牡丹》2020年第2期。

[4] 张天发《趣味识字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学教育》2020年第4期。

[5] 王春梅《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课外语文》2020年第34期。

(王俊峰,1966年生,男,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